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哨口風箏,還在嗚嗚作響

哨口風箏,還在嗚嗚作響

文章編輯|九月

我國「南北鳶」兩大流派的風箏在世界上久負盛名,南通是南派風箏的主要產地,在品種紛繁的南通風箏中,哨口風箏(又名哨口板鷂)最具特色。古人在紙鷂上以竹絲為弦,風吹有聲,如箏鳴響,故取名風箏。在風箏世界中,形聲兼備的南通哨口板鷂是難得的名副其實的藝術瑰寶。她凝聚了江海平原上歷代風箏愛好者的聰明才智,積累了他們一千多年來的心血和在天地之間藉助自然風力取得的實踐知識。哨口板鷂可以融雕、扎、書、畫、綉等多種工藝於一體,工藝精湛,不僅是極有觀賞與收藏價值的藝術珍品,而且在放飛中穩定、優美,更有各種音調的哨口和諧而有節奏的震空齊鳴,好似聲色俱佳的空中麗人,以其無窮魅力伴隨放飛者在天地之間,享受人們與大自然相輔相成的萬千妙趣。

南通的特色文化,是可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是前人留給今人的精神財富。它見證著歷史,也是江海大地的精神之魂。

村裡,至今還有一位老爺爺會做這個風箏。起風時節,大大的風箏就會飛上天去,同時還奏一曲,古老的音節。

一個地方的風俗當然少不了結婚習俗啦。在南通鄉村,許多婚禮中都流傳著祈子的風俗。將花生、棗子、栗子、粽子、石榴作為新房的陳設果品,取其生子、早子、利子、中子、籽(子)多之意。女兒出嫁前還要讓其吃一碗糖水煮蛋,預示著女兒婚後甜甜蜜蜜,像母雞產蛋那樣多生多孕。女兒的褲腰帶上還要系一個小紅布袋,名為「子孫袋」。陪嫁的便桶(俗稱「馬桶」)中,除花生、紅棗外,還放置兩把紅色筷子(快子)。「馬桶」用藍布圍裙包裹,小心翼翼放到新房裡。當新郎、新娘雙雙被擁入洞房之後,便有人為他們端上一盤煮得半生不熟的餃子,並用新娘家準備好的子孫碗筷喂他們,邊喂邊問:「生不生?」新人連聲答道:「生、生。」

時間在變,風俗也被慢慢影響。有很多風俗,在現在看來,不是那麼好,有點封建,有點迷信,甚至,有點傷人。

我們可以做的,只是把那份無害的風俗,流傳下去,告訴後人,看,這是我們祖先當年的生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亞麻裳旗袍商城 的精彩文章:

TAG:亞麻裳旗袍商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