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獨立思考的能力,暴露了你的思維層次
GIF
蔡康永曾說:
15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後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錯過新風景。
不少人認為,現在人們自詡「佛系青年」,其實都是為自己的懶散、拖延和猶疑找借口。很多人為了更理所當然地得過且過,安慰自己「平平淡淡就是福」。
就像是讓自己活成溫水裡的青蛙一樣,當遇到真正的挑戰、困難或挫折時,早已蹦不起那癱軟的腿,活活等死成為別人的盤中餐。
我們總是對自己很寬容,以各種借口,逃避學習新技能、安慰自己自律從明天開始,今天先舒服地過。
明日復明日,漸漸淪為平庸。
《能力都是逼出來的》這本書里提到,人生都需要管理,能力是逼出來的。
大部分的人,都需要對自己狠一點。要擺脫對人生的無力感,至少要讓自己做到以下3點。
1擺脫自我束縛
對你的未來與成就,造成最大約束的不是別人,而是毫無警戒的自己。
人們宅在家裡不願見識外面的世界,是因為畏懼探索;人們拖延或不願嘗試新事物,是因為克服不了內心,對不確定性因素的憂慮。
不管何時,只要你打算限制自己,就是自我約束。
要擺脫自我約束,唯一的辦法就是自我成長。
終身成長詞典詞條《3:成長》提到,人生充滿不確定性,只有成長才能應對。
你無法控制外界的變化,但你可以主宰自我成長,從而順應外部的變化。
因此,我們要追求自我成長,擺脫自我約束的痛苦,做出更好的選擇,獲得更多的自我實現感,活出自我。
2克服恐懼
《進化》這本書中提到:逃避令我們害怕的場合和任務,是世上最自然不過的事。
為了緩解自己的焦慮和恐懼,人們往往會選擇逃避。就像有些人說,「我害怕在公眾面前講話」,其實他們並不是害怕觀眾中會有人上來,對他們進行人身攻擊,而是害怕丟臉、失敗。
而這樣的恐懼感,大多源於我們對兩類痛苦的預知:害怕失去和害怕受苦。
一方面,在「害怕失去」的思維定勢影響下,人們害怕改變後,讓自己失去珍視的東西。
比如有人不願意換工作,因為不想沒有收入,不捨得與現在同事的感情;比如有人不捨得分手,是因為害怕再也找不到另一個人共度此生……
人生很多不明智的選擇,都是因為這種思維定勢。而打破它的唯一方法,就是對其進行細緻而透徹的分析,然後轉變觀念。
恐懼大多是因為疲憊、不健全的思想而造成的誤解與假想。因此,根據真實客觀的線索或思維原則分析,才能得到合理的結論。
另外,我們還可以換個角度想,如果做出改變,自己將會得到什麼?而不是一味地思考將會失去什麼。
唯有如此,那些害怕分手、換工作的人才能意識到,對自己來講,只要做出正確的決定,失去的終究沒有得到的多。
另一方面,人們會因為害怕受苦而拒絕做某些事。
比如「我害怕戒煙,不吸煙不知道會有多難熬」;「我害怕學游泳,泡水裡真的太累了」……
打破這種想法的唯一方法,就是對其產生懷疑並扭轉定勢。
大家要意識到,其實我們每個人都經歷了很多困難,也學會了很多。
要堅信:人可以學習,可以成長,只要你有勇氣行動。
3設定高標準
托爾斯泰說:人類的使命,在於自強不息地追求完美。
被稱為日本「經營之聖」的稻盛和夫,也一直堅守著一個原則:在工作中追求純粹和完美,不允許模糊和妥協,所有事情連細節也不容忽略。
雖然事實上,做到完美的可能性幾乎為零,但我們依然要以完美為標準,驅使自己。
只有認真追求「完美主義」的態度和努力,才能減少錯誤的發生。
在所有的領域中,沒有人能夠通過偶爾的努力,或半分熱血就可以獲得成就。
因此要在所從事的領域中爭取成就與成果,就要給自己設定高標準,努力朝著最高目標前進。
曾經在知乎看到過不止一個人這樣提問:如何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
人們想要變得優秀,卻不知道從何下手。
《能力都是逼出來的》這本書中提到,能力引導個人通往自由之地。
有些時候,你要逼自己一把,因為不逼就不能夠深刻審視自己,就不能發現能力邊界,就不能逃離困境。
我見過為了考CPA,下班一回家,就馬不停蹄地看書到凌晨的朋友;我也見過一個200斤的男生,每天夜跑硬生生讓自己減下了40多斤。
很多人,都是在關鍵時候對自己狠了一點,才突破了個人的瓶頸,實現了自己的目標。
你還不夠優秀,大概就是因為,你對自己還不夠狠。
※你的自律里,藏著你的福氣
※中國式成年「巨嬰」,你的身邊有多少?
TAG:精讀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