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P2P掀曝雷潮 目前區塊鏈無能為力?
內容速遞
2018/7/27
目前來看,區塊鏈首先不存在大規模獲取用戶信用數據的可能性,加上技術能力限制,沒有辦法大規模的存儲,不能做大規模計算,還不具備AI計算能力。
引言
曝雷潮在今年夏季洗禮了整個P2P市場。在這充滿不確定性的領域,我們很容易聯想到區塊鏈或許可以做些什麼,高度財經第一時間採訪到業內權威人士。
BB錢包的創始人鄭昕偉是P2P業內人士(投資方為點融網),為我們展示了P2P行業的整體畫卷,並指出:只有當區塊鏈上可以拿到海量的用戶數據,而且可以解決高頻計算的問題時,才能引入AI演算法,然後才可以自動化解決P2P的問題。
「目前區塊鏈還起不到作用」,褀鯤科技CTO陳谷也對我們表示:區塊鏈主要用於保證數據的真實準確,只要借貸數據真實,P2P的商業模式還真用不上區塊鏈。
一
P2P為什麼會掀曝雷潮
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7月的P2P曝雷數量創下了多年新高,僅前三周(7月1日到21日),就有至少130家P2P出事,有停業的、跑路的、轉型的、提現困難的、分期提現的,還有被刑事拘留的。
國家互聯網金融風險分析技術平台監測,截至2018年6月30日,我國在運營P2P平台共2835家。今年上半年新增P2P平台36家,消亡721家,消亡的其中大部分為殭屍網站。
中金報告指出,三大主因擊潰P2P平台:
1)主打自融、虛假標的、資金池等龐氏騙局的平台在趨嚴監管下難以為繼;
2)流動性趨緊導致貸款端(尤其大額)逾期率上升、平台累計的準備金難以足額賠付;
3)投資者資金流入放緩,導致存在期限錯配的平台流動性問題凸顯。
褀鯤科技3月12日與中電國際簽約500億元區塊鏈ABS項目(見高度財經報道),在金融區塊鏈領域有較深積累。CTO陳谷分析,「P2P此前之所以爆髮式增長,是因為經濟高速發展,產生了大量的資金需求,和大量剩餘資金投資需求,催生了個人借貸市場。現在正好發展到了另一個階段,資金開始收緊,加上國家監管,資金流動性受到限制,而且經濟發展到了打破剛兌的階段。」
更進一步,P2P可以說是資管新規規定的通道業務,嫁接資金供需雙方,但是沒有產生價值的提升。而且在資金有缺口的時候,通過不斷發新產品維繫「性命」,遲早有一天是要斷掉。
P2P雖然規定個人借貸20萬元,企業100萬的限制,但仍堵不住這樣的漏洞。
BB錢包創始人鄭昕偉告訴高度財經,他在此行業深耕已久,其實非常清楚:之所以曝雷是此前早已埋下的禍根。
鄭昕偉不客氣的指出,前幾年遍地的線下P2P理財店,基本上99.9%都是害群之馬,基本上都是騙子。
「對於一家純正的P2P來講,它其實並不應該是特別重的項目,因為獲取資金就是通過真正的信息撮合。而且真正去做P2P的,是付不起錢在線下買資金的,因為在線下根本不知道什麼時候撮合。所以真正發生撮合的時候,其實都應該是在線上,一邊是獲資金的客,一邊去獲資產的客。」
但是線下理財店根本就不看這些,認為只要地方開得好就可以源源不斷地獲得資金,「其實這時資產是不夠的,所以就存在錯配,一旦出問題馬上就會變成投融資的一個窟窿。」
大量的資金平台其實根本就沒有標,它的標都是假的,「所以現在跑路的基本上都是自融的平台、假標平台或者內部有窟窿的平台。這些平台曝雷是不可避免的。」
不過現在成規模地打折收購其它P2P資產的平台,相對來講可能還會好一些。
「真正實際去做P2P業務的不存在擠兌問題,」因為借貸雙方個人是通過平台C 2 C地、一對一地簽訂協議,不存在像銀行那樣集中擠兌的情況,「所謂平台遭到擠兌是不存在的,只有平台中間就是個資金池的才會著急。」
由於這些平台此輪的錢需要募資得到,然後再還彼輪的債,是借新還舊,所以平台會產生擠兌問題。「說自己有擠兌危機的,基本上就是承認平台是資金盤。」
總而言之,P2P平台並沒有大量的資產,也沒有那麼多借貸需求,所以這次曝雷是早晚的事情。曝雷最主要的導火索是資產不夠,還有資金池融得太多。之前由於不透明,監管層其實並沒有真正管到核心,即資金的走向。
而且缺資金的中小型企業,甚至上市企業,遇到P2P就像撿到了個融資的寶,——在P2P平台存管銀行落地之前,理財投資資金進了某一家公司的資本金賬戶,他可以隨便怎麼用,就是用戶借給你的錢,如同刷pos機一樣。
「你知道這件事情多危險,這是人性使然。」
此外,「有的平台慢慢發現自己不投到標的好像也可以,也沒有人發現。他就慢慢開始放開,平台錢不夠用的時候,就發自己平台的標。這最怕監管。」
這段時間頻頻曝雷,主要的原因也是因為實質監管要開始落地。
很多P2P平台發現捂不住了,裡面的賬會被一點一點地挖出來。「金融監管部門要求律所、會計事務所要進場,去做審計,那就全部都要露餡了,只要你有一點點的問題都要露餡。」
鄭昕偉表示,很多平台發現窟窿一年半載也填不掉,近期上市的可能性也極低。那怎麼辦呢?只剩下一條路就是跑,所以才會這麼集中。
二
目前區塊鏈為何無能為力
陳谷表示,如果貸方要求20%的利率,借方願意支付25%的利率,雙方意願都表示真實,只是最後無法歸還,在這樣的商業模式下,區塊鏈防篡改、確保數據真實的作用就很難體現。
鄭昕偉直言:「區塊鏈在P2P領域,我覺得目前還起不到什麼作用」。
從事所謂區塊鏈借貸的其實不少,已經有很多小中小團隊在做,「包括我們自己也在做一些嘗試,實際上真得可以解決一些問題。但是受眾比較小,跟P2P相比基本上不是一個量級的東西。」
鄭昕偉分析,P2P的好處在於去掉了信用中介,人的信用依靠大數據來支撐。誰掌握了這些數據誰才是真正的風險定價平台,
「目前來看,區塊鏈首先不存在大規模獲取用戶信用數據的可能性。阿里巴巴、騰訊做了那麼多年,投了眾多公司燒了大量資金,然後才燒出一個網商銀行,一個微眾銀行。以區塊鏈目前的能力應該還做不到這些。」
此外,礙於區塊鏈目前的技術能力限制,就算用戶願意把數據分配到鏈上,鏈也沒辦法做大規模的存儲。因為用戶的數據現在是散碎的,用戶們沒有辦法通過一個APP上傳整個信用數據和個人畫像等。
「騰訊根據用戶的社交動作,可能得積累半年、一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認為數據有效。比如用戶打了多少次車,網購了多少次,買的什麼商品,才可以看出客戶個人的消費水平,才會給客戶去定一個風險價格。」
區塊鏈在技術上不能做大規模存儲,不能做大規模計算。現在一些信用方向的投放,基本上都是靠AI推算和訓練出來的。但區塊鏈目前還並不具備AI能力,計算量達不到AI需要的足夠水平。
如果區塊鏈上運行一些DAPP,並且可以從鏈上拿到用戶數據,那麼隨著用戶量越來越多以及具備可以解決高頻計算的能力,那就一定會產生區塊鏈上的AI解決方案,然後去自動化解決P2P的問題。
另一方面,其實目前發生在區塊鏈鏈上的借貸,基本上都是質押貸款。不管是(質押在交易所的)配資、融資融券業務,還是打折質押貸款,基本上都是質押貸款模式,信用貸款是不存在的。鄭昕偉表示。
高度財經進一步追問,如果AI介入了之後,有可能促使區塊鏈貸款大面積流行嗎?
鄭昕偉言之為時尚早。
首先傳統互聯網解決AI問題,也跨過很多個坎。早在15年前AI演算法便已經成熟,只是彼時沒有顯卡,計算量不夠。
其次,數據採集不方便。因為沒有APP,客戶在樓下超市裡買什麼東西沒有人知道。
第三,AI演算法沒有應用場景。傳統互聯網當初唯一的AI應用場景採用的是電商的推薦演算法,目前AI的比較深度的玩家基本上也都是來自於電商,亞馬遜、eBay等。
「大數據部門實際上是做推薦演算法的。」鄭昕偉表示,微信和支付寶是AI興起的一個契機,但更主要是AlphaGo出現後,大家重拾AI演算法,開始更廣泛的應用起來,然後找到了金融等可以落地的場景。
——編輯:Daisy
高度傳送門->高度100人物/高一度/高度峰會
聽說
有趣的人都在高度星球
※冒志鴻:談談區塊基石打造跨鏈應用平台的思路
※由ArcBlock和Penta說開去,關於公鏈方向的不同思考
TAG:高度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