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高齡的活佛,還跑來跑去聽經,為什麼?
「尚未獲得菩提必須依靠師父,所以應當依止善知識」!
意思就是連十地菩薩也要靠善知識,不是說因為我已經到十地菩薩快要成佛了,所以就不需要善知識,不是這樣的,還是需要學習。
沒成佛前是要一直學習的,不可以這麼想:「聞」學完了,現在只剩 「思」跟「修」,因為聞思修是連貫性的過程。修得好的話,就會聞到更多的東西。
我們修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認為「我不用看書,因為我已經看過了,可以不看了」,不是的;而是「看得比以前更懂,看的時候懂得更深、更廣」。
所以,以前的老師包括我的老師常常說:「考格西考完了,不是學完了。考完格西,你才具備學習的工具。」
是什麼意思呢?沒有學五部大論就沒有看懂經論的工具,所以五部大論學完了你才具備會學習的工具;不代表你學完了你要學的東西。
確實是這樣,你修得高的話,從「看」的和「聞」的中,可以懂得更深更廣的東西。
當然,你不要亂看一些書,沒什麼用。你要看祖師大德寫的,像宗大師、龍樹寫的,佛開示的這些經典。看這些的話,第一次看和第二次看都不一樣,你一直提升,理解更有味道。
通常,不是真正理解這個道理的話就會這麼想:「聞」完了,現在是「思」的階段,現在是「修」的階段。不是這樣的,實際上聞思修是互相有連貫性地幫忙的東西。
所以到了十地菩薩階段,還是要學,還是要看這些書,一樣要有老師。所以不可以說:「我現在不需要老師。」不能這麼想。
我看穹拉仁波切真的是這樣子:尊者在哪裡開示,他就一直跑到哪裡,他94歲96歲這麼老還一直跑,這麼辛苦。我們看著覺得不方便,但他還是尊者去哪裡他就到哪裡去聽。
穹拉仁寶齊(左)與雪歌仁寶齊(右)
我們不了解的時候,會想他為什麼這樣子。現在應該了解吧?還是不一樣的。自己親自去那裡聽的感悟、學到的東西,跟沒有老師教是不一樣的。所以這裡說「未獲得菩提之前,必須要好好地依靠善知識」,我們要學習像穹拉仁波切這樣的做法。
特別是,想通達空性更需要善知識。
沒有老師,真的是很多方面都沒辦法得到解答。所以這裡講到「尚未證得實相必須依靠聽聞」,這裡的實相就是空性。
在沒有證悟空性之前,必須多聞、更需要多聽聞。宗喀巴大師就為了證悟空性一直祈求文殊菩薩,後面文殊菩薩親自給他開示。那個時候文殊菩薩給他寫了一些東西:「我講的這個東西你要再看再看,你要再想再想,一邊你要修行成長,一邊要再看佛護論師的書,我講的教授你也要思維。」
等於還是要聽、要看書。
所以,毗婆舍那的資糧方面最重要的是需要聽聞很廣。
你們不要這麼想:剛剛阿底峽尊者講「不要學,要把握重點」,但是這裡又說「要學」。但是這兩個「學」的方向不一樣,前面講的「這個宗派那個宗派」不是重點,為了了解「空性真正的是什麼東西」,真的要學,不能說:「你生命很短,所以你不用學」。
這個人說什麼那個人說什麼,不是那麼重要;唯識說了什麼不是真的重要。真正的實相是什麼,這個要懂、要學。
所以這,特別是為了證悟空性,必須要多聽聞,所以「應當聆聽師教誡」。這是阿底峽對菩提光講的,而菩提光是個國王是在家居士。他是跟我們一樣的,也是在家居士,這裡也是為在家居士講的。
所以為了空性,也要好好學習。
再講到,僅僅聽聞還不能成佛,修才能對成佛起作用。學習跟修來說,修更重要,修才跟成佛有關係。
※佛說:內心脆弱的人容易屈服於誘惑
※我是這樣安排弟子們佛法學修的
TAG:老九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