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提前布局的小米生態鏈,究竟能走多遠?

提前布局的小米生態鏈,究竟能走多遠?

幾天前,小米推出了米家空調,在IOT生態鏈上又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小米在雷軍和董明珠的「10億賭約」即將兌現的時候推出米家的互聯網空調,吸引了無數吃瓜群眾的眼球,很多人認為這是小米要在格力的「主場」和格力一決高下的信號。但在筆者看來,這不過是小米完善生態產業的又一次努力。


– I –

小米現在的主要業務被大家戲稱為「鐵人三項」,其中佔比最大的還是小米的智能手機業務,緊隨其後的便是佔據了五分之一營收的IOT硬體業務,互聯網業務位居第三。其中的IOT硬體就是人們常說的小米的生態鏈業務。

事實上,小米在IOT生態鏈上的布局早在2013年就開始了,這時距小米的成立不過才短短三年的時間。而到了2015年,生態鏈產業已然發展出了相當大的規模,收入超過1億人民幣的公司有7家,其中最多的一家公司賣出了17.5億的產品。在隨後的發展中,小米生態鏈的布局已經遍布了用戶生活的方方面面,一個龐然大物已經悄然出現在我們身邊。

從目前的數據來看,小米的IOT平台聯網設備數量已經超過了8500萬,覆蓋了800種產品和超過400家的合作夥伴。大到電視、空調、代步器,小到移動電源、手環,小米提供的智能設備已經覆蓋了幾乎所有可見的地方。

雷軍曾經表示希望小米能像喬布斯建立的蘋果公司一樣去改變世界。而從小米在生態鏈的布局來看,「雷布斯」的野心已經昭然若揭。


《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很清楚的為我們講述了小米生態鏈投資的三大圈層:第一圈層是小米手機的周邊產品,比如說像小米移動電源等;第二圈層是智能硬體,包括米家空調在內的IOT只能產品;第三圈層是生活耗材,像是毛巾、牙刷等基礎生活用品。

而據小米之家的官方統計數據來看,目前小米投資或者孵化的生態聯企業已經超過了90家,並且在處理和生態鏈企業的關係時,小米選擇了一種看似不合理的「合理」做法。

參股不控股。小米不會試圖控制它所投資的生態鏈企業,它賦予了企業管理層足夠的自由和許可權,無論是在經營方面還是管理方面。並且不控股也就意味著小米將最大的利益留給了團隊,這樣會最大程度的增強團隊的積極性,更好的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如果企業做好了,小米會成為受益者;如果出現問題,管理層需要擔負起更大的責任,這樣的條件能最大限度的保證企業的活力。

建議不決策。小米只會對企業的發展提出建議,最終的決策還是要公司的管理團隊來拍板。事實上許多小米生態鏈企業都是年輕的創業者,他們具備著足夠的激情卻又擔心被投資方控制。而小米則準確的把握住了這個關鍵點,一方面將創業者團隊緊緊的捆在了小米的大船上,為小米生態鏈的布局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另一方面又沒有削弱創始團隊的主觀能動性,企業的發展前景比單純的收購控制要好的多。


就目前的市場情形來看,小米在IOT產業上已經佔據了相當大的優勢,就在這方面的眼光而言,小米已經超過了國內的大多數企業。當然了,友商們當然也不會對這麼大的一塊蛋糕視而不見。

2016年,華為開始進軍智能傢具產業,今年3月,華為正式發布了智能家居領域的「百億計劃」,並公布全國智標委選擇HiLink作為智能傢具國標;而在7月4日,vivo、OPPO、美的、TCL等廠家宣布成立IOT開放生態聯盟,並公布了IOT產品方案。

無論是OV還是華為,他們都選擇了相同的「開放型」模式:不以任何廠商為中心,所有的成員都平等對待以及產品統一入口,不改變晶元模組等自有協議。

這樣的模式和小米的生態鏈閉環是一種截然相反的選擇。小米生態鏈在小米的體系內能發揮出最大的功效,無論是產品質量、售後還是適配性都能得到相當完善的保障。並且小米生態鏈以人工智慧小愛同學做為接入點,將所有的IOT設備緊密的聯繫在一起,實現了小米生態的時時共通。

小米和華為、OV的模式選擇就像是集團公司和商業聯盟之間的差別。從整體性和適配性的角度來考慮,集團化的產業必然會佔據更大的優勢,但如果有選擇上或方向上的疏漏,可能會更難以覺察。而從單體產品的使用性來說,在各個領域浸淫多年的企業勢必會比入行不久的新手更能做出令人滿意的產品,但其無論是在售後還是在互通性上遠不如統一標準的集團產品來的更便利。

就從目前情況來看,小米的生態閉環至少在一段時間之內會保持一個較大的領先優勢。

並且小米在IOT產業上的布局對傳統的家電製造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就以前一段時間的米家智能空調來說,米家空調和傳統空調的定位並不相同:小米通過互聯網技術改善空調的使用體驗,擴大市場;傳統空調則是依靠在空調本身的質量和技術來贏得用戶青睞。但一山難容二虎,一個家庭最終只會選擇一個類型的產品,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智能產品必然會對傳統產品造成衝擊。想要減少企業在這方面受到的壓力,傳統的家電向互聯網智能產品轉型已經是必然的態勢。


誠然,小米提前布局的生態鏈確實是很高明的一手,但這並不代表著小米的生態鏈模式就是完美無缺的存在。事實上,小米的生態鏈布局還存在著一些尚未可知的隱患。

隨著小米生態鏈企業的一步步壯大,生態鏈企業和小米之間獨立性與依賴性的平衡逐漸被打破。雖然小米並沒有控制企業的發展,但它們的身上已經深深的烙下了小米的印記,因此「去小米化」卻成為了他們發展的下一步目標。

今年年初在匆匆在美國上市的華米公司就是最明顯的例子。華米科技CEO黃汪就曾表示早在2014年小米手環熱銷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為團隊的獨立性做準備。說的直白一些就是打算脫離出小米的體系自成一派,然而這樣的情況顯然超出了小米的預期。而有著這樣打算的並不僅僅是華米一家。

其次,雷軍前一段時間表示小米的硬體利潤不會超過5%,也為生態鏈企業上了一個緊箍咒。

5%的利潤率不只適用於小米公司也同樣適用於小米的生態鏈企業。但和小米公司不同的是,小米的生態鏈企業絕大多數都是硬體公司,並不想小米可以擴展互聯網業務,在硬體利潤僅剩5%的情況下,對於企業的盈利是一項巨大的挑戰。而據匿名人士透露,曾經就有廠商因為不滿5%的硬體利潤而拒絕加入小米生態鏈的情況出現,而這樣的想法也勢必會出現在生態鏈企業的腦海中。

第三在於小米生態鏈對於小米手機嚴重的依賴性。在2015年機2016年間,小米手機業務的增速放緩甚至出現了下降的現象,小米生態鏈的發展也隨之受限,在市場火熱的情況下,小米生態鏈產品的增速從300%迅速降低至100%,就像劉德說的那樣:生態鏈更像是手機的紅利。

最後一點則是在小米的生態鏈產品上。小米的智能產品已經覆蓋了近800個品類,但在每個品類的銷量上小米的產品並沒有佔據很大的優勢。如果沒有打算在家中構建智能家居生態的話,小米的智能產品和一些知名的品牌相比並不具備更大的優勢。

然而瑕不掩瑜,縱然小米在IOT生態鏈的發展上還存在著一些隱患,但我們必須要承認小米已經走在了很多企業的前列。

當我們已經習慣於說:小愛同學,我要看電影;小愛同學,幫我熱好水我要洗澡;小愛同學,給我買張明天火車票;小愛同學,打開空調,調到25°的時候我們可能才會發現,小米的野心比我們想像中要大得多。

參考資料:

鈦媒體:小米生態鏈遭遇瓶頸,羅永浩為什麼還要跟風?

科技公敵:小米生態鏈是如何跑偏進而失控的?

中咨院:小米生態鏈瘋狂成長的秘密

苗兆光:小米生態鏈模式的厲害之處

虎嗅:圍剿小米生態鏈

智東西:解讀華為智能家居組合拳:小米生態鏈模式的最大對手

OFweek電子工程:一文讀懂小米生態鏈的智能硬體布局

億歐網:小米生態鏈企業反圍剿 第一步是去小米化?

砍柴網:解讀小米生態鏈:雷軍比喬布斯精明在哪?

王偉/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號科技 的精彩文章:

阿里150億入股分眾傳媒,整合能力存疑

TAG:大號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