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劉鶴主持召開首次國改組會議背後深意幾何

劉鶴主持召開首次國改組會議背後深意幾何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網 記者 王雅潔 實習記者 夏瑞敏曾參與多項國家改革方略設計,探尋中國改革之路的國務院副總理劉鶴,正式成為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組長。

7月26日晚間,中國政府網消息,他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這次會議,傳遞出一系列未來國企國資改革的新信號。

在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王軍看來,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小組成立已有三年,而此次的小組會議乃是換屆過後具有特殊意義的第一次會議。劉鶴的加入,意味著國企改革小組在中央層級的提高,體現著政府對國企改革的重視和改革力度加強的決心,也使得國企改革更具全局性意義。

他對經濟觀察網記者說:「在今年複雜的國際環境下,面對愈發複雜的國際貿易投資和國際競爭局面,面對逐漸焦慮的國內外財經人士和大大小小的經濟從業人員,對國企改革的進一步重視也是在傳遞這樣一個消息,即國有企業會在市場化制度下發揮更大的作用,擺脫以往過度依賴資源傾斜、政府補貼的困局,積極進行市場化改革,發揮國有經濟真正應該發揮的重要作用。」

思路

經濟觀察網記者獲悉,在上述會議中,劉鶴透露了下半年的最新國資國企改革思路。

會議表示,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國內外環境發生了新的變化,面臨新的挑戰,改革任務仍任重道遠。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突出重點、紮實推進。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分層分類積極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中央企業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和靈活高效的市場化經營機制,推進信息公開打造「陽光央企」,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加強黨的建設和反腐敗工作。

會議強調,下一步,各地區、各部門要總結好十八大以來國有企業改革成功經驗,牢牢把握國有企業改革的正確方向,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要加強國企領導班子建設,調動幹部和廣大職工積極性,強化激勵機制,健全責任制度。要抓好對國企改革全局指導,引導企業做好發展長期規劃,界定主業,提高核心競爭力。

中國人民大學國企改革與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李錦認為,從這個會議可以看出國資監管曾下一步打算怎麼干。

從大背景看,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這個大背景,在黨中央、國務院領導下,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歷史性成就」是一個基本定位。完成了什麼?從四個方面看,一是國有企業改革頂層設計,制定了一系列改革文件,二是實施了一批重大改革舉措,三是持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四是全面加強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這四件大事,帶來的結果是國有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我們注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這五年的重要動力,是充分肯定的。2010年後中國經濟在波動中下行,國企也是連續48個月下行。十八大後,我們是開船偏遇頂頭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2015年11月的提出與持續推進,2016年10月發生轉折,現在已經國家連續21個月經濟穩定在6.7到6.9這一區間,企穩的態勢趨於明朗。這是由多種因素造成,重要的是結束以投資刺激的發展思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持續推進。中國利潤行業構成發生重大變化,總體穩步發展、行業分化加快、結構趨向優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紅利的形成,是影響中長期的重大變化。

今年國企改革究竟要幹什麼?

李錦認為,上述會議在強調任務時,涵蓋了包括加快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分層分類積極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多項內容。

他說:「這是當前工作,也是下半年工作。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前兩項工作是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與混合所有制改革。這是重頭戲。」

黨的十九大報告亦曾明確「要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結構調整、戰略性重組,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有效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強調機制改革時,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國企改革,乾脆利索,就是一句話。體制改革重點抓「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機制改革重點「抓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這是今後五年乃至更長時間的重點。

在李錦看來,劉鶴一上來就抓上述兩件事情,可謂重點突出。

深意

值得注意的是,該會議上提出的混合所有制改革,重新加上「積極」二字。

李錦分析道,「分層分類積極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這一句話,很值得思考。

2017年春天,黨中央、國務院提出要把混合所有制改革作為國企改革的突破口。

他表示,聯通的混改方案出台,壟斷領域國企混改力度之大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作為央企新一輪深化改革的先行先試標杆,給人感覺混合所有制改革完成攻城突破,初戰告捷,是給十九大召開之前為國企改革划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但是輿論中也出現雜音,有人呼籲停止混合狀態。

王軍則認為,此次國企改革小組第一次會議所傳達出來的理念不是大進展和大突破,仍然是對兩年以來國家政策的延伸和落實,對已有方案的細化。

他也認為「分層分類積極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頗有新意,王軍對經濟觀察網記者表示,作為動輒關係國計民生、對中國經濟總局勢有著很大影響力的國有企業來說,其複雜的情況就要求在進行混改的時候更加謹慎,不能一刀切。

王軍說:「我認為提出分層分類是非常具有必要性的,有些國企具有很強的公益性質,有些則具有市場性。有些關係國家命脈的領域不能放開,有些卻需要競爭性領域來激發活力,參與市場機制。而從另一個分類框架來說,央企和子企的改革推進也需要分類討論。」

在他看來,層級越低的企業,它改革的必要性、力度強度、吸引民間資本的活力都會增強。對於同一系統下不同層級如何進行分層分類,如何有的放矢,逐步改革,也是國有企業改革小組在統籌研究中必須解決的問題。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吳琦則認為,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在對當前中國發展階段和現實國情進行深刻研判的基礎上,為下一階段深化國企改革明確了基調,指明了方向,總體傳達出兩個信息:一是充分肯定了過去五年中國國企改革取得的巨大成績,特別用了「歷史性成就」一詞,在國企改革頂層設計方面取得了開創性、突破性的進展,一系列改革文件、一批重大改革舉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等推動國企經濟運行態勢良好,償債能力和盈利能力持續提升,也為下一階段深化國企改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二是深刻指出了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國企改革所面臨的深層次、結構性的矛盾,國內外環境的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因素正在增加。同時,國企內部的問題也不斷暴露,比如結構性過剩較嚴重、槓桿率較高、部分領域改革未達預期等。

吳琦表示,國企高質量發展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和關鍵支撐。會議明確了國企改革穩中求進的總基調,與中國經濟工作總基調相符。穩是進的前提和基礎,穩就是要把握國企改革的正確方向的基礎上,掌握好國企改革的節奏和力度,紮實推進。在內外部環境不穩定性增加的情況下,強調穩不僅必要,而且必須。進是穩的目標和支撐,進有三方面的含義:一是不斷推動國企改革向縱深化發展、向全方位突破,突出重點,在關鍵領域有作為有進取;二是從全局觀念研究探索國有經濟功能,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創新國企監管方式、公司治理模式和經營管理機制;三是以提高核心競爭力為導向,引導國企樹立長期發展理念,聚焦主業,主動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從具體舉措來看,「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按照「結構性去槓桿」的思路,國企降槓桿仍是重中之重。一方面,以強化資本管理為準繩,嚴格控制增量債務,推動國有企業形成合理的資產負債結構。

吳琦分析,未來,可以加快建立國企資本補充機制,允許企業通過財政資金、民間資本、國外資本等多渠道、多元化補充資本,確保企業資本充足率保持在穩定合理的水平;加快建立國企資本約束機制,通過嚴格的財務制度和資本金約束,合理確定業務發展規模和速度,推動企業形成合理的資產負債結構。

另一方面,以優化債務結構為主線,有序化解存量債務,推動國有企業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率。將去槓桿與去產能、去庫存相結合,與結構調整、需求管理相適應,通過市場化債轉股、資產證券化等方式,盤活國有資本存量,積極穩妥推進企業債務重組,推動企業脫困發展和轉型升級。

以央企金融業務發展為例為例,王軍認為下一步的發展應該著重建立有效的風險隔離機制,將實體企業和控股的金融企業進行風險隔離。這種隔離主要是為了防止兩個層面上的風險,一是避免實體企業過多利用金融平台提供的金融支持進行金融交易,另一方面也是避免金融機構過分向擁有資金優勢、資源優勢和政策優勢的企業靠攏。提出關聯交易必須要符合監管要求,不要觸控治理的底線。這一橫跨金融和實體領域的問題理應得到重視,以此方式能夠守住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濟觀察報 的精彩文章:

多元現代性OR現代性的普世主義
個稅改革,不要只盯5000元起征點,稅率調整、專項扣除更重要

TAG:經濟觀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