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中的奇葩,後人對他評價很高,曾國藩:自古英哲非常之君
俗話說百種米養千樣人,意思就是人各有別。然而被古人稱為真龍天子的皇帝也是一樣。就拿明朝來說,有木匠皇帝,有布衣皇帝,有戰爭狂,有美食達人,當然也有男人本「色」皇帝,這是每個朝代都有的。今天要講的是一個很奇葩的皇帝,朱祐樘。
我們先來簡單的了解一個這個皇帝的生平,朱祐樘的生母原是廣西紀氏土司的女兒,紀氏叛亂被滅,她被抓入宮中,一次偶然的機會被他老爸朱見深臨幸後懷孕。才生下的他,但是因為朱見深的寵妃萬貴妃爭寵眼紅的緣故。朱見深根本就不知道他的存在,朱祐樘跟他的母親在一些好心的太監宮女保護下,一直住在冷宮吃著百家飯長大。
因萬貴妃一直在後宮搞鬼的緣故,朱見深一直沒有皇子,繼承人就成了他最大的問題。這才有人告訴他朱祐樘的存在。6歲的朱祐樘被立為了太子。而萬貴妃並沒有打算放過他,先後害死了他的生母紀氏和一直保護他的太監。還好周太后擔心唯一的孫子被毒害,就把朱祐樘接到了自己身邊養大。從這裡我們可以得知,朱祐樘的童年經歷特別的坎坷,還有他老爸是有多麼的寵愛萬貴妃。
在成化23年,萬貴妃,朱見深先後去世。這一年朱祐樘才18歲,而他老爸留給他的江山,國力凋敝,朝政紊亂。朱祐樘在位的幾十年里,親賢臣遠小人,勵精圖治,一步一步的讓明朝又恢復了生機,在他的治理下國家恢復繁榮,百姓也得以安居樂業。被後人稱為「弘治中興」他也得到了許多歷史學家的高度讚譽!但是在所有的事情中,唯獨有一件事情,是文武百官不能理解的,而且一向明事理的朱祐樘在這件事情上怎麼勸說都沒有用。
古代的皇帝,不管你是自己願意也還是遵從組訓,都必須是有很多的妃子為自己延續香火。而朱祐樘偏偏獨樹一幟,不但沒有任何嬪妃,一生只寵幸張皇后一人,還提倡一夫一妻制,甚至寵愛張皇后的程度大到令人瞠目結舌。
我們看過電視劇都知道,皇帝和皇后都是各有一座寢宮,而按照規定,他們也是不能通宵同宿的。但是他們夫妻兩卻夜夜共枕眠。跟民間的夫婦一樣,有一次皇后生了病,朱祐樘親自給她端茶送葯。經常看古裝劇的你可別覺得這很正常,在古代,是男權時代,普通的家庭男主人都不一定會這樣做,更何況他是皇帝。這本就是在當時讓人匪夷所思的一件事情了,但是還有比這個更想不通的。
本著愛屋及烏的原則,朱祐樘也很尊敬他的岳父岳母,對他的妻子的兩個弟弟,也是庇護有加。他岳父是明朝第一個死後追封國公的外戚,他岳母還在世時就被破例封為昌國太夫人(按例岳父昌國公死後他岳母只能跟著大兒子的侯爵來封號)。而他妻子的弟弟一個被封為壽寧候,一個被封為建昌候。也就是說他岳母只能封為壽寧候太夫人,但是朱祐樘給她加了一級。如果說這些是愛屋及烏,那麼接下來的事情就更加難以解釋了。
朱祐樘的岳父死後得到了30頃的墓地,而明朝的規定,最高的親王墓地也就50畝,所以他岳父的墓地等於60個親王的墓地之大。為此很多大臣上書,得到的回復是:此事虛心聽從,但堅決不改!而且朱祐樘親筆為他岳父寫了神道碑,在此之前皇帝親手為臣子寫神道碑的只有開國第一將徐達,和黑衣宰相姚廣孝。但是這個岳父.....並沒有做出什麼蓋世的功勛。比這更奇葩的是,他還親手給張皇后的家廟題匾「龍窩」。
而張皇后的兩個弟弟,不到10歲就成了國舅爺,父親又早死,母親又對他們特別的溺愛,所以長大後就成了那種紈絝子弟,經常干一些不法之事,朱祐樘對這些事情也是看在妻子的面子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是儘力約束他們兩個的行為。百官們自然是不會放著這樣的事情不聞不問,因此多次上書彈劾。前面說過了,朱祐樘是一代明君,不是昏君。他也知道百官說的有道理。但是他批下來的話卻是:「朕只有這一門親,再不必來說」
看到這裡是不是覺得有點矛盾,一代明君為什麼會這樣子呢?
其實上面的一句話已經給出了答案,朱祐樘從小就經歷了坎坷的人生,好不容易當上太子,自己的生母又遭遇毒手,而在萬貴妃的陰影下,自己又過了10多年戰戰兢兢的生活,稍有不慎,就性命不保。而後來的一眾兄弟出生,自己如果不是因為有「天象警示」太子都會被廢掉。
帝王家的無情讓他成了孤家寡人,除了自己的祖母周太后之外,他竟然只有張皇后這一門親戚了......皇帝也是人,他對張皇后的寵愛也是有道理的,而張皇后並無心機,不會危害到國家。這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就如前文所說,皇帝也是人,所以有這樣的私心也是很正常的。朱祐樘不但是皇帝中的楷模,更是一個好丈夫的規範。在朝廷上是勵精圖治的好帝王,而在私下是一個好丈夫,好父親。為了妻子他可以明知故犯,做出一個明君不應該做的事情。這樣一個皇帝,又如何不能被後人稱讚?
借用曾國藩的一句話:「自古英哲非常之君,往往得人鼎盛。若漢之武帝,唐之文皇,宋之仁宗,元之世祖,明之孝宗。其時皆異材勃起,俊彥雲屯,焜耀簡編。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我是泗水淘古今,從今天的歷史課堂,你又學到什麼呢?可以下方留言哦。歡迎訂閱作者,每天學新知識哦!
※明朝究竟有多威風?朱棣:就是我閱了一下兵,震撼了27個國家
TAG:泗水淘古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