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毛澤東口中的第一功臣,卻被判賣國罪被捕,臨終前留下四個字:還是我對

毛澤東口中的第一功臣,卻被判賣國罪被捕,臨終前留下四個字:還是我對

今天要為大家講一個曾經的風雲人物,在今天的中國,知道他的人並不多,但他曾經是一個大名鼎鼎的傳奇人物。他是國共兩黨爭搶的對象,蔣介石曾親自請他吃過飯,但他直接拒絕了,在1949年新中國選舉主席的時候,576人,575票,他一個人投了反對票,敢這樣對毛主席和蔣介石的,恐怕只有他一人,他就是張東蓀。

1886年,他出生在杭州,而且是一個官宦世家,他的父親是當地的知縣,哥哥是燕京大學的導師,雖然紫幽喪母,但是在父親和哥哥的監督之下,從小就接受了正統的儒學思想,也有了文人該有的氣質。天天看著縣衙裡面的大小事務,張東蓀可以說是親眼目睹了清朝的腐敗,他很希望改變這一切。

1904年,張東蓀因為優異的成績被日本東京帝國大學哲學系所錄取,在日本留學的他,時常關注著中國的形勢,他的救世愛國之心也越來越強烈。他和梁啟超曾一起創辦了《教育》雜誌,呼籲教育救國,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從日本回來的他,成為了政府內務部的秘書,因為他知道救治國家需要從政治入手。

但幹了三個月的他發現這樣不是辦法,國家需要的不全是干政治的人才,他決定以評議政治的方式,來參與政治活動。孫中山邀請他加入國民黨他沒有答應,一人扮演者多種角色,既是學者、也是報人、更是政論家,張東蓀不畏懼權威,有話直說。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他解放了燕大,自己卻怎麼也不撤退,他要向日本人證明,中國人不是貪生怕死之徒。

張東蓀被日本人抓住了,但礙於他的聲望,不敢對他下死手,抗日勝利之後,內戰一觸即發,面對滿目瘡痍的中華大地和受盡苦難的百姓,他揪心不已,他渴望調和國共衝突,避免兩敗俱傷,但這一切豈能是他一人可以阻止的,內戰還是爆發了。

張東蓀這一生他認為最大的成就,就是保護了北平。那是1948年,解放戰爭勝利在望,解放北平也是遲早的事情,而被北平作為古都,所有人都希望可以保護它的完整,但也不忍心拱手相讓,如果大戰,那必將又是一場廝殺,無數的同胞和文物又會消失在戰火中,中共此人就找到了一個人,他就是張東蓀。

臨危受命的他,每天四處奔波,在國共之間穿梭,終於解開了死結,這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圍城解紐。北平被完整的保存了下來,毛澤東也稱他是北平的第一功臣,但是張東蓀的結局卻讓人意外。建國後,他被人舉報說私自和美國通訊,出賣國家情報,想利用私人關係,調節中美關係,於是1951年,他被判為賣國罪,一下子從功臣變成了罪人。

俗話說的好,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人的過錯往往會被人給無限的放大,而他之前的功似乎都已經不復存在。他沒有被殺,而是被監督了起來,生不如死的生活過了18年,1968年的時候,已經82的他被逮捕了,甚至被關在哪裡都不知道,直到1973年,家人接到通知,說張東蓀已經死在秦城監獄中。

在他去世的前一年,尼克松總統訪華,有人說他臨終前只留下了四個字,那就是:還是我對。在時間洪荒的天地間,蒼生都不過一瞬間,能夠正確客觀的評價一個人並不容易,但是功過,隨人是非,但求無愧;史冊,任由它寫,但求無悔,他的後半生撲朔迷離,終無定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草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我國史上兩大著名軍校對決:黃埔軍校PK保定軍校,結果出人意料!
此人出獄後要錄戶口資料,妹夫一報家庭地址,工作人員聽了全身顫抖

TAG:草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