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貧困不是財富不用感謝,她金榜題名的動力來自於對貧困的憎恨

貧困不是財富不用感謝,她金榜題名的動力來自於對貧困的憎恨

作者:王德華

一篇18歲女孩關於自己、關於貧窮、關於希望的文章引發了網友的強烈反響。這名女孩叫王心儀,畢業於河北棗強中學。

這名女孩之所以被關注,不僅僅是因為她考上了了707分的成績並被北大中文系錄取,還因為她曾經寫了一篇文章《感謝貧困》。其中最煽情的話是,「貧窮帶來的遠不止痛苦、掙扎與迷茫。儘管它狹窄了我的視野,刺傷了我的自尊,甚至間接帶走了至親的生命,但我仍想說,謝謝你,貧窮。」

貧困帶走了她的親人,使她本該幸福快樂的童年早早承擔起家庭的負擔。她努力讀書的動力,也應該來自於對貧困的憎恨,來自於想改變自己不公命運的反抗。為什麼她就會窮?為什麼她的至親會因為貧窮而死?為什麼她要考707的高分才能上北大?「感謝貧困」,那是因為她即將不再貧困。

50歲以上的中國人,見證了太多的貧困,它是刻骨銘心的痛。它是路遙筆下的孫少平吃了下頓沒有下頓,它是夢中的一塊塊饞人的紅燒肉,它是母親一滴滴辛酸的眼淚,它是父親一聲聲無奈的嘆息。

貧困從來就不是財富,貧困意味著饑寒交迫,意味著疾病纏身,意味著生離死別。如果貧困是一筆財富的話,就沒有窮人翻身鬧革命,就沒有文革時的「逃港潮」,就沒有改革開放的大手筆。

有網友說得好:「不是貧窮困苦成就堅強,而是堅強的人沒向貧窮困苦低頭。是堅強讓人多了成功機會,而不是貧苦讓人成功。正如知乎上一句話說得好:苦難就是苦難,苦難不值得追求,磨練意志是因為苦難無法躲開。同樣,貧窮就是貧窮,貧窮絕不值得感謝」。

事實上,絕大多數貧困家庭的孩子,無論多麼堅強,多麼堅持和努力,他們在教育上成功的幾率都遠低於那些富裕家庭的孩子。「比你有錢還比你努力」的大有人在。這才是我們這個社會中的大問題。

比如學校的教育公平,農村的教育資源嚴重匱乏。我讀書不可謂不用功,現在英文筆譯沒有問題,但是口語一塌糊塗。在上世紀80年代,當我上初中第一次接觸英語課時,教我課的英文老師剛剛才培訓了兩個月。

苦難只是催化劑,使強者奮進,使弱者沉淪。貧寒人家難以翻身的主要原因不是物質條件的匱乏,而是貧窮更容易造就整個家庭消極弱勢的心態並代代上傳。孟子那句「天將降大任」成為很多人的人生安慰劑,但卻很少有人注意那句話的核心是「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譯成白話文是,這樣便可以震動他的心意,堅韌他的性情,增加他所缺少的才能)。

貧困不是什麼財富。對大多數人來說是一台碾壓機,壓的人體無完膚。應該感謝的是對教育與知識充滿執念的父母,否則還真是「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會打洞」;應該感謝中國高考制度,並未因為貧窮就阻塞了上升通道;更應該感謝的是你自己,沒有被貧困壓垮,而是把貧困當作催人奮進的動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火星方陣 的精彩文章:

從仁愛礁到美濟礁再到黃岩島,菲律賓媒體散發濃濃的敵意
伊朗最高領袖:我從第一天起就說過很多次,我不相信這三個國家

TAG:火星方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