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元朝是如何崩潰的?

元朝是如何崩潰的?

看歷史看世界

元代北京漕運壁畫,北京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

編者按

在中國古代史上,元朝是擁有疆域最大卻延續不久的王朝,其滅亡的緣故,有各種各樣的解釋。我們試圖從運輸業的困境這條線索來探究元朝滅亡的原因,嘗試描述始終盤旋在蒙元帝國上空那團濃重且揮之不去的烏雲。

此文為《看歷史》2018年3月刊原創內容,版權歸看歷史所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轉載請聯繫後台。

元朝的弱點

1271年,忽必烈宣告元朝成立,定都大都,即北京。這是因為北京所處的地理位置滿足了聯結中央歐亞與東亞交易要塞的條件。另一方面,元朝依仗中國物產豐富,將財政基礎放在了長江下游三角洲以南的江南地區。以秦嶺—淮河為界(這條線將中國分成了乾燥的中國和濕潤的中國),政治中心與經濟中心被分割開來,這為元朝此後的崩潰埋下了最重要的伏筆。

為了克服這一弱點,元朝自成立之初就進行了不懈的努力,摸索出一套利用隋朝建造的大運河將江南物資運往大都的方法。但是,在利用舊遺產的過程中面臨一個大難題。

隋朝時候開鑿的大運河一直用到宋朝。這條大運河是為了將江南物資運往地處黃河流域的首都而建的。但是元朝的首都圈卻遠離黃河流域,坐落在遠偏於唐宋首都圈東北方向的地方。

元朝恢復了隋煬帝建造的永濟渠以運送物資。這段路不但需要在黃河至衛河間100多公里的區域間進行陸上運輸,而且比聯結江南與大都的直線路徑向西繞了一大圈。

圖為清代永濟渠與現代衛星地圖及經緯度坐標地圖互相參照繪製

因此,元朝開始摸索新的路線。一條是開鑿從徐州向北到達今山東東平安山的運河,以聯結當時往南流的黃河與大清河(黃河現在的河道),由此處出渤海到達大都。二是在山東半島根處開鑿運河以聯結黃海與渤海。不過,第一條線路因大清河的河口堆滿泥沙阻礙了運輸而沒有充分發揮作用,而第二條線路則因為無法保證運輸船隻通過的水位幾乎未得到使用。

南宋滅亡後,對擴充與江南之間運輸通道的需求進一步提高,於是產生了將大運河東移的構想。這一構想不是從須城(今山東東平)安山順大清河東下,而是往西北在臨清與御河連接,直接到達首都圈。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連接安山與臨清的會通河終於竣工,與迂迴洛陽從江南達北京的距離相比縮短了約900公里。

大運河的東移存在兩個需要解決的技術難題。首先是如何處理與黃河的交叉口的問題。一提到黃河,我們就會想到現在注入渤海的河道。但其實歷史上黃河的河道經常被改變。金軍蹂躪宋朝首都開封之後,往南轉移的宋朝王室害怕金軍繼續追擊,於1228年毀掉了黃河的堤壩。從那時起直到清末1855年,黃河都是往南流。

也就是說這段時期,黃河從開封附近往南流至山東半島根處的丘陵地區南部,與淮河匯流注入黃海。

明代《黃河運河全圖》(局部)圖中的黃河用黃色標示出來,運河卻用青綠色,示意碧水漣漪。

維持大運河需要將黃河帶來的大量泥沙排到海里,這樣才能避免泥沙堆積在大運河處。因此政府採取的是提高黃河水壓的方法,但是這樣一來淮河流域的耕地往往就會成為犧牲品。換言之,採用大運河路線,是以犧牲淮河流域農民的利益為代價的。

第二個難題在於大運河東移時會致其高低差。過了淮河的匯流點之後,越往山東半島根處走海拔越高。如何穩定地向這個被稱作山東制高點的地方提供水源成為最大的難題。元朝最終也沒有解決這一問題,所以這條大運河的東線也沒能充分發揮作用。

當大運河無法完全發揮作用的問題明朗化以後,元朝開始依靠海上路線。

黃河下遊河道的歷史變遷

失控的淮河流域

有一位叫宋濂的學者,輔佐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創建了明王朝的制度,並且受皇帝之命編修元朝歷史,著成了正史之一《元史》。基於同一時代人的見解和作為一名學者的判斷,宋濂對元朝因黃河改修工程而滅亡這樣論述:

先是歲庚寅,河南北童謠云:「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及魯治河,果於黃陵岡得石人一眼,而汝、潁之妖寇乘時而起。議者往往以謂天下之亂,皆由賈魯治河之役,勞民動眾之所致。殊不知元之所以亡者,實基於上下因循,狃於宴安之習,紀綱廢弛,風俗偷薄,其致亂之階,非一朝一夕之故。

1992年,由徐克導演的影片《黃飛鴻之二:男兒當自強》中,就出現了大反派白蓮教。

宋濂所指「妖寇」,也就是把元朝引入自取滅亡道路的在河南發展勢力的宗教團體白蓮教。白蓮教是南宋時期組織起來的宗教團體。到了元朝,又受波斯誕生的摩尼教影響,進一步發展,比以往更加強調改造社會的意志,稱毀掉舊體制後,明王將建立新的秩序。在「彌勒下生,明王出世」的信仰下,白蓮教的信徒網路遍布河南乃至安徽,而那裡恰恰是為維持大運河而被犧牲掉的地區。

白蓮教的組織特點在於舉行儀式的場地盡量選擇不被地方官員所察覺的地方,並以此為中心聚集周邊的信徒。各個組織聯繫鬆散。這樣一種關係網式的組織形態能夠保證即便某一地區的信徒組織被揭發,其他的組織依然可以繼續存在。因此元朝政府無論如何執著地搜查,依然無法完全消滅其組織。信徒起義不斷在各地發生。

清末民初的時代背景下,影片中黃飛鴻與白蓮教的第一次交手

其中一個組織就把這項條件還未成熟而強制進行的治理黃河的工程看作發起叛亂的好時機。1351年5月28日,白蓮教教主韓山童、劉福通在安徽潁州對元朝發動武裝起義,以頭戴紅巾作為標誌,佔領了當地的官府所在地。「紅」色乃是代表被蒙古帝國滅亡的宋朝王室的顏色。因為,按陰陽五行說,宋朝是火德。

起義軍倡導復興宋朝,明確以顛覆元朝為目的。這次起義最終被鎮壓,其領頭人韓山童也因此喪命。但是通過關係網路所普及的路線,叛亂的火種迅速傳播,在各地開始出現。這就是史書中所說的紅巾軍起義之始。

至正十五年(1355),劉福通扶持韓山童的遺孤為皇帝,號小明王,國號為宋。其定名為被元朝滅亡的「宋」,在於強調自己的正統性,擁戴白蓮教教主之子做皇帝,確保了對白蓮教反叛勢力的宗教權威。劉福通政權以開封為都城,將勢力擴展至華北一帶。

翻閱有關明朝的歷史書,會發現有關元朝崩潰有各種各樣的解釋——那時的元順帝已對政治喪失興趣,宮廷內部沉溺於密宗;由於財政困難,朝廷大量增印紙幣交鈔而沒有相應的白銀支持,從而造成經濟上的混亂;官吏剝削嚴重,地主相互勾結,從農民那裡徵收各種毫無道理的費用;自14世紀中葉開始頻頻發生洪水、地震、颱風等天災;還有元朝鼎盛時期暫時變溫暖的歐亞大陸東部氣候這時也開始變冷,由此饑荒增加,世態不穩。

《治河圖略》元代王喜撰,其書首列六圖,所說六圖,書中稱「歷代河圖」,即禹河之圖、漢河之圖、宋河之圖、今河之圖、治河之圖和河源之圖。「治河」專指的是治理黃河,所列是上古至元代的四幅黃河河道圖,一幅黃河治理圖和一幅黃河河源圖。

但實際上,13世紀時就已經出現了統治者內部的矛盾和增印紙幣等現象,而剝削的嚴重以及饑荒等也在古代王朝中時有所見。為何1351年開始的紅巾軍之亂會讓元朝崩潰,僅憑把這些狀況串聯起來是無法看出其原因的。

把問題做一下限定。為何1351年發生的劉福通紅巾軍之亂會讓元朝崩潰。如果剔除時機成熟這一託詞,答案應該在叛亂髮生的地點。

劉福通他們發動叛亂的潁州位於淮河中游。叛亂軍沒有順勢走出淮河下游,而是選擇在這一地區擴張勢力。其間,當時位於黃河邊又是大運河要塞的徐州發生了土豪起義。次年的至正十二年,安徽省定遠也發生叛亂。這樣在一年多的時間裡,大運河陷入了被叛亂威脅的境地。與此同時,元朝出於軍事目的徵用船隻,利用大運河運輸軍用物資,這就降低了大運河運輸其他物資的作用。

今河之圖(今,也就是元朝)

各種力量的撕扯

於是,從江南運輸物資不得不完全依靠海運。以浙江台州為根據地的方國珍抓住了元朝的這一弱點。方雖然是海運業從業者之一,但1348年時就因海盜身份被元朝官府追究,曾在海上襲擊過政府駛往大都的貨船。對付這些海盜,元朝只有一個辦法,即懷柔,賜其官位,讓其負責海運。方國珍看到元朝已經沒有鎮壓自己的力量,大談自己的不滿,欲背離元朝。元朝接受他的要求,並且再次讓他陞官職以作撫慰。

至正十三年(1353),鹽販張士誠在江蘇泰州發動叛亂。這個地方無論是對大運河還是海路來說,都處於江南三角洲的出入口。失去了這塊土地對元朝來說,就等於完全失去了運輸江南物資以及從黃海沿岸造鹽場徵收鹽的路徑。

元朝試著對張士誠採取懷柔政策,未見成效。第二年至正十四年正月,張士誠自稱誠王,定國名為大周,宣布獨立。兩年後(1356年),張士誠渡過長江來到江南,定蘇州為首都。

元世祖開鑿了兩段新運河--會通河、通惠河,與原有運河連通,使糧船可從杭州直通大都。

張士誠、方國珍與元朝之間,相互幫助與被幫助,關係微妙。至正十九年,淮河流域完全脫離了元朝的統治,大運河的功能停止,海運也不盡如人意,大都陷入饑荒狀態。於是,元朝把皇帝才能穿的龍袍賜給張士誠以示拉攏,與其達成提供江南糧食的協議。方國珍這才準備好在海路運輸的船隻,運至大都。

對張、方兩政權來說,消滅元朝不可能是他們的政治目標。因為對於控制了富庶江南與海運路線的政權而言,元朝是他們最大的顧客,而且是容易被看透弱點的顧客。

元末農民戰爭形勢圖

被紅巾軍切斷大運河,被張、方兩政權控制了海路的元朝,從統治層面來看可以說回到了攻陷南宋之前的狀態。元朝實際控制的地區只剩下與蒙古高原相連的大都周圍的華北平原,以及過去忽必烈攻陷的雲南了。

而且,元朝的統治者已經失去了一個世紀以前蒙古人所擁有的游牧民族的氣概,也沒有從「秦嶺—淮河線」以南地區徵收納貢的意志和實力,甚至連回到南北分立體系都已經不可能了。

(摘編自《海與帝國:明清時代》,《講談社·中國的歷史》第九卷,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有刪節)

註:本文作者為(日本)上田信、翻譯高瑩瑩,特此說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歷史 的精彩文章:

他想擁有一切,卻過上了帆起帆落的人生......
他在實驗室成功製取笑氣,沒想到差點把自己「笑死」

TAG: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