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7月10日到7月29日,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書寫「中國新速度」

7月10日到7月29日,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書寫「中國新速度」

2018年7月,對於北斗系統建設來說,註定是一個特殊的月份。

7月10日第32顆北斗導航衛星成功發射不到20天,又有兩顆北斗導航衛星成功上天。這是北斗系統建設過程中第一次在一個月內進行兩次發射。

為何北斗系統能書寫著太空里的「中國新速度」?讓我們走進北斗系統衛星系統,揭開「中國新速度」之謎。

先進想法+穩妥做法

很多人並不知道,「中國新速度」是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北斗研製團隊在發射場的衛星試驗人員較以往減少了近一半,在發射場的全流程時間縮短近三分之一,在研人員和研製周期也都大為縮減的情況下創造的。

衛星系統是如何做到的?

「我們非常注重以科學的管理加強衛星地面試驗驗證」,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北斗三號衛星總指揮遲軍道出了秘籍。以本次發射的北斗三號第9顆、第10顆衛星為例,首次在北斗三號衛星測試中採用遠程測試的方法,前後方實時聯動,極大地發揮了後方判讀專家的保障作用,提高了發射場測試效率,大幅減少了發射場人員數量。此外,通過謹慎評估併科學優化發射場測試項目,以及開展無線測試等多種嘗試,不斷提升科學保成功的軟實力,在穩紮穩打中修鍊提速之道。「先進的想法加穩妥的做法,在磨合中不斷達到平衡」。

經驗積累+管理創新

流程的優化、新方法的採用,體現了北斗工程的自信,而這種自信,來自於衛星系統二十餘年來在北斗導航衛星領域批產研製積累的寶貴經驗。

立足系統工程管理理念,開創了導航組網衛星研發管理新模式,實現了「一支隊伍,多個任務,協調統一」的項目群管理技術和方法全面創新,最早形成並實踐了中國航天產品工程的理論和方法,堅持流程再造,採用信息化技術,不斷優化隊伍結構,建立健全了從新概念研究、關鍵技術研發到工程實施的可持續發展的導航衛星研究與管理體系。

從思路到模式再到體制,逐步轉變,實現了繼承與創新的統一協調,推進了航天科研生產轉型升級,有力托舉了北斗導航衛星組批生產和密集發射。

進入了智慧智造良性互動的北斗系統,提速奔跑的步伐愈發從容、穩健。

步步為營+紮實挺進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北斗系統作為一個系統工程,完美踐行了這句古訓。不論是北斗一號系統、北斗二號系統再到北斗三號全球系統的「三步走」戰略,還是每一大跨越中間的小步快跑,北斗系統都做到了步步為營、紮實挺進。

「早在北斗二號系統正式提供亞太區域服務前,我國就開始了北斗三號全球系統的論證研製工作。」北斗系統副總設計師謝軍說。繼2015年成功發射北斗三號試驗衛星以來,全面驗證了全球組網的關鍵技術之後,初戰告捷的北斗系統加速了進軍全球系統建設的步伐。2017年11月5日,北斗三號首發雙星成功發射,此後便以接連四次一箭雙星,加速奔跑在璀璨星途上。如今,北斗系統朝著2018年底服務「一帶一路」沿線國家,2020年服務全球的目標又邁進了紮實的一步。

來源: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作者:張文科、陳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太空網 的精彩文章:

我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固體助推發動機地面熱聯試圓滿成功
敘利亞打擊行動中的太空作戰分析

TAG:中國太空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