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樹,到底是怎樣的一種存在?
許多人頭一次接觸菩提樹,總開始於兩句偈:
要麼是: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要麼是: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而正是這兩句偈的深遠意蘊,賦予菩提樹在人們心中神秘、神聖的色彩。
「真的有菩提葉啊?」 當我給一位朋友介紹菩提木葉盞時,他跟我說,「我以為菩提樹跟龍一樣,是承載很多內涵的一個符號呢。」
靜象菩提木葉盞中的菩提葉
實際上,在創業之前,我們也從未見過菩提樹。
這主要因為,它是貨真價實的熱帶樹種。稍微寒冷的天氣,就會令它難以存活。
菩提葉長什麼樣子?
在泰北之行中,我第一次見到菩提樹。
樹冠巨大無比,抬頭望去,只覺滿目枝葉,堆疊如雲蓋。
丘家莊園裡,一棵600歲的菩提樹
菩提樹的葉子是非常漂亮的。
碧綠葉面,整體呈現為優雅的心形。葉片邊緣波浪起伏,線條流暢動人。
葉脈從整齊的葉脈主幹不斷分支,陽光下看去,細細的金色不斷延伸至整個葉面,細膩、複雜而不失秩序,精美得巧奪天工。
最特殊是葉尖那極長、極纖細的「小尾巴」,成為菩提葉最具識別度的特點。
熱帶地區無處不在的濕熱水汽,就是在這裡聚攏成為一滴滴水珠流下。難以通過蒸發排出的水,如果長時間黏在葉身,就會滋生細菌、阻礙菩提樹本身的光合作用。
於是,菩提葉進化出了具有引流作用的「滴水葉尖」——
這是多麼巧妙的智慧呀!
菩提樹為什麼是佛教聖樹?
除了具有非凡的顏值之外,菩提樹還是承載著數千年悠久文明和人類精神寄託的古老植物。
「菩提」是佛教引進中國時對「Bodhi」的音譯結果,其梵文本義如果意譯過來,應該寫作「智慧」。
而「佛」,也就是「Buddha」,在梵文當中是「智慧者」、「覺者」的意思。
菩提樹下的佛龕
「菩提樹」與「佛」之間的淵源,要追溯到釋迦牟尼參悟成佛的那一刻。
傳說佛陀悟道前,曾經歷經長久苦修,最終明白人不可能僅僅依靠苦行便達到解脫的境界,於是在一株畢缽羅樹下盤膝而坐,發誓說,不能領悟至高法門,就永遠不離此座。畢缽羅樹就是菩提樹原本的名字。
悉達多王子在樹下參悟時,這棵畢缽羅樹便為他遮風擋雨,護佑其身。七天七夜後,他終悟得無上的智慧,成為了覺者佛陀。
寺院中常常掛著菩提葉狀的風鈴
在那一刻,這棵普通的畢缽羅樹,也就被命名為智慧之樹——菩提樹。
而這棵樹生長的地方——菩提伽耶,也成為佛教聖地。
在東南亞的寺院里,最為神聖和珍稀的樹木,就是從菩提伽耶佛陀悟道的那棵樹取枝移栽的菩提樹。
菩提樹非常稀少嗎?
我們在製作靜象菩提木葉盞時,曾想過用泰北的菩提葉燒制,卻最終沒有達成。
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這裡沒有人敢摘取菩提葉。
文丘仰望著比他大幾百歲的菩提樹
源於對佛教信仰的虔誠,泰國人非常崇拜和尊敬菩提樹,一見菩提如面佛。
許多菩提樹都被圍起黃布,成為人們參拜的聖樹;
在樹根處或樹洞里,還能夠看到人們供奉的各式佛像。
不過,若是因此就覺得只有寺院里有菩提樹,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實際上,菩提樹是東南亞較為常見的熱帶樹種。漫步清邁古城,可以看到磚牆頭、古塔上,甚至道路兩旁都有菩提樹的幼苗或枝芽自由生長。
它們完全融入了人們生活的地方,如同家家戶戶門前的佛龕,浸透著人們樸素而虔誠的信仰。
這讓我想起化緣的僧人們,雖然受到人們的尊崇,卻從未遠離世間。
在這裡,菩提樹可以樹冠遮天,獨木如林,讓你一見就想膜拜;
也可以抽出小枝芽,在你不經意回頭的瞬間,向你揮舞著漂亮的葉子。
想著那些在古城河邊矗立的巨大菩提樹,大概也如一位慈愛的老人一般,以安寧和智慧的目光,望著這每日熙熙攘攘的眾生吧。
二十年後的菩提樹下,
會成就怎樣的傳奇?
自古以來,菩提樹下就有著各種各樣會友悟道、高僧講法的傳說。
未曾想到,在泰北菩提行中,我們親眼見證了菩提樹下令人動容的一幕。
在隆開寺中居住的第二日清晨,一出門,就看到四位青年匠人同伴,在菩提樹下相聊甚歡。
他們是鈞瓷、琺琅彩、粉彩和木葉瓷器領域青年一代匠人中的佼佼者,從事著瓷器行業的不同領域,正處于思維最活躍、創造力最豐富的年紀,無意間想聊卻正是在「智慧之樹」菩提樹之下——不知會產生怎樣的火花呢?又會催生出如何偉大的作品?
我們不得而知。
暢想多年以後,若是菩提樹下再相聚,會是什麼樣子?
《二十年後,菩提樹下》
繪畫: HarlyY
只覺,未來可期。
撰文:飛袖 擊空明
繪畫:HarlyY
編輯:飛袖
攝影:要猜想 飛袖 方格 碳哥
TAG:靜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