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宋朝有料:揭秘宋太宗14萬人的超級神陣(圖)

宋朝有料:揭秘宋太宗14萬人的超級神陣(圖)

原標題:宋朝有料:揭秘宋太宗14萬人的超級神陣(圖)


節選自《宋朝果然很有料2》,中國工人出版社



公元1080年,此時是北宋神宗元豐三年,受這位皇帝旨意,當時的北宋文臣曾公亮和丁度,他們用了整整五年時間,從當時340多部中國古代兵書中細心挑選、刪減、校定,最後編寫了一本專門的軍事著作《武經總要》,作為宋朝的武學經典教材。


因為是中國第一部規模宏大的官修綜合性軍事著作,所以對於每一個歷史愛好者來說,研究這本《武經總要》,不僅可以了解宋朝的軍事思想、宋朝的軍隊結構,更能研究當時最先進的武器,比如攻城車、強弩、火藥等。

總之一句話,您要是沒有讀過這本書,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一個宋朝軍事愛好者。


殊不知,在這本官方授權的軍事著作中,除了大篇幅的介紹選將用兵、部隊編成、行軍宿營、武器裝備等,這本書更多介紹的則是宋朝人津津樂道、至死方休的陣圖!


在這些陣法之中,最讓趙光義心醉神迷、津津樂道的陣圖,則是那個宋朝無敵的方陣——平戎萬全陣。


那麼,這個所謂的「平戎萬全陣」,它到底是一個什麼東西呢?


經過對《武經總要》的仔細研究後,史學家們得到這麼一個結論,這是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巨型方陣,它不僅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方陣」,更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一場鬧劇!


為什麼這麼說,且聽我細細道來:


根據《武經總要》記載,平戎萬全陣由三個方陣組成,各由一名大將統領。每陣各五里,周長二十里,計七千兩百步。三陣之間皆相隔一里,陣面總共寬達十七里。


在這三個方陣中,總共配步兵十一萬零四十人,騎兵三萬六百五十人,戰車一千四百四十乘,瞭望兵(望子)二百四十人,全陣總共用兵十四萬九百三十人。


為了保護這三大主力方陣,宋軍還在這三大主力方陣外側,即前、後、東、西四個方向,設立了四個騎兵方陣。


其中,左、右翼軍配置相同,各有兩列騎兵,前列一百二十五隊,每隊五十騎,共六千二百五十騎;後列也是一百二十五隊,每隊三十騎,共三千七百五十騎。左、右兩翼每陣一萬騎,兩陣共計兩萬騎,另有探馬六百五十騎。

前陣和後陣配置相同,也各有兩列騎兵,前列六十二隊,每隊五十騎,共三千一百騎。後列也是六十二隊,每隊三十騎,共一千八百六十騎,另有探馬四十騎。前後兩陣各五千騎,共計一萬騎。


武器方面,騎兵配備騎槍、馬刀、狼牙棒、骨朵(類似於鎚子的武器)等;步兵則配備砍刀、長槍、床子弩(大型連發弩機)、弓箭、盾牌等。


可見,在這個平戎萬全陣中,不管是人員配備,還是武器搭配,趙光義都精益求精,甚至達到了極致。總之一句話,只要敵人敢來,這個方陣一定讓你有來無回!


那麼,真的是這樣嗎?


一個詞形容:扯淡!


不可否認的是,宋太宗的這個平戎萬全陣圖,其核心戰法就一個——以步制騎,就是藉助戰車的保護,用步兵的長槍、弓弩去抵擋敵人騎兵的攻擊,再配上外圍的騎兵,就能達到「堅不可摧,無所不能」的效果了。但是,若仔仔細細研究一下這個陣圖,你就會得出一個結論:紙上談兵。


為什麼這麼說呢?三點足矣。


第一,平戎萬全陣的擺放問題。


要知道,不算平戎萬全陣的四個小方陣,只算中軍十七里寬度、十四萬人左右的大方陣,就得找一個足夠寬敞的地方吧?那麼,在這個中華大地上,山區沒戲、水田沒戲、河邊沒戲,只有那屈指可數的地方,或者是沃野萬里的華北平原,才能夠擺放這種巨型大陣。


費了千辛萬苦,終於找到合適的地方了,我擺好陣了,就等著遼國軍隊了。但問題是,人家是四條腿的騎兵!你在千里平原上跟人家擺陣,人家不跟你打,騎馬繞過你,你又能有什麼辦法呢?

說實話,對於宋軍而言:我們真沒轍,人家騎馬,我們跑路,敵軍就是繞著走,我們能咋辦,只能是跟,或者是不跟?


跟,怎麼跟?用步兵去跟,兩條腿的去追四條腿的,這不是扯淡嗎?用騎兵去跟,正中遼軍的下懷!當心孤軍深入,先被遼國騎兵吃掉!


好吧,既然不能跟,那我就不跟了,這總行了吧。


不跟,當心我們去開封城,直接找你們的頂頭上司去要錢!


可見,不管是跟,還是不跟都是讓宋軍頭大的問題。


第二,平戎萬全陣的人員調度問題。


現在,我們再回顧一下這個令人生畏、望而駭然的平戎萬全陣,在十七里寬度的土地上,一共要投入十四萬人的部隊,而這十四萬人要一個蘿蔔一個坑地站好,按照規定聽口令,一切行動聽指揮,不能有一絲一毫的錯誤和馬虎……


這樣的結果,就好比什麼?


這就是一場最大規模的奧運會開幕式!參與陣圖的士兵,要比奧運會參與人員多了整整十倍,甚至是十五倍!發自內心的讚歎一句吧,這個方陣的各位指揮官們,你們得需要一顆多麼強大而高效的頭腦呀,你們確定指揮得過來,能夠萬無一失嗎?


可見,這樣的結果,就是把那個「老子帶兵,多多益善」的韓信找來,也會無計可施。

第三,平戎萬全陣的勝負問題。


對於宋軍而言,用這種既無法移動,也無法指揮的陣型去打仗,如果還想獲勝的話,那麼只有一個辦法可以奏效了——遼國人你不許跑,也不許騎馬,咱倆就這麼立定腳跟,來一場殊死肉搏的步戰,然後我仗著人多,最後大獲全勝……


可見,擁有這種腦子的人,也只配去撞牆了!


所以,拜這種陣圖所賜,即使是最徹底的外行,也能看出這個陣圖的愚蠢程度,這也是宋朝自太祖趙匡胤之後,宋軍很少能打漂亮勝仗的一個重要原因。


這裡多說一句,拜現在《楊家將》所賜,我們現在熟知的那段歷史,總是遼國人喜歡擺陣,還讓咱們去破陣,比如「穆桂英大破天門陣」等。


實際上呢,契丹是驍勇善戰的游牧民族,他們是清一色縱橫馳騁、睥睨天下的騎兵,人家犯得著自廢武功,跟你擺什麼陣法嗎?


一句話形容,歷史是歷史,演義是演義,絕不能混為一談,只有那軍事實力全線落後,以步兵為主的宋朝,才是那種擺陣的「高手」。當然了,這也是當時國情決定的,誰讓咱們沒有馬呢!


然而,縱觀宋朝的軍事歷史,宋朝軍隊真的如歷史上所記載的那樣:懦弱無能、任人宰割嗎?


答案就三個字:不可能!


雖然在北宋亡國之時,百萬皇家禁軍被區區十萬金軍打得落花流水、一敗塗地,最後任由金軍掠走皇帝,攻陷首都。然而,鐵的事實證明,不到10年的時間,這些士兵就在另一位傑出的將領的指揮下,橫掃數百萬金軍,還留下了一句「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千古美談。

這說明什麼?


我們是能戰的!只是有一個前提,不要給我們戴上枷鎖!


在宋朝的那個時代里,這個枷鎖,就是當時遺臭萬年的軍事陣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裁縫 的精彩文章:

歷史的底牌:趙飛燕陪侍皇帝數十年為何不孕?(圖)
歷史的底牌:蔣介石挖毛澤東的祖墳遭報應(圖)

TAG:文裁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