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教會,慈母和溫馨的家

教會,慈母和溫馨的家

從我懂事以來一直有一個習慣,就是到一個新的地方,總會在第一時間去找當地的教堂。無論在何地,找到了公教會的任何地方(不管是教堂、學校、修道院,哪怕是墓地)就算是找到了家,這對一個常年漂泊在外的遊子而言,確是莫大的慰借。

記得幾年前曾與一個誓反教徒聊過這個問題(感謝天主,之後不久他便回歸了慈母聖教會的懷抱,並已入耶穌會修道),他說「公教應當學習(誓反教)的一點,就是他們很會營造家的感覺」。我當時聽草草應答,之後也就過去了,並沒有多少思考,但當晚上安靜下來之後,仔細琢磨日間的談話,總感到其中有著些許不可名言的彆扭。誠然,一些其他的集會可以用人與人間的熱情和情感的衝動來營造得很像家,但無論多麼肖似,卻終歸併不是真正的家。反而,我作為一個公教徒,常在慈母聖教會的懷抱之內,亦就是在我真正的家。

無論我身在何處,隨意找到一個天主堂,我就知道我是被歡迎的。進入,我會意識到我屬於那裡,跪下,發現聖事幸臨到我的救主在那裡等著我,這亦正是教會的普世性和統一的明證!同樣,天國(亦就是凱旋的教會 Ecclesia Triumphans)是我們所希望的歸宿;教會的祈禱律(lexorandi)亦告訴我們,我們希望死後能「由諸天神帶起,進入我們的天鄉」(殯葬彌撒集禱經,"jubeas eam a sanctisAngelis suscipi, et ad Patriam paradisi perduci")。

如此的體會,一次在一個東方禮教堂的經歷之後,又變得更加深刻。大約是前年,我在一個烏克蘭禮公教的教堂參觀,撞見正要出門的主教,就簡單地交談了幾句。閣下不停地強調我是受歡迎的,我是公教徒,這就是我的家。次日是主日,我又去那個教堂的事奉聖儀,領聖體時主教竟然說出了我的名字(在拜占庭禮,信眾領聖體時,司祭會說「主的僕人xx(名字)領受吾主天主救主耶穌基督的這寶貴、至神聖、至純潔聖體聖血?。」),在前一天早晨的簡單寒暄之後他竟然記得。雖是小事,但卻能給人很多的安慰和感動。

在外面漂久了,「家」這個概念亦變得愈來愈模糊,彷佛我無家可歸,再沒有哪個固定的地方能真正稱作是我的居所。時常有人問我一個人待在外面是否會想家,不禁感慨,我的歸宿在這世上並不存在,但同時卻又無處不在。是的,只有教會才能算作是我的家,於此兇險塵世的帡幪,亦是來世永恆的終向。我祈求,在教會的庇護中安全生活之後,在臨終時能與亞維拉的聖德肋撒(大德蘭)一同不停地歡呼:「我是聖教會的孩子,聖教會的孩子!」(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泉州天主教會 的精彩文章:

災難發生,有人借他人同情心收款,而教宗卻這樣做

TAG:泉州天主教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