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納市掛牌兩年漲6倍 百濟神州赴港第二上市

納市掛牌兩年漲6倍 百濟神州赴港第二上市

首家赴港第二上市生科公司百濟神州昨天(7月30日)開始公開招股。百濟神州2015年在美國納斯達克發行存托憑證上市交易,股價兩年多累升約6倍。

百濟神州此次擬全球發售6560萬股普通股,發售價在94 .4港元至111.6港元。公司計劃於8月2日定價,8月8日掛牌上市。

安永亞太區上市服務合伙人兼華南區主管蔡偉榮向南都記者表示:「生物科技上市在香港也屬於新鮮事物,未有收入的特徵在亞太區也是少見。這類公司申請到港上市,不會因為沒有收入而定出過低的估值」。

PART 1

百濟神州招股

2018年4月,港交所放開對於「無收入生物科技公司」的上市門檻。8月1日,「首家未有盈利的生物技術公司」歌禮生物將掛牌港交所。

而第二家赴港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百濟神州(新上市編號:06160;美:BGNE)昨天(7月30日)開始公開招股。摩根士丹利及高盛為聯席保薦人。百濟神州也是首家赴港第二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

百濟神州-B(06160,HK)昨日公告稱,全球發售6560萬股普通股,其中香港發售股份590 .4萬股,國際配售5969 .6萬股。票麵價值每股0.0001美元。此次公司發售價在94 .4港元至111 .6港元。公司計劃於8月2日定價,8月8日掛牌上市。

百濟神州引入4名基石投資者,包括高瓴資本、Baker Bros。、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匯橋資本。

百濟神州在IPO文件中表示,股市及製藥生物科技公司均經歷極端的價格及交易量波動,該等波動通常與公司的經營業績無關或不成比例。「無論我們的實際經營業績如何,廣泛的市場及行業因素可能對普通股及或美國存托股份的市場價格產生負面影響。此外,金融市場當前的波動及我們無法控制的相關因素可能導致普通股及或美國存托股份價格快速及突然下跌。」百濟神州解釋稱。

PART 2

美存托憑證兩年漲6倍

百濟神州於2010年10月由歐雷強及王曉東創辦,歐雷強曾任職於美國生物製藥企業G enta Inc.,王曉東則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及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目前公司擁有逾500名臨床開發人員及超過200名研究人員。

百濟神州專註於開發及商業化用於治療癌症的創新型分子靶向及腫瘤免疫治療藥物。目前有6種在研藥物,其中3種處於臨床後期階段。此外,公司2017年與新基公司(Celgene)建立戰略合作,獲得於中國銷售3款藥物的獨家許可。

百濟神州介紹生產情況時稱,於蘇州擁有約11,000平方米的生產基地,生產用於臨床供應的小分子和生物製劑在研藥物,倘若獲得批淮,計劃將其用於小分子在研藥物的商業化供應。2018年1月,該生產基地獲得江蘇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生產許可證,這是在新葯上市申請批准後於中國商業化生產zanubrutinib所必需的許可證。

此外,百濟神州已與廣州開發區的聯屬公司廣州凱得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成立合資公司,在廣州建立24,000升商業規模的生物製劑生產工廠,超過三億美元的資金用於建造10萬平方米的生產基地。而百濟神州於北京的研發基地為部分小分子候選藥物提供臨床前及臨床試驗材料。

2016年2月,百濟神州在美國納斯達克發行存托憑證上市交易。當時上市價為24美元,上周五收市價為166 .52美元,股價兩年多累升約6倍,總市值達到89.52億美元。

PART3

不會因沒有收入

而估值過低

「生物科技領域創新葯研發必然披著燒錢的人設,我們從招股書其實可以看到,這些公司依然在虧損。」香港一位資深醫療分析師對南都記者表示。

「生物科技上市在香港也屬於新鮮事物,未有收入的特徵在亞太區也是少見。這類公司申請到港上市,不會因為沒有收入而定出過低的估值。這裡面確實有投資風險,投資者不可對潛在風險掉以輕心。」安永亞太區上市服務合伙人兼華南區主管蔡偉榮對南都記者指出。

去年百濟神州收入約為2 .55億美元,但研發開支高達2.69億美元,年內虧損錄得9603.4萬美元。根據初步招股文件,公司預計今明兩年將產生約1.7億美元資本開支,料今年仍將虧損。

港交所上市發行部高級副總裁鍾創新表示,生物科技公司已經有8家正式申請,它們都是沒有盈利,甚至是沒有收入的公司。這些葯企中,凈利潤出現虧損的不在少數,虧損額甚至達到數億元。

事實上,創新葯企雖然陸續將登陸港股,或許因為新的概念受到投資者熱捧。不過,其中的風險因素不得不考慮。「臨床藥物開發涉及漫長且代價高昂,其結果不確定,且早期臨床研究及試驗的結果可能不能預測日後試驗的結果。同時,藥品研究、開發及商業化的所有重要方面均受嚴格管制。」國內一位醫藥行業分析師對南都記者表示。

而百濟神州發布公告,2018年7月29日,公司收到tislelizumab(其研究性anti-PD-1抗體)治療複發性或難治性經典霍奇金淋巴瘤中國患者的持續關鍵性臨床2期試驗的額外初步主要結果。獨立評估委員會的緩解評估顯示,總緩解率為72 .9%,其中50 .0%為完全緩解。根據更新數據獨立評估委員會的緩解評估顯示,總緩解率為85 .7%,其中61 .4%為完全緩解。兩組數據的中位緩解持續時間均未達到。公司最終可能無法成功開發及銷售tislelizumab。

采寫:南都記者 周亮 梁小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方都市報 的精彩文章:

《我不是葯神》今天上映票房已破2億!背後這家公司才是真厲害了
頑童溺水 他潛水救兩命 浪子回頭 他擁抱新生活

TAG:南方都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