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大道至簡古中醫,人人都能讀懂的「傷寒論」,白話註解,連載46

大道至簡古中醫,人人都能讀懂的「傷寒論」,白話註解,連載46

俠醫世家導讀:我們學《傷寒論》不能死記硬背裡面的藥方和病症,而是去理解張仲景的辯證思維,以及他對症組方的思維邏輯,只有領悟到他的思維邏輯,任何人都可以成為張仲景一樣的中醫。

原文:

134 太陽病,脈浮而動數,浮則為風,數則為熱,動則為痛,數則為虛。頭痛發熱,微盜汗出,而反惡寒者,表未解也。醫反下之,動數變遲,膈內拒痛,胃中空虛,客氣動膈,短氣躁煩,心中懊儂,陽氣內陷,心下因硬,則為結胸,大陷胸湯主之。若不結胸,但頭汗出,余處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身必發黃。

大陷胸湯方

大黃 六兩(去皮) 芒硝 一升 甘遂 一錢匕(1.5-1.8克)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黃,取二升,去滓,內芒硝,煮一兩沸,內甘遂末,溫服一升,得快利,止後服。

註解:

這一條可能摻雜了後人加的話在裡面,不全是原文,因為一上來就以脈論病,且只憑脈就得出結論,這不符合仲景一貫的方式

第一二句說的是太陽病。脈浮且脈動數,條文中的解釋是有表證且有虛熱。加上頭痛發熱,微有盜汗,惡寒,這是典型的太陽表證了。這時候醫生用下藥,這是誤治。

用了下藥,理應津液變虛,所以這個動數脈變遲脈,也就是運行遲緩的脈,津液虛,「胃中空虛」了。胃虛則會有氣機不調的反應,諸如嘈雜,嗝逆,心下不舒,煩亂不眠,這裡謂之「客氣動膈」。

「短氣躁煩」,結合上文來看,也應該是因胃虛津虛所致。

「心中懊儂」,前面在梔子豉湯條文里學過,是偏向於虛煩的反應。

「陽氣內陷,心下因硬,則為結胸」,這個陽氣應該解釋為津液更為恰當,是在體表攻邪的津液因誤下而陷於內,於是結在了心下,如果有硬結,再加上前面說的「膈內拒痛」,也就是痛不能按,那就是結胸了。

如果在這種情況下沒有發生結胸,會怎麼樣呢?那就有可能發生以下這些證:「但頭汗出,余處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身必發黃」。這是濕熱黃疸,茵陳蒿湯的主證。也就是說,如果這個水熱不結在一個固定的位置,那就會郁於周身而成濕熱黃疸。所以各種病症之間是有聯繫的,異果同因,並非孤立。關於這幾條茵陳蒿湯的主證我們到後面在專門來講解。

仲景設方,峻下之劑,往往設有二方。大陷胸有丸藥,藥力偏緩;也有湯劑,藥力偏速。承氣湯也有大小承氣湯。以承氣湯為例,臨證為了穩妥起見,先用小承氣湯,如果中病且病不解再用大承氣湯。大陷胸湯和丸亦守此法。

原文:

135 傷寒六七日,結胸熱實,脈沉而緊,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湯主之。

註解:

這是一個完整的大陷胸湯醫案。

首先是「結胸熱實」,說明是熱證同時是實證。體內有形之於堵都可以稱為實證,結胸是其中最典型的。

脈沉說明病在里;脈緊說明邪盛。有說脈緊主寒主宿食,可見其中也是指的於堵的意思。

「心下痛」,這個是大陷胸湯的辯證關鍵,必須有痛,而且是不按就痛。這說明淤堵得很厲害。按之才痛的說明淤堵得不是那麼厲害,是用小陷胸湯。

當然,不是所有的痛都可以用大陷胸湯,還必須有「按之石硬」,才可以用大陷胸湯這樣的猛葯來攻。用手按壓身體來診病是很重要的。比如柴胡湯證有胸脅苦滿,有時候病人自己感覺並不明顯,那就需要藉助按診,按病人的脅下和肝膽經的循行路線,如果有明顯的痛感,或是藉助輕微捏擠和拍打,病人便有灼痛感和青紫,這也是可以證明的。承氣湯證和瘀血證在臨床上是必須要用手做腹診的,如果用手按腹部有抵抗和疼痛感,非宿食即瘀血。按診在日本發展的比較好。我們現在的醫生診病摸個脈,再問是什麼病就開方子,四診都是不全的。

原文:

136 傷寒十餘日,熱結在里,復往來寒熱者,與大柴胡湯。但結胸,無大熱者,此為水結在胸脅也。但頭微汗出者,大陷胸湯主之。

註解:

這一條講大柴胡湯和大陷胸湯的鑒別方法。

大柴胡湯證里有痞,有胸脅苦滿,其實這和結胸實質上是一樣的。在用藥上也大同小異,方法無非辛開苦破。大柴胡里的柴胡,半夏,枳實屬於辛開的範疇;黃芩,大黃屬於苦破的範疇。

如果只是結胸,「無大熱」,也就是沒有明顯的發熱,這只是結在胸和脅的區域。結在胸脅,津液自然往內走去攻結,於是縱有熱,也只能是頭微汗出。這時候就要用大陷胸湯。

由此可見大柴胡湯和大陷胸湯的區別:大陷胸湯的證比較單純,只是結在心下,所以只用攻破葯。大柴胡多了諸如發熱,往來寒熱,便秘腹瀉之類的表裡證和半表半里證,所以多了柴胡,枳實這樣疏通表裡的葯;又多了嘔和心煩這樣的胃虛津虛證,所以也就多了大棗,生薑,白芍這樣的葯,且芒硝和甘遂這樣的峻葯不宜,只用半夏降水。

原文:

137 太陽病,重發汗而復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熱,從心下至少腹硬滿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湯主之。

註解:

這一條里有兩個問題需要注意:

第一,此條的結胸證是因為「重發汗而復下之」而引起的,可見汗與下引起的不一定都是陰證虛證,如果病人身體強壯,也有可能成為實熱的結胸證。

第二,此結胸為「痛不可近」,意思是不按也會痛,甚至於都不能接近。這是用大陷胸湯這樣的峻劑的指證。如果要按才痛,不按不痛,應該用小陷胸湯(黃連,半夏,栝樓)。大小承氣湯亦可用此法區別,腹部不按就痛的可考慮用大承氣湯;腹部按後才痛可考慮用小承氣湯。

這裡在順便說一下陷胸湯證和承氣湯證位置的區別。陷胸湯是水結在心下,心下包括胸的下部和腹的上部,其痛在這個區域。承氣湯是宿便結在腸道,其痛在正腹部區域。

「舌上燥而渴」,這裡指的是熱證。

「日晡所小有潮熱」是里實所致。為什麼里實的人這個時候會有潮熱呢?這就要結合經絡學來解釋了。日晡是太陽快落山的時候,大約5-7點,這是腎經所主的時間,里實的人,因為人體的自然模式,津液向里走攻瘀而不能外達,腎經是絡表的,只有在腎經主時之際才順勢稍能外達,於是發潮熱。潮熱不是大熱,是像潮水一樣一陣陣湧上來的熱,可見還是不持久的,只是借勢而已。

《傷寒論》部分藥物劑量換算備註:

1斤=16兩=248克=液體250毫升

1兩=24銖=15.625克

1斗=10升=2000毫升

1升=10合=200毫升

半夏一升=130克

吳茱萸,五味子一升=50克

附子大者1枚=20-30克

附子中者1枚=15克

強烏頭1枚小者=3克

強烏頭1枚大者=5-6克

杏仁大者10枚=4克

梔子10枚約15克

瓜蔞大小平均1枚=46克

枳實1枚約14.4克

石膏雞蛋大1枚約40克

如果中醫愛好者學習《傷寒論》,建議參考胡希恕,劉希彥版本《傷寒論》,必會受益匪淺!

人人都可以成中醫,未完待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俠醫世家 的精彩文章:

大道至簡古中醫,人人都能讀懂的「傷寒論」,白話註解,連載24
大道至簡古中醫,人人都能讀懂的「傷寒論」,白話註解,連載44

TAG:俠醫世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