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周恩來嚴處李維漢跌傷事件

周恩來嚴處李維漢跌傷事件

原標題:周恩來嚴處李維漢跌傷事件


來源|《世紀》2009年第01期


作者|殷之俊


1946年10月,左起:郭沫若、周恩來、李維漢周公館門口合影《盧灣區志》


1949年8月19日晚上,中共中央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新政治協商會議之際,北平中南海發生了一起危及中央領導人安全的事件——中央統戰部部長、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委會常務委員會秘書長李維漢跌成重傷。長期以來,由於有關檔案沒有公開,中共黨史中對此事件的記載語焉不詳。隨著中央文獻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建國以來周恩來文稿》第一冊將周恩來《對李維漢跌傷事件處理報告的批語》公之於世,此事件的來龍去脈才逐漸明朗。


一、節骨眼上李維漢碰到無妄之災

1949年6月15日,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在北平中南海勤政殿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6月16日,經過討論和修改,通過了《新政協籌備會組織條例》和新政協籌備會常務委員會名單。6月16日晚上,新政協籌備會常務委員會舉行第一次會議,推選毛澤東為常務委員會主任,周恩來、李濟深、沈鈞儒、郭沫若、陳叔通為副主任,李維漢為秘書長,併兼任第一小組組長。第一小組的工作是負責商定參加新政協的單位及其代表名額和名單。這是一件非常複雜和細緻的工作。按照新政協籌備會組織條例的規定,對所有提名都要進行逐個審查。為了做好這項工作,李維漢廣泛接觸各方面人士,多方面深入進行調查研究,時常為了某一個代表人選的適當與否,而函電往返,多方協商,斟酌再三,費時達數周之久。他還同許多要求參加新政協的黨派、團體和個人分別談話,向他們反覆地進行說明解釋。前後經過三個多月的協商、醞釀,終於確定了一份包括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地區、軍隊、人民團體和特別邀請的5個方面、45個單位662位政協代表名單。這個名單具有極大的代表性和廣泛性,體現了全國各族人民在愛國主義基礎上的空前大團結。李維漢為籌備新政協做了大量工作,周恩來在總結新政協籌備工作時說:「維漢同志出力最大。」當中央統戰部同中央組織部把代表人選和各項統計印成一本很厚的資料報送中央時,毛澤東看到高興而風趣地說,這是一部包羅萬象的天書。


8月18日,新政協籌備會在中南海勤政殿召開各單位首席代表座談會,討論新政協代表名單,李維漢在會上作了《新政協代表名單協商經過情形》的報告。孰料,在這節骨眼上,8月19日晚上,他碰到無妄之災,跌成重傷。8月26日籌備會常委會第四次會議決定,由林伯渠代理秘書長職務。


時隔51年後,2000年10月中央統戰部原副部長童小鵬回憶錄《少小離家老大回》一書出版。書中回憶了這件事的細節:「那是6月下旬的一個晚上,中央辦公廳警衛局請人在頤年堂後院為毛澤東、江青放露天電影,李維漢和夫人吳景之、我和紫非(童的夫人——作者注)都在一起看。當時頤年堂旁邊有兩個小便瓷盆,我去小便,因修理工人把木板揭開沒有蓋上,外面放電影不好開燈,結果我掉了下去。我個子小,一下就跳上來了,還照樣小便。我回到看電影的地方,見到警衛處長汪東興,我說,你們的工人修廁所,不架上木板又不鎖門,我掉下去了。沒一會就聽到李維漢在小便房叫喊,因他個大體重,掉下去起不來,且把右胯骨折斷了。我們趕緊扶他上來,送醫院治療了好幾個月。」


2008年2月,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建國以來周恩來文稿》第一冊,《對李維漢跌傷事件處理報告的批語》一文注釋通過摘引中央辦公廳的報告對這一件事作了披露:「八月十八日中央辦公廳行政處有關人員修理中南海頤年堂大客廳內的抽水馬桶時,將旁邊的地板鋸開沒有及時修復,又沒有關照加以注意,致使中央統戰部部長李維漢於十九日夜間入廁時跌成重傷。」


應該說,中辦的報告雖簡潔但更具權威性、準確性,而童小鵬的回憶提供了目擊者的細節,卻因記憶有誤,在時間等問題上存在一些差錯。

二、周恩來嚴厲批評中辦報告


這起事件發生後,周恩來很重視,他不止一次提出對此事件的追究,並且開過會。8月30日,中共中央辦公廳行政處處長伍雲甫給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楊尚昆並呈周恩來報告。周恩來看了這一報告,大失所望,於是在9月2日晨寫了兩條批語。


第一條批語:


毛、劉、朱閱後退楊尚昆、伍雲甫。


從這個報告及檢討會的本身上即可看出,行政處是存在著嚴重的無組織無制度無紀律的無政府狀態。伍雲甫同志在報告上也未能從制度和組織上解決問題,究竟此事發生的主要責任是誰,伍雲甫雖說是本人,但也並未說出理由。而實際管理此事的一群人,竟成一盤沙,互相推諉,究竟誰歸誰管,誰是頭子,也看不出。田疇是頭子,何以陳希良不向田疇報告,又何以下邊不向陳希良報告,均無交待;因此,責任便不分明,處分亦只好憑各人反省加以區別,而事件本身的上下責任並看不出來。這樣的檢討及處理仍然不會將工作改善的,活現出伍雲甫同志在行政上的無能及無組織無政府的思想仍很嚴重。楊尚昆同志得此報告後,不加任何處理,未發現任何問題,便往上一送,也證明官僚主義的作風及不用腦筋的敷衍塞責態度是很嚴重的。因我對此事件的追究,已不止一次提出,並且開過會,而所得結果如此,實在不能忍受。望楊伍兩同志並王東興一起重新檢討,自訂處分,自己提出整頓組織,建立制度及改善工作的方案,用書面報告中央書記處,不得延誤。

周恩來


九月二日晨


這條批語中的田疇,當時任中共中央辦公廳行政處辦公室主任;陳希良,應為陳心良,當時任中共中央辦公廳行政處接待科科長;王東興,應為汪東興,當時任中共中央辦公廳警衛處處長。


第二條批語:

一篇流水賬,看不出誰管誰,誰應負主要責任。


不止鬆懈,不止無檢查、無報告,基本上是無組織、無制度、無紀律的無政府狀態。


這條批語寫在伍雲甫報告中的如下文字旁:「此次我處對於大客廳廁所拆修,沒有很好的管理,致使羅邁同志於本月十九日晚在黑暗中進入廁時跌倒重傷,造成了今天對工作的嚴重的損失。我認為我處在工作上的鬆懈,是要負主要責任的。……事情發生後,行政上田疇、陳心良尚不知道地板已鋸開之事,這證明我處在工作上存在著無報告、無檢查的嚴重現象。事情發生時我本人雖然尚住在香山,但我要負主要責任。因為我領導無方,沒有建立嚴格制度(如報告、檢查等)。」羅邁,即李維漢。


行文至此,讀者或能理解周恩來看了中共中央辦公廳的檢討報告為何「實在不能忍受」。1949年,中共中央從西柏坡進入中南海,工作重心由鄉村移到了城市,面臨著各種「考試」,其中包括能否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為此毛澤東要求全黨同志必須用極大的努力去學會管理城市和建設城市。據童小鵬回憶,中共接管中南海時,那裡還是一片荒蕪蕭條的景象,許多雄偉的古建築都已很破舊,不少房間破落不堪,到處雜草眾生,垃圾污泥遍地,在懷仁堂及其附近,野草長得有一人多高,連懷仁堂屋頂上都長滿雜草。「海」邊上也長滿雜草。按理,中辦行政處應搞個修整方案,並提出施工時的安全措施。「而實際管理此事的一群人,竟成一盤沙,互相推諉,究竟誰歸誰管,誰是頭子,也看不出。」「存在著嚴重的無組織無制度無紀律的無政府狀態。」事件發生後,本應從中吸取深刻的教訓,但中辦有關領導一不追究責任,對責任人予以處分,二不舉一反三,堵塞漏洞,卻來個報流水賬,給自己戴上一頂「要負主要責任」的空帽子,這正如周恩來一針見血所言:「這樣的檢討及處理仍然不會將工作改善的」。周恩來素以對工作極端負責、處事周密細緻著稱,這樣一份敷衍塞責、互相推諉的檢討書,自然要受到他毫不留情的嚴厲批評。


多年來,敘說周恩來生平的傳記、回憶文章等,大多側重展現周恩來和藹可親、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等品格,從對這件事的處理中,人們可以發現他性格的另一面——嚴厲。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不止一位共和國老部長曾說過:「我這輩子只怕兩個人:怕主席的威嚴,怕總理的認真。」半個世紀後的今天,這篇批語由中央權威部門公開發表(雖然目前還不能了解這一件事的最終處理結果),不僅為研究中共黨史提供了文獻史料,而且不乏現實意義:倘若各級領導幹部都能以周恩來為榜樣,像他那樣嚴格要求下屬,並強調建立制度,目下那些每天發生的大大小小、令人可怕的事故或許能減少到最低程度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明談民國 的精彩文章:

《生命旅行者》
中國古代的盛世為什麼無法持久

TAG:小明談民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