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傳統與現代的交融

傳統與現代的交融

作者:李林

編輯:劉健

7月13日,感受了「賓士」與世界三次工業革命的「與時俱進」後,我們在驅車前往海德堡的途中,把車子開進了毛爾布隆修道院的停車場。

我隨手在修道院入口處拍下一張德國人墓地的照片(見下圖),是因為感慨西方人生前與生後對鮮花的情有獨鍾——墓前未見一點供品。

在這座歐洲保存最為完善的中世紀修道院是一座早期哥特式建築的絕對佳作。它的前廳設計為「伊甸園」,據說將教堂的前廳冠以「伊甸園」的美稱和繪以同原罪相關的故事,均源自一種傳統。

毛爾布隆修道院建於1147年。這一年,在法國國王路易七世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德意志國王康拉德三世的率領下開始了第二次十字軍遠征(1147-1149年)。這一年,俄羅斯的莫斯科城「誕生」;而也是在這一年,南宋抗金名將牛皋(1087-1147) 因始終反對宋金議和,繼岳飛被害後也被秦檜害死。

作為哥特式建築原則首次在德語區應用,毛爾布隆修道院無疑是一個歷史文化的見證。或正因如此,它在1993年被收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之中。

傍晚時分,我們抵達海德堡。我一進入這座小城,竟然產生了一種突如其來的「親切感」。

無疑,這是一座令人神交已久的小城。我懷疑李白至少也曾經夢遊此處,否則他的《秋登宣城謝朓(讀:tiao)北樓》活脫脫展開的不正是一幅海德堡的優美畫卷嗎?

(此後將以《不眠-海德堡》專文講述這座小城的故事。敬請關注!)

哦!原來對海德堡的「親切」,一半原因是因為這座「隱藏」在古堡中的「德意志藥物博物館」。一株叫不出名字的「樹」立在入口處,是不是該稱其為「迎客嫆」呢?

參觀這座博物館是此次南德之行特別意外的收穫,觀展後不僅令人對德國植物葯的發展歷程唏噓不已,也對為什麼德國超市中會有整架整架的天然植物製成品找到了答案。我一邊用手機幾乎拍下了全部展館的說明和實物,一邊在想:如果當時另一位李姓大家——李時珍(1518-1593)造訪過海德堡,或許世界植物葯的歷史會因此發生改變。

(此後將以《厲害了!德國:從阿司匹林到金納多》專文講述自己觀展的真實感受。敬請關注!)

未完待續,敬請關注後續文章並誠摯歡迎批評指正!

[注] 本文圖片均系作者拍攝。

【無知茶屋】本日文章:

*【南德行紀-3】 傳統與現代的交融

*【茶屋薦文】賈平凹:人到中年,要讀懂這六個字

*【非常實用】出汗的十大好處!看完我默默把風扇打開了

無知茶屋

求知以曉理 求索以明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無知茶屋 的精彩文章:

觀察性療效比較研究:研究設計

TAG:無知茶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