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瘧原蟲檢驗,您真的了解嗎?

瘧原蟲檢驗,您真的了解嗎?

李帥 河南宏力醫院檢驗科

在中國的史書上,對於瘧疾多有記載,漢武帝討伐閩越時期,「瘴癘多作,兵未血刃而病死者十之二三」,清乾隆期間數度進擊緬甸都因瘧疾而頻頻受挫,有時竟會「及至未戰,士卒死者十已七八」足以證實其為最為流行而又兇險的疾病之一,甚至在很大程度上來說改變了人類歷史的演進方向。

2011年9月我國著名藥學家屠呦呦教授及其團隊發現青蒿素——一種用於治療瘧疾的藥物,此舉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數百萬生命。同年,屠呦呦教授獲得拉斯克獎和葛蘭素史克中國研發中心「生命科學傑出成就獎」2015年10月,屠呦呦教授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理由是,他發現青蒿素,這種藥品可以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為全球抗瘧做出重大貢獻。那麼作為檢驗君,我們來了解下所謂瘧疾為何物?如何精準識別?

瘧原蟲種類

寄生於人體的瘧原蟲共四種,即惡性瘧、間日瘧、三日瘧、卵形瘧。除三日瘧原蟲偶然寄生於非洲猿類外,其它三種人體瘧原蟲均為專性寄生於人體。此外,有些猴和猩猩瘧原蟲也可能偶爾寄生於人體,如食蟹猴瘧原蟲、食蟹猴瘧原蟲巴士蟲、諾氏瘧原蟲、豚尾猴瘧原蟲、巴西瘧原蟲、艾氏瘧原蟲、許氏瘧原蟲和吼猴瘧原蟲等九種,其中豚尾猴瘧原蟲、巴西瘧原蟲和許氏瘧原蟲可在實驗條件下感染人類,其餘偶有感染報道。

瘧原蟲生活史

1、紅細胞內發育

血液中的瘧原蟲裂殖子進入紅細胞內,進行裂體增殖。經過數代裂體增殖後,部分裂殖子進入紅細胞發育成此配子體或者雄配子體。

2、蚊體內發育

當雌按蚊吸食感染了瘧原蟲的患者的血液後,瘧原蟲隨血液進入按蚊體內,只有配子體不能被蚊子消化,並發育成雌雄配子。其在蚊子體內受精,形成合子,在發育成合子後,穿過蚊胃壁,形成卵囊,囊內形成許多子孢子,子孢子通過蚊子的血腔進入唾腺,當這種按蚊再次叮咬人體,子孢子同唾液進入人體,重複在體內繁殖。

3、肝細胞內發育

按蚊叮咬人體後,子孢子隨血液入侵肝細胞,子孢子在肝細胞內裂體增殖為裂殖體。裂殖體不斷增值成裂殖子,後裂殖體破裂,裂殖子散出,一部分被吞噬細胞吞噬,另一部分進入紅細胞內進行紅細胞內的發育繁殖。

瘧原蟲的檢驗技術

瘧原蟲目前實驗室檢驗方法學主要分為三類:以鏡檢為基礎,以免疫學為基礎,以分子生物學為基礎。

鏡檢技術是瘧原蟲鏡檢的金標準,隨著我國瘧疾的減少,越來越多的檢驗人員對於瘧原蟲形態學檢驗技術已經是日趨生疏,下面簡要介紹四種瘧原蟲的形態特徵及鑒別。

四種瘧原蟲鑒別要點

以免疫學為基礎的膠體金技術

膠體金試劑的檢驗原理為:採用免疫層析分析技術和雙抗體夾心法檢測全血樣本中的特異性惡性瘧原蟲乳酸脫氫酶(pfLDH)以及普通型瘧原蟲乳酸脫氫酶(panLDH),如果樣本中含有惡性瘧原蟲乳酸脫氫酶(pfLDH)以及普通型瘧原蟲乳酸脫氫酶(panLDH),將會與膠體金標記物中所含有的普通型瘧原蟲乳酸脫氫酶單克隆抗體反應形成抗原抗體結合的免疫複合物,在層析作用下前移,被預先固定在硝酸纖維素膜上的檢測區內的惡性瘧原蟲乳酸脫氫酶(pfLDH)或者普通型瘧原蟲乳酸脫氫酶(panLDH)單克隆抗體捕獲,在檢測區形成1條/2條抗原抗體反應的紅色條帶反應線,此時可以判斷結果為陽性結果;若樣本中不含有惡性瘧原蟲乳酸脫氫酶(pfLDH)以及普通型瘧原蟲乳酸脫氫酶(panLDH),則在檢測區不會產生紅色反應線,可判斷為結果陰性,為了判斷樣本是否足量、層析過程是否正常,設置一條C線,即質控線。其原理為無論待檢測物質是否存在,膠體金標記物瘧原蟲乳酸脫氫酶(panLDH)抗體都會與硝酸纖維素膜上質控區內預包被的抗鼠免疫球蛋白G(IgG)多克隆抗體反應,形成紅色質控條帶。該檢測方法學最低檢測限為100個瘧原蟲/ul,但當樣本中類風濕因子濃度較高時,會存在干擾試驗結果。

以分子生物學為基礎的PCR技術

分子方法在低密度瘧原蟲感染水平的檢測更為敏感,並且可以確定蟲種。其根據瘧原蟲小亞單位核糖體核糖核酸(SSUrRNA)基因和Pfs25基因等的保守序列設計引物和探針,來檢測瘧原蟲感染。根據四種感染人的瘧原蟲的18SrRNA基因序列,設計屬、種特異性引物和TaqMan探針,用熒光定量PCR技術檢測標本的基因拷貝數,並用電泳區別各種瘧原蟲,陽性標本有特徵性擴增曲線,且Ct值與基因含量的對數logC0呈良好的線性關係,對產物進行瓊脂糖凝膠電泳可檢測到特定長度片段,可以此鑒別蟲種。

據相關文獻報道,傳統鏡檢方法學廉價可靠,至今仍是瘧疾診斷的金標準,但對於一些低流行區、低濃度瘧原蟲感染者、鏡檢人員技術等因素易造成漏診及誤診,但基層醫院PCR方法受多種因素影響難以開展,筆者建議鏡檢技術聯合膠體金技術同時檢測,值得臨床推廣和使用,尤其是基層醫院瘧原蟲篩檢工作的開展。

侯衛科主任點評

檢驗醫學是循證醫學的有機基礎,是轉化醫學的重要組成,是精準醫學的核心部分。單打獨鬥已成為歷史,外科微創化、內科外科話、檢驗臨床化、MDT多學科合作已成趨勢。檢驗離開臨床沒有出路,臨床離開檢驗只剩歸途。近年來檢驗醫學新技術日新月異,檢驗的學術地位和臨床價值與日增高,為臨床精準診斷提供有力保障。雖然我國瘧疾本發性已經很少,但輸入性瘧疾形勢依然嚴峻,這就要求我們檢驗人,牢記檢驗人使命,不忘檢驗初心,通過加強瘧原蟲檢驗理論與技術相結合,為十分兇險的瘧疾診斷儘早提供依據,作者通過目前瘧原蟲檢驗的主要技術進行分類匯總,讓大家重新對瘧原蟲檢驗技術有了新的認知,我們在以後工作中也要充分考慮形態學及免疫學檢驗的獨立性和互補性,做到融會貫通、舉一反三,時刻與臨床保持高效溝通,為臨床疾病的精準診斷保駕護航,用我們的實力展現檢驗的神奇和魅力。

侯衛科,畢業於鄭州大學檢驗醫學專業,碩士,副主任技師,現任河南宏力醫院檢驗科副主任,先後在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及北京協和醫院進修實驗室管理及臨床檢驗專業。先後榮獲河南宏力醫院傑出貢獻獎、長垣優秀共產黨員、長垣衛生先進工作者、長垣優秀知識分子、長垣拔尖技術人才等榮譽。現任中華醫學會委員、河南省醫院管理委員會檢驗學會常委、河南省中西醫學會檢驗分會委員、河南省自身免疫學會委員、河南省微生物學會委員、先後發表國家級論文20餘篇,科技核心期刊5篇,獲科技進步獎一項。

參考文獻:

1.World HealthOrganization.NewPeHpecfives:MalariaDiagnosis.J0intWHO/USAIDinformal consultation.Geneva:WorldHealthOrganization。2000.

2.Moody A.Rapiddiagnostic tests for malaria parasites.ClinMiembiolRev.2002,15:66-78.

3.徐隆祺.圖說寄生蟲學與寄生蟲病 北京:北京醫藥出版社2016.6:241-260

4.萬向陽.孫菲李歡 熒光定量PCR技術在瘧疾診斷中的應用[J].實用預防醫學2014.21(1):127-129

說明:本文為原創投稿,不代表中華檢驗醫學網、檢驗醫學微信平台觀點。轉載時請註明來源及原創作者姓名和單位。

編輯:徐少卿 審校:陳雪禮

往期原創回顧

走之前,不妨為檢驗君點亮下面的愛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檢驗醫學 的精彩文章:

淺談有機磷中毒導致膽鹼酯酶活性下降的機制
體檢發現CA15-3升高為什麼建議做胃鏡

TAG:檢驗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