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康熙為何兩次廢除胤礽太子之位?卻是因為他做了這兩件事

康熙為何兩次廢除胤礽太子之位?卻是因為他做了這兩件事

要說清朝最北人認可的的皇帝,那自然要屬康熙了,其執政期間清朝國力強盛,也為雍正及康熙在位期間的盛世留下了底子,其功績堪稱賢君。

但是也是在其在位期間,爆發了清朝最為嚴重的一次皇子爭奪太子之位的內鬥,就是著名的九子奪嫡事件。而此事件的起因卻是康熙皇帝執意廢除了長子胤礽東宮皇太子的權位,並且將其幽禁,自此一改自古以來皇室立長的規定,讓其他皇子有了窺視之心。

其一,不管在哪個朝代,只要皇帝沒有駕崩,太子就只能是太子,只能皇帝允許的情況下參與一些政事,而不許私下議政,否則便是有謀反的嫌疑。而康熙對於權利是十分看重的,不允許有結黨營私的存在威脅到自身,但是胤礽身邊卻聚集了一群官員,也就是所謂的太子黨。

而威脅最大的就要屬索額圖這位太子的外戚了,自漢朝呂氏意圖篡漢以後歷朝皇帝對於外戚專權這件事都是地方的緊,索額圖作為太子的叔姥爺,又是朝中實權人物。此時索額圖與太子關係過於親密,是太子黨的首要人物,這樣會讓康熙認為太子會有謀朝篡位的意圖。

後來因為九王奪嫡的爆發使得康熙心力憔悴,於是不得已只能恢復胤礽的太子之位,但是此後胤礽確實不思上進,據記載胤礽曾與後宮嬪妃私通被康熙抓住了馬腳。

並且胤礽還當眾口出狂言稱自己命運不濟,到了三十多歲還僅僅是說個太子,這言外之意卻說康熙活得太久了,對於這等不忠不孝且又沒有治理國家能力的太子,康熙自然再也無法容忍。於是第二次鄭重的以太子無德荒淫且又意圖謀反為由宣告廢除太子並且將其幽禁,也是正是此後,九王奪嫡更加激烈,並且以雍正的勝出為結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解密君 的精彩文章:

此人乃是李世民堂兄,為李唐立下汗馬功勞,死後李世民親自祭拜
九歲小孩用四百文錢還清巨款,傳說乃是文曲星下凡

TAG:歷史解密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