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空調病」可用中醫手法來緩解,按摩風池穴也能改善「空調病」癥狀!

「空調病」可用中醫手法來緩解,按摩風池穴也能改善「空調病」癥狀!

入伏之後,又將迎來超長版40 天三伏天。炎熱的天氣,不少人都喜歡喝著冷飲,吃著西瓜,在空調屋裡享受涼爽。但在空調屋裡呆得久了,很容易出現一種現代病——「空調病」。

「空調病」不是疾病,是一組癥狀

長期處在空調環境中,出現頭暈、頭痛、食欲不振、上呼吸道感染、關節酸痛等癥狀,就可能患上了所謂的空調病,但這不是一種具體的病名,而是一組癥狀,所以也被稱為空調綜合征。

「空調病」的主要癥狀因各人的適應能力不同而有差異,可出現發熱、畏冷不適、疲乏無力、頭暈、頭痛、皮膚髮干發緊,甚至皮膚過敏等癥狀。如果侵犯到呼吸道,可引起咳嗽、打噴嚏、流涕等類似感冒的癥狀,嚴重者合併細菌感染,可引起下呼吸道疾病,如肺炎。胃腸道受累可表現為厭食、腹痛、腹瀉、噁心嘔吐等病症。肌肉關節受涼,會導致腰、背、關節疼,關節僵硬,屈伸不利,肌肉酸痛等癥狀。面神經炎、皮膚局部末梢神經炎也是空調病的常見癥狀,嚴重的還可引起口眼歪斜。女性則可能會引起月經不調、痛經等疾病。

「空調病」不都是因為受涼導致的

很多人覺得受涼是導致「空調病」的主要原因。除了冷刺激之外,乾燥和微生物滋生也是誘發「空調病」的另外兩個原因。

從中醫的角度講,空調致病的誘因主要為「風」和「寒」。初起以風寒犯表為多見,繼而發展為外寒里熱、脾胃濕滯和中焦濕熱等證。

風寒襲肺誘發的「空調病」的主要癥狀有咳聲重濁、喉癢、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頭痛、肢體酸楚、惡寒發熱、無汗等表證,舌苔薄白,脈浮或浮緊。中醫一般用疏風散寒、宣肺止咳的方法來治療。

這三類人容易患「空調病」

夏季最容易出現「空調病」的三類人群是老人、兒童和孕產期女性。其中呼吸道、關節肌肉、神經系統最易受累。因為老年人在熱環境中出汗較晚,嬰幼兒的體溫調節系統仍處於發育階段,對熱調節能力很差。因此,長時間生活在空調環境中的老年人和嬰幼兒的健康危害更大。

三伏天是中醫「冬病夏治」的好時節。對於「空調病」中醫也有針對性的治療,中醫的穴位按摩對於緩解「空調病」癥狀有較好的效果。

風池穴具有疏風解表、平抑肝陽、舒筋通脈的作用。它位於後腦勺下方頸窩的兩側,由頸窩往外約兩個拇指左右的位置,位於後頸部,後頭骨下,兩條大筋外緣陷窩中,大概與耳垂齊平。可用雙手食指、中指分別按揉風池穴,至稍感酸脹,具有清利頭目、通陽散寒的作用。

「空調病」可用中醫手法來緩解,按摩風池穴也能改善「空調病」癥狀!

如果「空調病」伴咳嗽,可以按揉定喘穴。此穴位於背部,第七頸椎棘突下,旁開0.5 寸。按揉此穴有止咳平喘,通宣理肺的功效。

如果「空調病」伴鼻塞、輕度發熱、頸肩部酸痛等癥狀,可以按揉大椎穴。這個穴位位於第七頸椎下面的凹陷處,為督脈本經穴,又為「諸陽之會」,主要有祛風通竅、理氣止痛的功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保健時報 的精彩文章:

考前失眠多梳頭按摩、聽輕柔音樂
向日葵花盤提取物可抗痛風

TAG:保健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