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它是我們日常生活的陪伴者,代表著國人的審美品味,拍賣會上以1030萬美元賣出

它是我們日常生活的陪伴者,代表著國人的審美品味,拍賣會上以1030萬美元賣出

中華民族的茶文化歷史悠久,茶具工藝精湛,品類繁多。縱觀其發展,是一個由粗到精,由大到小,由簡至繁,復又返璞歸真至簡的過程。

隨著茶文化的傳承發展,茶具也成為人們收藏的熱門。比如,一件南宋油滴天目茶盞就曾經在北京佳士得拍賣行以1030萬美元的天價賣出。

南宋油滴天目茶盞

追溯茶具的歷史,茶人對茶具的選擇一直都是十分講究的,一是力求提高茶葉的色、香、味,保全茶葉的本性;二是實用性與藝術性並重,力求茶具古雅精緻,看中其文化品位及審美價值。

隋及隋以前的茶具

一般認為我國最早飲茶的器具,是與酒具、食具共用的,這種器具是陶制的缶,一種小口大肚的容器。

韓非在《韓非子》中就說到堯時飲食器具為土缶。如果當時飲茶,自然只能土缶作為器具。史實表明,我國的陶器生產已有七八千年歷史。浙江餘姚河姆渡出土的黑陶器,便是當時食具兼作飲具的代表作品。

但按現有史料而論,一般認為我國最早談及飲茶使用器具的是西漢(公元前2068年)王褒的《僮約》其中談到「烹荼盡具,已而蓋藏」。這裡的荼指的是茶、儘是凈的意思。

古人喝茶的畫

《僮約》原本是一份契約,所以在文內寫有要家僮烹茶之前,洗凈器具的條款。這便是在中國茶具發展史上,最早談及飲茶用器具的史料。

但是,明確表明有茶具意義的最早文字記載,則是西晉(公元265-316年)左思(約公元250-約305年)的《嬌女詩》,其內有「心為茶荈劇,吹噓對鼎」之句。這「鼎」當屬茶具。

唐·陸羽在《茶經·七之事》中引《廣陵耆老傳》載:晉元帝(公元317-323年)時,「有老姥每旦獨提一器茗,往市鬻之。市人競買,自旦至夕,其器不減。」接著,《茶經》又引述了西晉八王之亂時,晉惠帝司馬衷(公元290-306年蒙難,從河南許昌回洛陽,侍從「持瓦盂承茶」敬奉之事。

《茶經》

所有這些,都說明我國在隋唐以前,漢代以後,儘管已有出土的專用茶具出現,但食具和包括茶具、酒具在內的飲具之間,區分也並不十分嚴格。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兩者是共用的。

唐(含五代)茶具

由於唐時茶已成為國人的日常飲料,更加講究飲茶情趣,因此,茶具不僅是飲茶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器具,並有助於提高茶的色、香、味,具有實用性,而且,一件高雅精緻的茶具,本身又富含欣賞價值,且有很高的藝術性。所以,我國的茶具,自唐代開始發展很快。

唐代官窯茶具

中唐時,不但茶具門類齊全,而且講究茶具質地,注意因茶擇具,這在《茶經·四之器》中有詳盡記述。

本世紀80年代後期,陝西扶風法門寺地宮出土的成套唐代宮廷茶具,與陸羽記述的民間茶具相映生輝,又使國人對唐代茶具有了更加完整的認識。

五代白瓷茶具

但唐代的飲茶方式與今人有很大的不同,以致有許多茶具是今人未曾見到過的。

宋(含金、遼)茶具

宋代茶具最具特色的是「盞」,它是一種小型的碗,敞口、深峻、斜身、圓足,有黑釉、白釉、青釉等,器種繁多。其中以黑釉為貴。

唐山灤南、樂亭、灤縣一帶時有出土,也發現過鈞窯茶盞,非常精美。由於宋代鬥茶是最盛行的飲茶方式,茶具的發展和改革多是圍繞鬥茶的需要而來。

元代茶具

元代茶具從某種意義上說,無論是茶葉加工,還是飲茶方法,抑或是使用的茶具,元代是上承唐、宋,下啟明、清的一個過渡時期。

元代統治中國不足百年,在茶文化發展史上,找不到一本茶事專著,但仍可以從詩詞、書畫中找到一些有關茶具的蹤影。在當時既有採用點茶法飲茶的,但更多是採用沸水直接沖泡散茶。

元代龍泉窯茶具

在元代採用沸水直接沖泡散形條茶飲用的方法已較為普遍,這不僅可在不少元人的詩作中找到依據,而且還可從出土的元馮道真墓壁畫中找到佐證。

在圖中,沒有茶碾,當然也無須碾茶,再從採用的茶具和它們放置的順序,以及人物的動作,都可以看出人們是在直接用沸水沖泡飲茶。用於點茶用的元影青的刻花執壺。

明清茶具

明代茶具簡便,並講究製法、規格,注重質地,特別是新茶具的問世,以及茶具製作工藝的改進,比唐、宋時又有大的進展。特別表現在飲茶器具上,最突出的特點是一是出現了小茶壺,二是茶盞的形和色有了大的變化。

明代紫砂壺

明代有創新的茶具當推小茶壺,有改進的是茶盞,它們都由陶或瓷燒制而成。在這一時期,江西景德鎮的白瓷茶具和青花瓷茶具、江蘇宜興的紫砂茶具獲得了極大的發展,無論是色澤和造型、品種和式樣,都進入了窮極精巧的新時期。

總結

茶具的發展和當時社會歷史背景下的技術水平息息相關,比如瓷器燒造水平的提升,可以直接的放映在各個時期的茶具上,而青花瓷茶具的出現,則依賴於白瓷燒造技術的成熟、釉下彩技術的出現以及最重要的含鈷釉料的使用,因此,可以說自隋唐以來,茶具的材質和器型都是當時工藝水平的體現。

茶具的發展同樣也和各個歷史時期的審美觀點有著緊密的聯繫,畢竟在中國,自唐朝以後,喝茶這一行為,無論是在廟堂之高還是在江湖之遠,都被文人雅士所推崇,而掌握著審美話語權的這些人,不可能不將自己的審美觀點附加在這些器具上。

因此,這些人手中茶具並不僅僅只是一件實用器,更是一件具有審美價值的藝術品。

由此,可以說茶具演變的歷史,是由功能需求為引導,結合各個歷史時期的技術水平與審美觀點共同推進的。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頑派 的精彩文章:

這張古琴流傳千年,蘇軾唐伯虎文徵明為它痴迷,同名琴身價1.3億!
「牛皮蘚皇帝」乾隆有一千餘方印璽,最喜歡的印璽竟是它!

TAG:文頑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