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反猶的經濟原因:佔德國人口1%的猶太人掌握了國民經濟的核心部門

反猶的經濟原因:佔德國人口1%的猶太人掌握了國民經濟的核心部門

原標題:反猶的經濟原因:佔德國人口1%的猶太人掌握了國民經濟的核心部門



馬振犢,南京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研究館員,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季我努學社顧問。現任中國近現代史料學會副會長、中國檔案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現代史學會理事等。主要研究方向為國民黨史、國民黨特工活動史、抗日戰爭史等,已出版《國民黨特務活動史》、《慘勝──抗戰正面戰場大寫意》等多部專著。

掠奪猶太人財產、建立侵略擴張政策經濟基礎的需要,發動戰爭的經濟需要。居住在德國的猶太人在希特勒執政前約佔德國人口總數的 1% ,但他們在德國各行業特別是在金融業等國民經濟核心行業中卻佔有重要地位。許多大銀行、大商店、大工廠都由猶太人經營。猶太人聰明能幹,資金實力雄厚,在自由職業崗位上也佔優勢。如柏林市的醫師中,猶太人占 52% ; 法蘭克福城的律師中,猶太人佔64% ,許多著名的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等,也都是猶太出身。希特勒對猶太人在德國社會各界的地位和影響,特別是猶太人在德國經濟領域的領先實力極端仇視。在《我的奮鬥》一書中,希特勒曾說道:「他們的經濟關係,差不多包括了整個帝國的全部,一切真正的偉大企業,差不多完全在其掌握之中,凡是主要的專家和職員,多是屬於他們的。國外的貿易完全是由他們經營的。如果德國再衰落的話,對總攬國際金融的猶太人是有利的。猶太人的用意,那是十分明顯的,就是想要德國赤化,就是摧毀德國民族的智力,並竭力借猶太人所操縱的世界金融,來摧殘德國勞工的勢力,作為擴張猶太政府世界計劃的第一步。」因此,納粹黨的政治目的就是要把猶太勢力從德國社會各界排擠出去。



希特勒


1933 年 4 月 7 日,納粹政權頒布的文官法規定: 凡父母或祖父母信仰猶太教者,即為非雅利安人。而非雅利安人不得充任德國文官。此後,猶太人幾乎被排斥在德國公共生活之外。猶太出身的法官、律師、醫師、教授、演員被免職。猶太人的資產被沒收,猶太工人失業。1938 年,德國在倫敦同世界猶太人組織磋商,提出了一項猶太人有秩序地遷居國外的計劃: 德國將沒收估價為 15 億馬克的猶太資產用作外遷經費的保證金。在希特勒上台後,當德國面臨經濟困難時,為了擴軍備戰、討好壟斷資產階級、減少競爭對手,以希特勒為首的納粹政府開始掠奪猶太人的財產,把大批猶太人驅逐出境,不準攜帶巨款,衝鋒隊員搶劫猶太商店,以致發展到「從肉體上消滅猶太人」,這些舉動在一個方面就是為了增加軍費開支的來源,消除猶太人的經濟勢力。


《我的奮鬥》


編輯: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胡一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邵雍教授觀近代 的精彩文章:

希特勒臨終前仍將戰爭責任推卸給猶太人,他的反猶思想受尼採的影響

TAG:邵雍教授觀近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