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國家為何禁止任何人開發皇陵,看看郭沫若做了什麼好事吧
郭沫若,出生於1892年,四川人,早年曾在日本留學,是在魯迅之後,數一數二的文學家了,他也是中國科學院首任院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首任校長、蘇聯科學院外籍院士,他的成就絕對是輝煌的,他也對中國的教育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本來憑藉這些,他都必定會受到後世人的尊敬,但事實卻恰恰相反,許多人說起郭沫若,還是覺得他十分的愚蠢,連周恩來總理也試過對他冷眼想看,究竟是什麼讓這位著名的文人這樣被人看待呢?
這就要說一下郭沫若的一生的一個癖好——挖陵墓了。除了文人的身份,郭沫若還是一個考古學家,其實這都是他自稱而已,他到底懂不懂考古,沒有人知道,只是知道他非常熱衷於考古、挖陵墓,即使在當時受到許多人的反對,他還是義無反顧地要去挖陵墓。
每個考古學家,或者盜墓者,一生中最大的心愿就是能一睹皇陵墓的風采,郭沫若也同樣如此,於是郭沫若把目光投向了朱棣的陵墓,據說這還是明朝保存最好最大的一個皇陵,可想而知,郭沫若要開挖此皇陵,難度非常大,以當時的技術很難實施,所以郭沫若無奈先找另外一個簡單的皇陵試手,那就是定陵了。
定陵因為規模相對小點相對好挖,但要完好無損地挖開,也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稍有不慎,就會導致陵墓坍塌,工作人員都打起了退堂鼓,但是郭沫若卻讓他們繼續開挖,費了好些工夫終於挖穿了地宮的入口。
欣喜若狂的郭沫若立即帶人進入地宮,看到了裡面三千餘件文物,但是郭沫若卻忽視了最為基本的文物保存方式,看著這堆文物還沒來得及高興就全部氧化,爛掉。這是建國以來損失最慘重的考古悲劇,消息傳來國務院立即命令郭沫若停止了挖掘工作,並且還頒布法令,所有人都禁止再挖皇陵,連周恩來也下了死命令讓郭沫若不得再挖掘皇陵,就這樣,郭沫若才無奈收起他那股掘人祖墳的衝勁。
儘管國家不允許在開發帝陵,但是事後郭沫若依然活躍於掘人祖墳這種事,皇陵不許開發,那就去找那些王公大臣的,也不知道是什麼事情吸引著他,也因為他這一怪癖,讓他的歷史地位下降了許多,也被許多人所詬病。
※守家八十年的童養媳,親人早已離去,依然期盼當年參戰的丈夫歸來
※薩達姆倒台後留下了幾十座豪華宮殿如何處置?這結局還算有點良心
TAG:子祥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