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門四萬石,父子五公卿

一門四萬石,父子五公卿

衣賜履按:今天講這一家子挺有意思,一家子都是官,而且都是「省部級」以上的大官,似乎這一家子遺傳當官基因。有人說太史公對這一家子十分鄙視,說他們不學無術、無恥可笑,極盡嘲諷之能事,但我感覺恐怕沒那麼簡單。看過之後,大家可自行評判。

如果曹參、周勃這些人算是老革命的話,萬石君就相當於紅小鬼,鬧革命時才十來歲。萬石君名叫石奮,他的父親是故趙國人,秦始皇滅趙國後,石家遷居到溫縣(河南溫縣西南)。高祖劉邦東進攻打項羽,途經河內郡(河南省武陟縣),當時石奮只有十五歲,伺候劉邦。劉邦覺得這個娃娃挺有意思,恭敬謹慎,一點不像十來歲的孩子。

【「紅小鬼」萬石君】

劉邦和他聊天,說,你家中有些什麼人?

石奮說,我家中只有母親,不幸眼睛已失明。家中貧窮。還有個姐姐,會彈琴。

劉邦說,你願意跟隨我嗎?

石奮說,願竭盡全力侍奉。

於是,劉邦召他的姐姐入宮做了美人,把石奮留在身邊,受理大臣進獻的文書和謁見之事。

衣賜履說:漢初,美人級別僅次於皇后、夫人,此時劉邦尚未稱帝,太史公此處稱石大姐為美人,當是後來升至此級。劉邦逝世後,呂后大肆收拾情敵們,未見提到石美人,恐怕她並不太受寵愛。

到文帝劉恆朝,石奮官至太中大夫,不通儒術,可是恭敬謹慎無人可比。太子太傅東陽侯張相如免職,大家都推舉石奮接任,劉恆批准。景帝劉啟繼位後,石奮官居九卿之位。比較有趣的是,石奮的恭敬謹慎,給身邊人很大的壓力,連劉啟見到他都覺得渾身不自在,乾脆把他調離,去封國當宰相了。石奮的長子石建,次子石甲,三子石乙,四子石慶,都因為性情順馴,孝敬有禮,辦事謹慎,官位做到二千石。有次,劉恆忽發感慨,說,石(讀如十)君和四個兒子都官至二千石(讀如蛋),做為人臣的尊貴榮耀,竟然集中在他們一家!

從此,大家就稱石奮為萬石君。

景帝末年,萬石君享受上大夫的俸祿告老回家。每逢朝廷舉行盛大典禮時,他都作為大臣來參加。經過皇宮門樓時,一定要下車小步快走(「趨」),表示恭敬,見到皇帝的車駕,一定要手扶在車軾上表示致意。他的子孫輩做小吏,回家看望他,萬石君一定要穿上官服接見他們,不直呼他們的名字(應呼官職)。子孫中有人犯了過錯,老爺子從不責斥,只不過自己坐在一旁,就那麼坐著,拒絕吃飯。於是,所有人都責備那個犯了錯的,再通過族中長輩求情,本人裸露上身表示認錯,並表示堅決改正,老爺子這才端起碗筷。如果有成年子孫在身邊時,即便閑來無事,他也一定要穿戴整齊。就連他家的僕人也都特別恭敬謹慎。皇帝有時賞賜食物送到他家,必定叩頭跪拜之後才彎腰低頭去吃,就跟在皇帝面前一樣。他辦理喪事時,表情非常悲哀。萬石君一家因孝順謹慎聞名當世,就連齊、魯兩地的儒生,也都認為比不上他家。

衣賜履說:齊、魯盛產儒生,禮,是儒生的強項,但他們對萬石君一家甘拜下風。

前141年,郎中令(宮廷禁衛官司令)王臧因為推崇儒學獲罪。竇太后討厭儒生的文飾浮誇,喜歡萬石君一家不善言談而能身體力行,就讓萬石君的大兒子石建做了郎中令,小兒子石慶做了內史(首都長安特別市長)。

石建任郎中令,每五天休息一天,回家拜見老爹時,先是進入侍者的小屋,私下詢問老爹情況,然後親自洗滌老爹的內衣,再交給侍者,不敢讓老爹知道。石建向武帝劉徹諫言時,如果沒有別人在場,則暢所欲言,十分尖銳。但在朝堂之上,當著文武百官的面,則顯得笨嘴拙舌,不善說話。因此,劉徹對他表示尊敬和禮遇。

萬石君遷居到陵里。有一次,小兒子石慶酒醉歸來,進入里門(一里為二十五戶人家,里門當為該里大門)時沒有下車。萬石君聽說此事後,火兒了,再次絕食。石慶見老爹又不吃飯了,心下恐懼,袒露上身請求恕罪,萬石君仍不寬恕。全族的人和大哥石建也袒露上身請求恕罪,萬石君這才開口,說,當了內史,了不起啦!進入里門,里中的父老都急忙迴避他,而內史坐在車中依然故我,真的是好威風誒!然後,對石慶好一頓訓斥。從此以後,石慶和石家子弟,進入里門後,都是下車小步快走回家。

前124年,萬石君去世,享年九十六歲。第二年,大兒子郎中令石建也去世了。

石建做郎中令時,一次寫奏章,奏章批複下來,石建再讀時,非常驚恐地說道,糟糕,寫錯了!「馬」字下面應該五筆(四點加上折彎鉤),我才寫了四筆,少了一筆,皇帝會責怪我,我該死啊!

石建之謹慎,大略如此。

萬石君的小兒子石慶做太僕,為皇帝駕車外出,皇帝問駕車的馬有幾匹,石慶用馬鞭一一點數馬匹後,才舉手示意說,六匹(估計這個故事,傳奇的色彩多一點,即使石慶能夠做出數了六下再報數這樣的事來,皇帝也斷不會問出幾匹馬拉車這樣的愚蠢問題)。石慶在兄弟幾個中是最粗疏的,然而尚且如此小心謹慎。

【石慶說,一、二、三、四、五、六,皇上,是六匹。】

後來,石慶做齊國宰相,齊國上下都敬慕他們的家風,不用發布政令齊國就非常安定。齊國人專門給石慶立了一座「石相祠」。

衣賜履說:如果石慶果真什麼都不會,齊國焉能大治?

前122年,石慶任太子太傅,前115年,升任御史大夫,前112年,升任宰相,封牧丘侯。這一時期,劉徹東南西北四面出擊,戰事頻仍,再加上還喜歡到全國各地旅遊巡幸,修復上古的神廟,祭天祭地,大興禮樂,國庫被折騰一空。劉徹於是多管齊下,讓桑弘羊想辦法謀取財利(桑弘羊是著名理財專家,劉徹諸多斂財方法,均出自此君之手),讓王溫舒等制定實行苛峻的法律(王溫舒,著名酷吏,比張湯更狠),讓兒(讀如泥)寬等大寫歌功頌德的文章(兒寬是當時著名儒者),九卿互為用事,基本上都不通過石慶。石慶只是一味忠厚謹慎罷了,任宰相九年,沒有任何匡正時局糾諫錯誤的言論。有次,石慶一反常態,想要懲治劉徹的近臣所忠(所忠是人名)和位列九卿的減宣(武帝時酷吏之一),結果不但沒能治得了,自己反而受到懲處,花錢贖罪。

前107年,關東百姓有兩百萬人流離失所,沒有戶籍的有四十萬人,公卿大臣私下議論此事,商議請求劉徹遷徙流民到邊疆去,以此來懲罰他們。劉徹認為宰相年老謹慎,不可能參與這種商議,就給石慶放了大假,讓他回家休息,而查辦御史大夫以下商議提出這種請求的官吏。石慶因不能勝任職務而愧疚,就上書劉徹說,我承蒙寵幸得以位居宰相,可是我實在沒啥本事,以致國庫空虛,百姓流離失所,罪該處死,陛下不忍心處治我,我願歸還宰相和侯爵的印信,請求告老還鄉,給賢能的人讓位。

劉徹說,糧倉已經空虛,百姓貧困流離失所,而你卻要請求遷徙他們,社會已經動蕩不安了,在這種時候你卻想撂挑子不幹了,你要把危難推給誰呢?

劉徹專門下詔責備石慶,石慶非常慚愧,才又重新處理政事。

衣賜履說:此處十分不解,先是說石慶沒有參與遷徙流民的討論,後面又說石慶建議遷徙流民,真搞不清,石大人究竟參與了沒有。《通鑒》上沒寫這一段,關東流民二百萬,其中四十萬沒有戶籍,這說明什麼?連年戰爭,橫徵暴斂,再加上水旱蝗災,百姓已無活路,官員還在征重稅,還要把流民戍邊加以懲治,百姓,在他們眼中,真的是有如芻狗

石慶為人思慮細密,處事審慎拘謹,卻沒有什麼高明的見解。前103年,正月,石慶去世。石慶為相時,他的子孫中從小吏升到兩千石職位的有十三人。石慶死後,這些子弟陸續因不同罪名而被免職,孝順謹慎的家風也逐漸消失了。

【宰相石慶,究竟藏著什麼樣的官場智慧?】

衣賜履說:石慶為相,十三個子弟升為兩千石官員,那就是兩萬六千石,石慶是宰相,為一萬石,加上三個哥哥一個老爹的八千石,石家年俸四萬四千石,石慶位列三公,老爹和大哥石建為九卿,老二和老三不知什麼職務,權且算卿吧,故本文標題為《一門四萬石,父子五公卿》。

從太史公的記載上看,石慶除了小心謹慎,基本上就是個廢物,那是啥也不會啊!然而,他居然為相九年,而且善終,這在武帝朝是絕無僅有的特例!我們不由會問,石慶憑什麼?

話說,有一個人拿著一把傘走在原野上,突然,前面來了一頭獅子,對他怒吼,看樣子馬上要過來撕碎他。這個人絕望之下,把傘當做獵槍,假裝瞄準獅子,然後,嘴裡發出「砰」的一聲,居然,獅子倒地死了。這人驚喜無比,趕緊感謝上帝。但他不知道,在他身後,站著一個獵人,手中的獵槍還冒著一縷青煙。

石慶絕對是官場達人,一定擁有無比的政治智慧,太史公記下來的,只是那把傘,石慶真正的為官之道和生存智慧——獵人和獵槍,太史公可能也不知道。

我們從僅有的史料來略加分析哈:

對比老哥石建。石慶的大哥石建,單獨與劉徹相處時,能夠提出建設性的意見來,劉徹很滿意,而在公開場合,石建基本不說話。石建官至郎中令,屬九卿,而石慶是三公之首的宰相,其才能當在老哥之上。

對比其他宰相。前121年,樂安侯李蔡(李廣堂弟)任宰相,前118年,李蔡自殺;庄青翟接任,前115年,庄青翟自殺;趙周接任,前112年,趙周自殺;接下來就是石慶,為相九年,前103年,死在任上;公孫賀接任,舉行拜授宰相的儀式時,他不接受印信,叩頭在地上,哭著不肯起來,劉徹不理,起身而去,公孫賀萬般無奈,接受印信,前91年,公孫賀被滅族;劉屈氂接任,前90年,劉屈氂被腰斬;前89年,田千秋接任,算他運氣好,劉徹於前87年初駕崩,還沒來得及收拾他呢,呵呵。

看了這份宰相生死簿,還有誰敢說石慶是個廢物?

從個人經歷看。石慶做齊國宰相,不用發布政令齊國就非常安定,齊國人專門給石慶立了一座「石相祠」(原文為:為齊相,舉齊國皆慕其家行,不言而齊國大治,為立石相祠。)。顯然,石慶治國的本事也是杠杠的。

從石家子弟仕途看。石慶為相九年,家中子弟由小吏升為二千石的十三人;石慶死後,這十三人陸續全部免職。大家想想,石慶究竟是什麼角色?

【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衣賜履和金大妞 的精彩文章:

兩個儒學愛好者的生死搏殺之禍起灌夫

TAG:衣賜履和金大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