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臂弩:三手內亞武器成為大宋的鎮軍之寶
原標題:神臂弩:三手內亞武器成為大宋的鎮軍之寶
在宋朝歷史上,低質量的武器經常成為拖累三軍戰力的短板。但大名鼎鼎的神臂弩,卻是一個例外。這種射程遠且威力大的弩機,在加入宋軍的武器庫後,成為了鎮軍之寶。
然而,你或許不會想到。這種被宋人如此倚重的武器,本身的技術源頭,其實來自被宋人主動隔絕的內亞腹地。並且最終通過西夏之手,發揚光大,再傳入中原。
很多人看到這裡,或許已經要坐不住了。作為世界上最早使用弩的地區,東亞大陸的軍隊為何需要從「蠻夷」手中進口自己的強項?然而在事實上,弩這種武器的幾個劣勢,讓其很難將更古老的弓箭,淘汰出戰場。
最早的弩源自西南山區
早在公元前,原始的弩就從西南山區走出,迅速在中原各地的軍隊中普及。由於這種武器不要求使用者像標槍手和弓箭手那樣,經歷長期的基礎訓練。所以,很適合迅速普及,讓普通士兵具備可觀的遠距攻擊力。但早期的弩同樣在射程、射速和威力等方面,不如同時代已經出現的各類弓箭。因而,軍隊中總會招募和保留那些專業的弓箭手。即便是以大量使用弩作戰的漢朝和宋朝,都是如此。
所以,從第三視角去觀察一支古代軍隊的專業化程度,可以從軍隊中使用弩和弓箭的比例,窺探大概。在雙方數量相當,水平沒有明顯差距的情況下,弓箭往往可以戰勝同時代的弩機。
克雷西戰役中 著名的熱那亞弩手被英格蘭長弓手擊敗
在宋朝人接觸到神臂弩的前夕,世界大部分的弩手都集中於東亞和西歐地區。弩在這些地方的軍隊中,提供了速成士兵的可能。反之,在東歐、西亞和中亞地區,弓箭手數量眾多,射箭文化根深蒂固。弩就很容易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缺乏市場。當地的弩往往只會出現在個別城市與堡壘中,成為早期火槍那樣的防禦性武器。
然而,也是這些對弩並不感冒的早期阿拉伯人、波斯人和突厥人,對於弩的水平提升有了重大幫助。因為當地的大部分武裝人員,都裝備著非常優良的複合弓。而對於弓臂與弩臂的材料提升,是提高射程、威力的最佳途徑。
諾曼底騎士老爺麾下的弗蘭德斯僱傭弩手
很湊巧,這些弩機並不普及化的地方,擁有著世界上最大的複合弓產業與相關的原材料供應鏈。這就讓當地的少量士兵,最先裝備了威力更大的複合弩。在時機適當的時候,複合弩將從歐亞大陸的中軸線,分頭出發。影響到西歐與東亞兩地的弩機發展。
我們先以西歐的情況為例。弩從9世紀開始逐步得到推廣,在城市民兵中最有市場。但西歐早期的弩都以木弩為主,性能好壞主要看木材質地如何。十字軍東征開始後,大量的民兵以僱傭軍身份去到西亞各地。他們在騎士和重步兵掩護下,屢屢頂住了突厥式輕騎兵的騷擾。這就迫使西亞等地的士兵,也開始使用弩來裝備一些步兵。威力更大的複合弩自然是首選。
義大利南部的諾曼軍隊 包括騎士與重步兵 弓箭手和弩手
十字軍的士兵們很快就發現了複合弩的優點。他們將這種製造思路再帶回歐洲,引發了義大利地區的複合弩興起。著名的航海城市熱那亞,就開始以厲害的弩兵著稱。他的主要對手威尼斯,也發展著類似的兵種。若非在後來屢屢敗於英格蘭長弓之手,這些義大利複合弩的使用者會更加吃香。
但西亞和中亞的龐大複合弓產業,是西歐大部分地方所不具備的。精通貿易的義大利人,可以定期去敘利亞等地進口動物的筋、角,裝備自己的複合弩。其他國家的龐大軍隊,就無此待遇。他們只好通過其他材料升級,或索性發展弓箭的辦法,應對這次軍備競賽。
早期的西亞複合弩手 當地的弓箭手傳統讓他不會上弦困難
威力更大的複合弩,也要求使用者在上弦時,花費更大的力氣。於是,西歐的工匠在弩機上安裝了金屬或繩子做的腳踏環。幫助弩手在上弦時,可以腳踩地面,幫助發力。後來,當弩的威力伴隨盔甲進步而在此提升。西歐工匠甚至開始用機械齒輪裝置,幫助弩手們順利填裝。腳踏環才逐步在歐洲的弩機上消失。
裝備了踏腳環的弩
正在用弩守護堡壘的義大利民兵
一定有人已經不耐煩了。為什麼說宋朝的事情,要扯那麼多西歐的例子?道理也很簡單。宋朝所處的東亞大陸腹地,在面對複合弩的問題上是與西歐極度類同的。
首先,東亞地區也不具備西亞和中亞的龐大複合弓產業。就和歐洲大部分地方一樣,雖然很早就有使用複合弓,但材料始終限制著擴大產量。哪怕是胡風盛行的唐朝,複合弓也大部分用於裝備騎兵部隊。而步兵中的弓箭手,則使用桑木或竹子做的長弓。那時,從內亞銷往中原的商品中,就有大量的動物筋角。顯然,唐軍就和義大利人一樣,要靠進口才能補足自己的複合弓原材料。
唐朝大量進口原複合材料 也只能滿足騎兵需要
宋朝建立後,本土主義抬頭,通往內亞的交通線則已經被切斷。大量沒有接受射箭訓練的士兵,需要靠速成弩來獲得戰力。加之唐朝大部分時候,弩的裝備比例和地位都很低,自然不會在複合弩技術上多下功夫。這就苦了主要用弩作戰的宋軍。
但凡事都無絕對。西歐有靠商船進口複合弩材料的義大利人,東亞也有靠駝隊進口同樣原料的西夏人。他們的地盤實在有限,資源十分匱乏。為了保持對周圍大部分勢力的武器優勢,必須不斷的從外部輸入軍備物資。所以,那些讓宋朝人讚不絕口的西夏盔甲、刀劍,往往都是通過河西走廊下訂單進口的。即便是自己的工匠打造,原材料也以進口占很大比例。
西夏人在武器進口方面也是不遺餘力
既然宋人的複合弩技術不行,自然要向西從內亞輸入。雖然宋朝自欺欺人的宣布對西夏實行軍備物資禁運,卻擋不住後者從河西走廊、青海山地與鄂爾多斯草原,不斷進口。神臂弩便這樣在西夏軍隊中的普及開,成為城市守備隊的重要武器。
宋神宗時期,原本從屬西夏的李宏投宋。這是宋朝長期開出高價碼,招降番地邊民的成功案例。李宏為新主子獻上的厚禮,就是西夏軍隊使用的神臂弩。如獲至寶的宋朝方面,開始大力仿製。隨後,開始逐步裝備到重要部隊當中。他們發現,這種帶有踏腳環的新式複合弩,射程超過了自己手裡的舊傢伙。
於是,各步兵分隊中的神臂弩手大量取得了舊弩使用者。就連後來的金國皇帝完顏亮都認為,宋軍中最具威脅的武器就是這神臂弩了。
宋朝步兵的主力是弓弩手
明朝中前期,人們在修繕西安城牆時,偶然發現了一批被人遺忘的神臂弩。由於保存良好,弩的基本形制都完整而清晰。好奇的明朝人對其進行了仿製,並繪製了我們今天了解這種武器的最直接形象。
隨著弩威力的上升 踏腳環必不可少
明朝人在隨後的測試中發現,被前人寄予厚望的神弩,其實不過爾爾。如果你注意一下明朝時期的其他弩機圖畫,可能就能明白原因。受到神臂弩的影響,明朝時的弩都已經配備了踏腳環。因此,無論是何種材質,其威力都比幾百年前的有了提升。這個現象,在同時代的歐洲也是一脈相承。只是在這個時代,東西方的技術水平已經拉開了差距。所以明朝的弩,沒有歐洲的一系列鋼弩看上去那麼誇張了。
明朝留下的神臂弩形象
中世紀後期到近代早期 歐洲的弩需要用機械裝置幫忙上弦
1523年後,弩在歐洲各地被迅速淘汰出戰場。而在東方,弩至少在明末時期,依然在戰場上有一席之地。
※居延漢簡里的漢代邊疆衛士生活史
※從三國志到三國演義:諸葛亮形象的演變之路
TAG:冷炮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