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提高水產養殖效益的途徑預防魚類疾病

提高水產養殖效益的途徑預防魚類疾病

改善傳統養殖方式 ,均衡上市一是改善魚種投放結構。首先是根據輪捕、輪放的要求 ,每年冬季放養一定比例接近上市規格的魚種 ,以便在水產品銷售淡季投放市場 ;其次 ,按大魚種以小規格上市 ,小魚種以大規格上市的要求 ,放養不同規格的魚種 ;再次是增加草魚、鯿魚和鯽魚放養量 ,降低鯉魚、鰱魚、鱅魚放養量。

囤養食用魚。冬季捕撈、乾池後 ,將一部分食用魚囤養在魚種池內 ,春天再上市銷售。雖然越冬期有所減重 ,但售價較高。三是雙季放養。在池塘中一年飼養兩季 ,第一季 1~ 5月 ,大規格的魚 5月底或 6月初全部捕出上市 ,第二季6~ 12月 ,飼養 1齡魚種 ,頭季商品魚畝產可達 4 0 0~5 0 0kg ,且魚價較高。四是在池塘中放置網箱。平時起捕的鮮活水產品放入網箱中 ,價格高時可隨時捕起上市。採用上述幾種方法 ,使商品魚均衡上市 ,全年都有鮮活水產品供應 ,經濟效益明顯。

優化養殖結構一是開發利用現有養殖種類。首先是一些生長期短、品質好、市場價格高的種類。如異育銀鯽、羅氏沼蝦、河蟹、泥鰍、鯰魚等 ,可實行主養或搭配混養 ;其次是生長期長 ,市場價格波動性大的種類 ,如黃鱔、野生鱉等 ,可實行囤養 ,利用房前屋後的空閑地 ,建成標準化水泥池進行囤養 ,於冬季集中上市 ,以取得較好的季節差價。二是引進養殖新種類 ,長短結合。即對養殖周期短的種類 ,如羅非魚、黃顙、鯰魚、鱘魚、淡水白鯧、羅氏沼蝦等 ,實行搭配混養或主養 ;對養殖周期長、但市場價格高、又受群眾青睞的種類 ,如野生鱉、歐洲鰻等可因地制宜引入發展 ,逐步形成規模。

開闢餌料資源 ,降低生產成本飼料成本約佔整個水產養殖成本的 70 %。一是種草養魚。充分利用池埂池坡、田邊隙地 ,因地制宜地種植高產優質的魚用青飼料 ,滿足草食性魚類不同季節的攝食需要。二是漁牧結合。根據養魚用肥的需要 ,保持適度規模的豬、禽養殖 ,每畝魚池配養 3~ 5頭豬或 10 0隻雞 ,實行魚畜、魚禽結合等方式綜合經營 ,解決養魚和草地用肥 ,逐步建立起飼料餵養畜禽的良性循環。

實行病害綜合防治一是提早放養魚種和投喂飼料 ,改過去的春放為冬放 ,使池魚提早進入正常生長期 ,增強其抗病力。二是科學投餌、施肥 ,做到「四定」 ,即定時、定位、定質、定量 ,投餌及時 ,少施、勤施肥料 ,保持水質肥、活、爽。三是藥物防治。魚种放養前要嚴格消毒 ,防止病原體進入池塘 ,在魚病流行季節 ,定期用藥物預防 ,提倡使用益富源水產專用菌種防治魚病。提高免疫力,凈化水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益富源益生菌 的精彩文章:

雞糞發酵青貯秸稈餵豬牛羊

TAG:益富源益生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