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恣意惡搞傳統和信仰,小心掉進了法律的枷鎖中

恣意惡搞傳統和信仰,小心掉進了法律的枷鎖中

道教之音網站現誠聘編輯,歡迎垂詢,一同傳播道教正能量。

註:此為該惡搞電影海報

近日,一部以豬八戒為主角的電影在社會上引起風波。《天蓬元帥之大鬧天宮》將網友們的段子堂而皇之地拿來使用,將道教神仙污衊化,譬如太上老君和羅剎女偷情並生下紅孩兒,玉帝調戲嫦娥,老君和嫦娥密謀殺害妖仙煉丹。這些惡搞毫無疑問是對於道教神仙信仰的歪曲,引起了道眾等人的普遍不滿。

對此,我們其實很容易聯想到另一部惡搞西遊體系的電影——《大話西遊》。《大話西遊》裡面也有很多對於神仙人物的調侃,譬如怕死的菩提祖師,嘮叨的唐僧,以及一顆凡心始終在躁動的孫悟空。但是《大話西遊》還是有其不同之處的,作為無厘頭電影的代表,所關注的是小人物在生存壓力面前的尷尬和窘迫,因此周星馳更傾向將其喜劇稱為悲喜劇,而不是「無厘頭」。換言之,《大話西遊》並非是一部毫無內涵的媚俗作品,而是有其想要表達的內涵,這也是當時整個社會思潮在影視上的反應。

註:電影《大話西遊》有其精神內涵

隨著社會專業化進程的加快,人們日益專註於自己專業領域內的事情,對於專業之外的事情則不甚了解。正如威廉·巴雷特所說:「專業分工是我們為知識進步所付出的代價。」之所以說是代價,是人們喪失了其作為一個具體的人的活生生的生活,而變成了抽象的生活機器,失去了生活的意義。由這種情況而帶來的社會現實反應,可以看做是對於啟蒙以來的理性至上主義的反動,即存在主義運動,也可以視為二戰以來社會秩序變動的反映。這不單單是中國所特有的狀況,而是世界性的——譬如巴黎等地的人們崇尚奇裝異服、反對傳統,絕望情緒、虛無主義開始蔓延。

《大話西遊》所代表的上世紀末無厘頭電影的惡搞,實際上是反映出人們對於現代生活的茫然,一個浪蕩的青年如何肩負起不願承擔的責任的故事。在這裡,對於神仙體系的調侃,有其時代背景因素,但也只是為烘托主題而進行的彩蛋——這只是手段而非目的。

註:無底限的惡搞是一種精神鴉片

與《大話西遊》不同,《天蓬元帥之大鬧天宮》是將惡搞作為賣點,以此招徠影迷觀看。固然,《天蓬元帥之大鬧天宮》也試圖反應社會現實,即上下勾結所帶來的社會黑暗,但其內容卻無法撐起這個主題。因此,必然要將其他部分作為吸睛利器來充實內容——原本僅僅是為了烘托主題而出現的手段性調侃,反而成為了影片拍攝的直接和最終目的。這不禁令人想起了去年年末一些說唱rapper的事件——因受到社會歧視而採用一些非主流文化進行說唱的黑人饒舌音樂傳到中國,中國某些rapper並未吸取其反抗強權的精神主題,而是沉溺於其中的暴力等非主流內容。若說買櫝還珠,僅僅是自家的損失;邯鄲學步,不過淺得皮毛罷了;不注意時代變遷所帶來的文化內涵的改變,錯把糟粕當成精華,則是殃及眾人、後患無窮。

對此,《天蓬元帥之大鬧天宮》所表現出來的,並非僅僅是對於宗教信仰的不尊重,更是創作者們對於文化內涵的追求不足,僅僅是期待著如何通過媚俗手段來獲得名聲和利益罷了。這樣出來的電影,其本身便不是為了其所謂的主題服務的,更遑論令其承擔文化責任呢?

對於這部電影而言,目前已經有了很多的反對聲音,也有不少網友從法律角度進行了評論。如微博網友@幻想鄉的道士所髮長微博,其從我國的宗教政策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促進法》的角度評價了《天蓬元帥之大鬧天宮》,並指出其很多細節上的硬傷。作為電影製作方,應該了解,當影視製作開始後,就不再是個人事件,而是面向公共的公眾事件。因此,電影的製作必須要考慮其公眾影響,要遵守法律法規,而不能恣意妄為。如微博網友所指出,《天蓬元帥之大鬧天宮》已經違反了憲法第三十六條「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促進法》第十六條的相關內容:電影不得詆毀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侵害民族風俗習慣,歪曲民族歷史或者民族歷史人物,傷害民族感情,破壞民族團結;煽動破壞國家宗教政策,宣揚邪教、迷信;危害社會公德,擾亂社會秩序,破壞社會穩定,宣揚淫穢、賭博、吸毒,渲染暴力、恐怖,教唆犯罪或者傳授犯罪方法。

要知道,法律法規並不是束縛,而是創作的保障。正如《雲笈七籤》所說,「戒者,解也,界也,止也。能解眾惡之縛,能分善惡之界,防止諸惡也。律者,率也,直也,慄也。率計罪愆,直而不枉,使懼慄也。」規矩不是束縛,而是劃分界限,知曉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對於法律法規,我們不僅僅要公平地遵守,更要公平地對待。

誠然,惡搞有其存在的一定理由。如果一切都要按照歷史原貌來書寫,首先在歷史學視角下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完全的還原歷史是不可能的。同時,眾多史學著作中也蘊含著虛構成分,譬如太史公《史記》中項羽垓下之歌,這段文字充滿悲壯情懷,但又是誰記錄下的呢?再比如本次的主角《西遊記》,唐玄奘西遊取經是真實事件,但是悟空、八戒等人都是虛構角色,雖如此,卻也構成了波瀾壯闊的八十一難之旅,成為中華民族不可或缺的文化瑰寶。

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作用,並賦予其時代內涵。文化創新必然需要合理地發揮想像力,並寄託創作者的精神追求——精神的追求可以是多種多樣的,這也帶來了文化創新上的豐富多彩。可以說,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絕不是一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但也不是擦不了粉、塗不了脂的姑娘;打扮就要打扮得漂漂亮亮,而不是以丑為美。恣意惡搞傳統,小心別搞上法律!

本文作者 |沐元風

(道教之音原創,轉載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教之音 的精彩文章:

「我不是葯神」,道教祖師卻為何要治病救人?
道家崇尚節儉,莫讓「窮人富二代」現象愈演愈烈

TAG:道教之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