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十三四萬的車卻有著二十多萬的規格!三菱將憑藉奕歌再下一城!

十三四萬的車卻有著二十多萬的規格!三菱將憑藉奕歌再下一城!

對北海道最初的印象就是李克勤的那首《飛花》,我夢境中曾無數次遇到身穿白色婚紗的北海道,卻沒想到,我第一次見到的北海道,居然是穿著「吉利服」的她——美麗卻又有點殺機!

說她穿著「吉利服」,也並不完全子虛烏有!從機場到酒店的過把小時里,我看到的這個「鹿出沒」的警示語不下十個,在這裡生活了十幾年的中國導遊也跟我們說,在北海道開車是挺危險的,夏季要注意這些突如其來的動物,冬季要注意濕滑的路面,一年四季開車都要分外小心!

危險從不開玩笑!雖然北海道的人口只佔日本總人口10%都不到,只有五六百萬,但是它在平成29年,也就是2017年,因交通事故而死亡的人數是148人,雖比東京的164人少,但平均到人口裡面就是每10萬人就有2.77人,比東京的1.20人翻了一倍還不止!

從另一個數據也能說明北海道這裡暗藏殺機,去年的上半年,北海道的事故發生的件數是5182件,可是死亡人數卻有58人,與此同時,東京的事故數量是15558件,死亡人數只有70人。

「也正因為人少,再加上北海道這裡的大直道特別多,車輛的速度普遍都比較快,所以,要麼就不出事,一旦出事了,極有可能就搭上性命了。」這裡的導遊告訴我。

而這裡就是三菱汽車研發總部的所在地,這路況是三菱的工程師每天都需要面對的,在他們眼裡,一台操穩了得的車比什麼舒適的車都來得重要許多,而從這裡出來的車,自然也就有著這裡獨特的基因。

而這也正正是我們這次來北海道試駕的奕歌的一個很重要的賣點——操控穩定性。當然,除了這個操穩外,它的外形和動力都是奕歌很大的亮點。接下來,我們會一個一個來看!

1,奕歌是如何做到跑車級的操控的?

奕歌操穩之厲害,我不是來到日本試駕它的時候才發現的,早在一兩個月前,我就在外媒的性能測試中見識過。那是km77.com的一次麋鹿測試,奕歌以80km/h的時速通過了那一次的測試!

這讓我有點不敢相信!同樣的測試,豐田C-HR的成績是72km/h,而出了名低重心的斯巴魯XV是73km/h,奕歌這成績幾乎達到了SUV里數一數二的高度了。且不論SUV這細分領域,即便算上跑車,8字開頭的成績在km77.com的測試中也是極少能看到的。

聞名不如見面,在三菱十勝試驗場的盤山公路上,三菱的英雄,多次拿到達喀爾拉力賽冠軍的亞洲車王——増岡浩先生,帶著我們去試探奕歌的極限。這一條山路雖比不上秋名山,但是連續的S彎,很短的掉頭彎也都經常看得到的,難度也還是有一點的!

在這幾分鐘的路程里,奕歌速度碼盤的指針從未掉過80km/h,最高的時速跑到了150km/h。很多時候,輪胎的尖叫聲充滿了山頭,似乎輪胎的極限將至,但每一次車尾也只是略帶點側滑,車身的側傾依舊不大。

更厲害的是,増岡浩極少因此而減速的,更多是持續加大油門,絲毫也不怕它會失控一樣。在幾個有點長的彎道中,他還調皮了一下,突然反打了一下方向盤,這本應挺危險的動作,但因為奕歌響應及時的車身動態,這些危險都只是在非常順滑的跑線上多了些稜角而已。

「Very steady!」(非常平穩!)是増岡浩在車內提到最多的一個詞!

「Did you take part in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this vehicle?」(你參加了這台車的研發了嗎?)試駕結束後,我立即問了他這個問題,他也毫不猶豫地回答了「YES!」這也許就是奕歌冠軍基因之所在!

其實,奕歌的這些基因,你不難發現,最明顯的就是它的S-AWC電子控制四驅,這個超級全輪驅動最早的雛形是搭載在1996年的三菱Lancer Evolution IV車型上的,也就是這一年開始,托米·馬基寧駕駛著三菱EVO連續四年奪得世界拉力錦標賽的冠軍。

整個S-AWC系統由AYC(主動偏航控制系統)、ACD(主動中央差速器)、ASC(主動穩定性控制系統)和ABS(防抱死制動系統)四個系統共同組成。後面幾個系統可能在其它車型上都能看到,但是三菱結合了整個S-AWC系統進行了調校,也就有了別樣的味道。

而這四個系統當中,AYC是整個S-AWC的核心,它可以根據車輛縱向和橫向加速度、轉向角度、油門和制動踏板開度等信號來控制左右前輪的輸出扭矩,從而使車輛有更好的彎道性能。

而控制左右前輪扭矩輸出的是一把前橋的差速鎖,也就是說,S-AWC有兩把差速鎖——中央差速鎖和前橋的差速鎖,比一般的四驅系統還多了一把鎖,這也導致了它的價值不菲,據說大概1萬左右。

當然,奕歌有著如此靈敏的動態響應,單單靠這個四驅系統也是遠遠不夠的,而我們也常說一切性能的母體是車身剛性,如果剛性不夠,一切都是白搭了!所以,在提高車身剛性上,奕歌也是不遺餘力的。

諸如種種的基因疊加在一起之後,奕歌麋鹿測試的成績也就不出為奇了!

也許你會懷疑,你說了那麼多操穩的東西,是不是奕歌在一些主動安全的配置不夠,亦或是碰撞安全不行,你在為它洗白?完全不是!恰恰相反,奕歌在這兩方面都相當出色!

例如主動安全配置上,前方防碰撞系統、自適應巡航、盲區警示、倒車側後方盲區警示、前方障礙行車警示、主動穩定控制、坡道起步輔助……它都一應俱全了。而且在E-NCAP的碰撞測試中,它也拿到了五星的評價,可以說,奕歌在安全方面可謂是天生優秀的。

2,百公里加速10秒多,為啥我會「路轉粉」?

我也如很多消費者一樣,看一台發動機首先就是看參數,老實說,這台4B40給我的驚喜並不大,最大功率120kW@5500rpm,最大扭矩250Nm@1800~4000 rpm,這參數好像和大眾T-ROC的1.4T差不多,只是扭矩輸出的平台要比大眾的1.4T要寬廣一些,爆發力能更持續些而已。

帶著這些「偏見」,我在十勝試驗場的高速環路上嘗試了奕歌從0~180km/h全速域的加速性能。結果如何?我可以先把結論擺在這:雖然奕歌不快,四驅版本的0~100km/h的加速時間需要11.4s,兩驅的要10.3s,但是它就是有著強烈加速慾望的一台機器。

整個高速環路一共十公里,剛開始活動方還設定了一個120km/h的限速,可是很多媒體老師都不知不覺地把速度踩到了160km/h,我還稍微狠一些,踩到了表底——180km/h。可是奕歌依舊穩如泰山,沒有絲毫髮飄的感覺,這對於一台SUV來說,特別是像奕歌有著1685mm身高的車型來說,挺不容易的。

除了穩以外,奕歌還有一個讓你無法鬆開油門的理由,就是它即便已經踩到表底了,可依舊感覺到有推力在幫你加速,所以,你會很好奇這推力會在什麼時候疲憊,但遺憾的是,就180km/h的表底而言,奕歌的動力可謂深不見底啊。

當然,這還不是真正讓我「路轉粉」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奕歌的油門響應速度,這是我很看重的一點,如吳亦凡對待節拍問題上的態度一樣,基本是零容忍的。

本以為搭載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和CVT無級變速箱,它的油門會有各種的延遲。可是,奕歌不管是起步那一下,還是中途加速的那一下油門響應,我覺得它已經做到了像馬自達,本田的那種水平了,響應很快,基本能做到隨心所欲的地步了!

為了這個油門響應,這台4B40發動機也是下了很多功夫的,像缸蓋集成一體式排氣歧管、中空充納排氣門、MIVEC(三菱創新式氣門正時電子控制系統)等幫助實現了反應高度靈敏的性能。

在4B40各種技術當中,要數最吸引人的就是它的混合噴射技術,也就是多點電噴+缸內直噴,搭載這項技術的廠家並不多,國內比較常見的就是大眾的第三代EA888和豐田TNGA架構下的2.0L和2.5L,還有就是漢蘭達的8AR-FTS。

很多人都猜測奕歌是13.68萬起步,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奕歌應該就是你能買到最便宜的一台搭載混合噴射技術的車型了,可見含金量十足。

3,因功能產生美和日久生情是一個道理的

三菱的機械性能可是出了名好的,奕歌也很好地繼承了這個優良傳統,但是唯一比較有爭議的就是它的外觀,太過於激進,也許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會喜歡。

其實,看到奕歌的第一眼,我也有點接受不了,但是,幾天相處下來,我發現我是越來越喜歡它了。這也許就是它這個「形隨機能」的設計理念在「作祟」,就像一個女生是因為男生的才華而產生愛慕之情的一樣,這種喜歡往往會走得特別遠。

形隨機能(Form Follows the Function),這個概念最早出現在建築學裡,由建築師路易斯·沙利文(Louis Sullivan)提出來的,字面的意思就是功能決定形狀。也就是說,只要滿足機能的需求,那大概就是一種好看且實用的設計,便會產生美!

例如奕歌的車尾,估計是爭議中的爭議了,採用了階梯式的尾部,而這兩段後擋玻璃的中間是貫穿左右的一體式LED尾燈,這看上去確實有點詭異,一時間難以接受。

可是當你坐上車,從車內後視鏡,或者直接扭過頭去看,你會發現這視野簡直就是太好了,不僅提高了駕駛員的視野,同時也增加了後排乘客的開揚感。

奕歌另一個比較鮮明的設計特徵就是它的腰線,雖然俯衝式設計是市面上比較常見的設計語言,但是很多人都說這腰線似乎用力過猛了,像是用刀削出來的一樣。

可是當你知道這腰線不只是設計語言那麼簡單,而且還能極大減少風阻係數,這會不會讓你產生點好感。

另外,這腰線加工起來也不容易,因為線條比較銳利,不僅衝壓的難度大,需要的鋼板厚,即便衝壓出來了,裝配的縫隙也不見得一定會均勻。我特意檢查了一下奕歌這些縫隙,別的不說,起碼是均勻的,而且斷開的兩條骨線的連接也是順暢的!

4,針對中國的定製化內飾

內飾設計一直以來都是三菱的弱點,雖然奕歌這設計相比三菱以往的車都要精緻許多,但還是有點小問題,譬如內飾的塑料感,三菱一直很努力在解決這個問題,例如在奕歌身上運用了大量的鍍鉻飾條和烤漆面板以提高質感。

除了這個問題,三菱在內裝的功力上,特別是在座椅的布局上,可謂相當出色的,很好地繼承了「形隨機能」的理念。譬如它的後排座椅,不僅支持前後200mm的滑動距離,而且其角度也有8級可調,充分滿足你不同坐姿的需求,再加上厚實且包裹十足的座椅,長途乘坐也不會累。

另外,奕歌採用了溜背的造型,這無疑會壓縮一些車內的頭部空間,但是它聰明地採用了雙氣泡狀車頂,也就是中部低,兩側鼓起,從而確保了後排乘客的頭部空間。

唯一有點遺憾的是奕歌目前還沒有後排出風口和USB插口。這對於日本的消費者來說,也許無關痛癢,但是對於中國消費者而言,那就是剛需了!

幸運的是,因為廣汽三菱在本土化研發上的話事權越來越大了,在這台奕歌上也能看到一些中國本土化的改進,例如它知道我們喜歡實體按鍵,所以日本的手寫板,到中國後,會全部換成按鍵;再譬如中控大屏上,也從日版的7英寸升級到了8英寸。

至於後排出風口和USB充電插口這問題,我也問了一下廣汽三菱方面,他們表示,未來推出的奕歌肯定會裝配上的。

也許就是如此務實的作風,廣汽三菱在過去的半年裡才能得到如此斐然的成績!在這個SUV市場告別高增長,甚至還出現負增長的大環境下,廣汽三菱2018年6月銷量為12106輛,同比增長21%;2018年1-6月,廣汽三菱累計銷量75167輛,同比增長38.64%。

我們打王者榮耀都知道,在順風局拿MVP和在逆風局上稱王是兩種不同的概念,能逆勢上揚,帶著隊伍逆襲成功的,往往都是靠出色的產品力,而這恰恰是廣汽三菱的優勢!無論是歐藍德的「2047」,還是奕歌出色的機械性能,這在同級中都是絕無僅有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DearAuto 的精彩文章:

汽車品牌這麼多,為什麼還需要新的品牌?合眾新能源這樣回答

TAG:DearAut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