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恩者,內不見己,外不見人
施恩者,內不見己,外不見人,則斗粟可當萬鍾之惠;
利物者,計己之施,責人之報,雖百鎰[yì]難成一文之功。
【個人理解】
布施恩惠的人,布施時對內不執著布施的自己,對外不執著受施的對方,那麼就是一斗米就有萬鍾那麼多的回報。利益眾生的人,計較自己布施的物,責怪對方有無回報,雖然布施百鎰的錢財也難有一文錢的功德!
【不執著布施的我,受施的人,所施的物。這叫三體輪空。】
【心得體會】
1、(一鍾為64斗),(一鎰24000文錢),不一定正確。
2、財富沒有無緣無故找人的,不是因為某人的運氣好就發財了,《佛說罪福報應經》「為人大富,財物無限,從布施中來」。
3、布施獲福的原理:如存款有利息;如農民種一粒玉米種子最多可以收穫4棒玉米;如漂洗老婆婆給當時落魄的韓信幾頓飯後來接受韓信千兩黃金;大連一個大姐20年前接濟過一個南方小伙,後來小伙成了富豪,費好大勁找到她了,一定要給她一百萬!
4、翟鴻燊講過兩個故事:小時候經常一群同學騎自行車去看電影,有些人總是艱難的鎖自行車,怎麼鎖也鎖不上,等別人買完電影票的,他也鎖上了,他說,這種人幾十年之後他條件最不好。大家一起吃飯,等到要買單的時候,有人就開始左右上下翻兜拿錢,等別人買完單了,他的錢剛好拿出來了,幾十年過去了這類人經濟最差,就是總是能第一時間買電影票,吃飯時候總他買單的同學最有錢。
5、就象農民一樣,想要收穫水稻,就種稻田,想要收穫玉米,就種玉米田,我們想要收穫福德,就要種福田,《菩薩優婆塞戒經》卷三「世間福田凡有三種:一報恩田,二功德田,三貧窮田。」這三塊地就是擺在我們面前的福田,對你有恩的人,努力回報,就是報恩田,比如父母,孝養父母是自己佔便宜。努力修行佛道就是功德田,有解脫的功德受用。貧窮田就是收成不太好,但也不至顆粒無收,就是體恤孤寡,愛護小動物,希望工程,捐款賑災等。別以為你有多偉大,最終收穫大於付出。
6、可是有的人生來看他的所行,就知道他生來是來消耗福報來的,不是積累福報來的,他從來不會為別人貢獻點什麼,為別人花點錢就象在割肉一樣,他與生俱來的「福德存款折」只知道提取,不懂得續存。所以,一定要學會為別人做事,為別人付出!
7、怎麼才能讓福德的收成最好?效益最大化?在布施時,不執著能布施的我,受布施的人以及所布施的財物。名曰三體輪空。另外也別總惦記著回報,只重耕耘不重收穫,否則「雖百鎰難成一文之功」,《金剛經》說:「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8、聰明人要學會用善款,《菩薩優婆塞戒經》說:善男子,有智之人施有五種:一者至心施(至心懇切的布施);二者自手施(親自去布施);三者信心施(相信布施的善因善果);四者時節施(正需要的時候及時送到);五者如法求物施(布施的東西是合理合法所得)。這五種方式布施,福德事半功倍!
9、《施食獲五福報經》上說:布施飲食的人,今生或來世可以得到五種福報「壽(長壽)、安(心安)、色(漂亮)、力(強壯)、辯(口才)」。所以,請客很重要啊。
10、有人說我沒錢怎麼布施?《雜寶藏經》中講無財七施:一,眼施(好的眼色);二,顏施(好的臉色);三,身施(出把力);四,言施(善言安慰);五,心施(真心替對方高興,隨喜讚歎,為對方祝願迴向);六,床座施(公交車讓個座);七,房舍施(借宿一宿)。如上根本不需要錢財!
11、福田無處不在!
@敬請關注「出其東門」公眾號,願您有所收貨!也可以推薦給別人,共同受益!
@《菜根譚》是明朝洪應明收集編著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集,為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對於正心、修身、養性、育德,有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的力量。洪應明字自誠,號還初道人,明代思想家、學者,籍貫不詳,早年熱衷於仕途功名,晚年歸隱山林,洗心禮佛!
TAG:出其東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