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1938年,日本國內為何出現文官主戰、武將謀和的奇景?

1938年,日本國內為何出現文官主戰、武將謀和的奇景?

原標題:1938年,日本國內為何出現文官主戰、武將謀和的奇景?


1937年底,日軍攻克上海、南京之後,便將貪婪的目光投向了中國戰時的實際首都——大武漢。但是,日本國內的政府內閣和實際指揮軍隊作戰的參謀本部,卻在是否立即擴大戰事、迅速攻取武漢的問題上,發生了嚴重的分歧。


石原莞爾


石原莞爾,時任參謀本部第一部部長。在侵華戰爭的歷史上,這是一個充滿血腥與罪惡的名字。1931年9月,僅僅只是個大佐的石原莞爾和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賢二等人一起,密謀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而在這幾個人中,石原莞爾是大腦。然而,在這次針對是否立即擴大戰事、迅速攻取武漢的問題上,石原莞爾卻堅決反對。文官主戰、武將謀和,這也是日軍大本營的一道奇景。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主戰派:時任日本首相的近衛文麿


1937年「七七事變」時,日軍只有17個師團,半年後已達34個師團和6個旅團。戰爭爆發前,日本的黃金和本幣儲備有13億多,可半年後即透支2倍以上,國家破產的日本不得不在1938年初進入戰時經濟管制。不斷增派的兵員、不斷增加的賦稅和不斷超支的軍費,讓日軍參謀本部不敢輕舉妄動。他們覺得,如果不顧國情、一味擴大戰事,沒有大國底蘊的日本必將陷入戰爭的泥潭。


昭和天皇閱兵


可是,在日本國內,卻又越來越多的聲音,希望這場戰爭能快點,快點,再快點。當時日本的大財閥將所有工廠開足馬力,都無法滿足前線武器裝備的供應。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小型工廠也加入到軍工產品的製造行列里。作為戰爭的最大受益者,他們自然是全力支持發動中日戰爭的。


除了狂熱的軍人和唯利是圖的財閥,越來越多的普通民眾也被裹挾到這股「大東亞聖戰」的狂潮之中。那時,只要日軍攻佔了中國的一個重要城市,在日本國內立刻就會有百姓自發組織起來,舉行這種提燈遊行,人數最多時僅東京一地就有上百萬人。


日本市民提燈遊行場面

經過多年的軍國主義教育,戰爭的觀念已經浸入到每一個日本人的骨髓。一個正在東京的美國記者在發回國內的報道中寫道:呆板、機械的日本人只知道服從,他們的國家意識雖然極強,但從不會用他們的大腦去思考。如果有一天,有一個瘋子帶領他們跳向大海的話,他們會毫不猶豫地一個接一個跳下去。這樣的國家是最危險的,他們隨時會在任何地方干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瘋狂事情。在這種情況下,日本這部已經高速運轉起來的戰爭機器,已經不可能放慢速度。即便如此,日本參謀本部仍在謹慎遏制。那麼,究竟是什麼導致武漢會戰倉促爆發呢?明天,湖北衛視《大揭秘》繼續為您解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揭秘 的精彩文章:

1948年蔣介石偷運國庫黃金到台灣,是如何被曝光的?
預告|滿城漢墓究竟還埋藏著多少秘密?

TAG:大揭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