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張正常:洪武帝的宗教政策

張正常:洪武帝的宗教政策

明太祖企圖通過頻繁盛大的祭神儀式,來警戒臣民。

例如洪武六年三月,中都城隍廟建成,太祖對宋濂等人講道敬神在於使人人有敬畏之心:「朕立城隍神,使人知畏。人有所畏,則不敢妄為。朕則上畏天,下畏地,中畏人,自朝達暮,恆兢惕以自持。」

宋濂像(資料圖)

所以明太祖不時舉行的盛大隆重的公開祭天儀式,實質上是秉承了儒家孔子「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的禮樂傳統,名為祭天,實為治世,始終以強調國家權力主體的權威、祈福生民、警戒臣民、君權天授等為重點。

而張正常天師對於這一點,是充分領會了的。他深深理解,朱元璋整個大明王朝江山的穩固,是需要他這個神權領袖的配合與支持的。

而朱元璋也投桃報李,極盡籠絡恩寵之能事。

洪武三年(1370)六月,明太祖錄功貤寵,特敕吏部改贈張正常天師的父親,第三十九代天師「太玄輔化體仁應道大真人」嗣成為「正一教主,太玄弘化明成崇道大真人」,改封母「明慧慈順仙姑」,胡氏為「恭順慈惠淑靜玄君」。

當時玄君八十高齡了,天下人都覺得她是真正長生不死的活神仙,也深以為榮。

洪武三年(1370)秋天,朱元璋又一次召見張正常天師,向他詳細詢問了鬼神崇拜和祭祀方面的事情,並給掌天下道教銀印。

儘管實用主義的朱元璋並不信鬼神,但民間的鬼神信仰確實大量存在(資料圖)

洪武五年(1372),張正常天師被特召入朝,朱元璋專門下詔,給其加賜「永掌天下道教事」之誥以寵之。詔書寫到:奉天承運,皇帝制曰:

朕惟道家者流,本於清靜無為,其來尚矣。龍虎山張氏,自漢以下,宗派相繼。其四十二代孫正常,存心沖澹,葆德純和,遠紹宗傳,以守正一。

朕用嘉之,是宜錫以真人之號,爾其益振玄風,永掌其教焉。可授正一嗣教護國闡祖通誠崇道弘德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宜令張正常准此。

制誥

洪武五年十二月日

之寶

「存心沖澹,葆德純和」,誥命中充滿了對張天師的溢美之辭。

「存心沖澹,葆德純和」(資料圖)

洪武九年(1376)秋天,朱元璋遣使召見張天師,沒想到張正常天師竟然心有靈犀的先期而至。

太祖欣喜曰:「張愛卿你這次來為何竟與我意相符呢?真是神機妙算。明天秋天的時候,我將派人祭祀海岳諸神,愛卿當精選弟子中清修有成者,與其同來」。關於這段奇遇,《皇明恩命世錄》記載道:

上遣使召,忽先期入見,上喜曰:「卿來何,與朕意相符。明年秋,朕將遣使,祠海岳諸神。卿當妙柬清修之士,與其偕來。」賜宴,及金紋法衣、玉圭佩、法器之屬。

所以,單憑這些歷史史料,可以說這一段時間完全是張正常天師和太祖朱元璋之間的蜜月期。

其實朱元璋作為一位極有心計、心思縝密、手腕靈活的一代雄主,對於包括張正常天師在內的佛道二教早就有了周密的考慮,早定下了對其利用並加以限制的雙面互博的政策。前面提到的這些,對於張正常天師的籠絡手段那只是他行事策略的一個方面。

欲周知詳情,必須站在張正常天師的立場,體會他當時的艱難甚至或多或少有些尷尬的境況,也有必要了解朱元璋對於道教的其他的各種限制手段。

為了鞏固大明王朝的開國基業,洪武帝費盡心思(資料圖)

總體來說,朱元璋對於佛道二教有著清醒的認識,所以制定種種計策來充分利用其優點以鞏固其政權,又毫不放鬆對其的控制,使其牢牢的匍匐在皇權帝國的腳下。

而這些,直接關係到張正常天師和他的龍虎山正一道,以及整個明朝道教的發展走勢。

那麼,朱元璋對於佛道二教,特別是道教是怎麼認識的呢?我們都知道,道教的最高宗旨就是羽化成仙、長生不死。可是朱元璋從其一貫的政治實用主義而非宗教感情出發,對此斷然否認。

他公開批評了秦始皇漢武帝的求仙無果之事:「至如秦始皇、漢武帝好尚神仙,以求長生。疲精勞神,卒無所得。使移此心以圖治天下,安有不理?」

明太祖進一步否認長生不死神仙理論的正確性,認為這些沒有獲得證實的辦法,「假使其術信然可以長生,何故四海之內千百年間,曾無一人得其術而久住於世者?」

這位勤政務實的開國皇帝,解釋「神仙」和「長生不死」的涵義為:「以朕觀之,人君能清心寡欲,勤於政事,不作無益以害有益,使民安田裡,足衣食,熙熙曒曒而不自知,此即神仙也。功業垂於簡冊,聲名流於後世,此即長生不死也。」

所以他明確總結道:「人能懲忿窒欲,養以中和,自可延年。有善足稱,名垂不朽,雖死猶生。何必枯坐服藥,以求不死?況萬無此理,當痛絕之。」

秦皇漢武都有求仙的執念(資料圖)

那麼,既然朱元璋不相信道教的最高宗旨,是否就意味著他對於道教完全棄之不用呢?答案是否定的。

從朱元璋多次舉行祭天和山嶽海瀆諸神以及優禮和召見張正常天師看來,他還是看到了道教作為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的巨大價值,並加以充分利用。

他對於儒釋道三教關係的看法總體來說是:儒明而釋道暗,儒本而釋道用,三者缺一不可。

他比一般正統的迂腐的儒家知識分子高明的地方在於,他也看到了釋道二教,特別是道教,在底層貧民百姓中間的巨大感召力不是儒家能夠完全替代的了的,他講道:

釋迦與老子雖玄奇過萬世,時人未知其的。每所化處,宮室殿閣,與國相齊,人民焚香叩拜,無時不至。二教初顯化時,所求必應,飛悟有之。於是乎感動化外蠻夷。

及中國假處山藪之愚民,未知國法,先知慮生死之罪,以至於善者多而惡者少,暗理王綱,於國有補無虧,誰能知識?凡國家常則吉,泥則誤國甚焉。

他認為釋道二教通過神奇超凡的渲染感動百姓,在百姓中形成巨大的影響力,而其宣揚生死輪迴、善惡報應、羽化成仙的思想,往往能使老百姓有所敬畏而安守本分,從而「暗理王綱」、「陰翊王度」,長遠來看有利於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

全真道在元朝一度輝煌,卻沒有受到朱元璋對待正一派一樣的禮遇(資料圖)

與此同時,而朱元璋並沒有給與全真道如此禮遇,一方面固然由於全真與元朝統治者的關係過於密切。

另一方面也是因於「全真務以修身養性獨為自己而已」,而不像天師道「專以超脫,特為孝子慈親之設,益人倫,厚風俗,其功大矣哉」,不如天師道「蓋為御災捍患之妙,功達於君,利及於民」。

未完待續……

(編輯:靈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修道這些事兒:問問自己,是不是心懷眾生慈悲?
雲水光中曾洗眼 煙霞深處穩棲身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