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點滴」專欄:夏志宏:東西方橋樑

「點滴」專欄:夏志宏:東西方橋樑

撰文 | 夏志宏

知識分子為更好的智趣生活 ID:The-Intellectual

  

改革開放初期,有一批國外知名教授學者懷著對閉關自守多年的中國的好奇,帶著友誼,來中國訪問、講學。當時的中國還很貧窮落後,無法對國外學者提供旅費,更沒有講課費。中國大學的生活條件也很簡陋,諸如冰箱、空調等如今的生活必須品一概全無。儘管如此,這些學者們看到了中國的希望。他們提供了中國與西方連接的可靠橋樑,對中國後來的科技教育發展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布朗大學的Jack Hale便是早期來訪中國的美國學者之一。Jack是國際知名微分方程專家,布朗大學非線性分析中心主任。1982年冬,Jack應葉彥謙教授之邀到南京大學訪問兩周。每每回憶起這段經歷,Jack都帶著甜蜜的回憶。

當時南京大學的招待所極其簡陋,更為糟糕的是南方普遍沒有暖氣。當溫度降到零度以下時,可憐的南方人被凍得瑟瑟發抖。這一點北方人是不能理解的。

常見的南方人北方人對話:

南方人:「凍死了,今天零下2度。」

北方人:「那算什麼,我們這兒今天零下20度。」

南方人:「我說的是室內。」

北方人:「啊?!……」

Jack之前從來沒有經歷過室內的零下2度,但來南京後很快掌握了南方的防凍技巧。比如,他記住了如下防凍要點:

1.為了確保手的溫暖,平常左手放到右手袖子里,右手放到左手袖子里;

2.為了確保腳的溫暖,不時來回走動;

3.室外往往比室內暖和,有機會就出去曬太陽;

4.飯菜冷得快,要快速進食。

Jack回憶說,最難受的要數晚上睡覺和早上起床。晚上上床得快速鑽到冰冷的被窩裡,早上起床要有很大毅力才能離開暖暖的被窩,穿上冰冷的衣服。

最讓Jack印象深刻和驚嘆不已的是中國針灸。從北京到南京的飛機上,Jack在取行李架上的旅行包時,不幸扭傷了手臂。到南京時,他只能保持一種固定的手臂向上的姿勢,他幾乎是從飛機上被人抬下來的。接待人員直接把他送到了中醫院,一著名老中醫對他進行了針灸治療。當天治療結束後手臂就恢復了活動能力,接下來幾次鞏固後,完全治癒。

Jack一直誇獎,中國針灸太神奇了!

儘管中國當時的貧窮落後,絕大部分來訪的外國教授都對中國會留下美好的印象,他們一直支持中國科學的發展,支持和幫助中國的海外留學生。當然,有些小小的文化衝突也不可避免。

芝加哥大學的Karen Uhlenbeck是國際頂尖的數學物理、微分幾何專家。她的先生Bob Williams是美國西北大學的教授,動力系統領域領軍人物。他們在80年代初期應邀到中國科技大學訪問。Karen和Bob在合肥見到了一群異常聰明、活潑可愛的少年班學生。出於友好,他們夫婦和同學們講述了他們在美國的生活情況,並給同學們看了一些他們家庭的生活照。沒想到此事驚動了學校黨委,這些政治上嗅覺特別靈敏人士,立即斷定Williams夫婦在向中國青少年灌輸西方資產階級的生活方式,腐蝕青少年,必須予以高度重視。

Williams夫婦收到了學校的警告,從此再也不敢亂說亂動。若干年以後提及此事時,還覺特別冤枉。

——2018.7. 深圳

製版編輯 | 黃玉瑩

本頁刊發內容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及使用

公眾號、報刊等轉載請聯繫授權

copyright@zhishifenzi.com

商務合作請聯繫

business@zhishifenzi.com

知識分子為更好的智趣生活 ID:The-Intellectual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分子 的精彩文章:

觀眾招募:與「葯神」共話:何時百姓能吃得起救命葯?
Physics World專欄:樹冠的頂級智慧:啟發超音速飛行器降溫新技術

TAG:知識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