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清代皇家學校上書房了解下?來看看皇子皇們是怎麼學習的

清代皇家學校上書房了解下?來看看皇子皇們是怎麼學習的

中國古代從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開始,就有正規的學校建置;中國人對子女教育,有「近乎宗教信仰程度」的執著。這不但指士民百姓,在帝王家也是如此。

清代特設皇家學校「上書房」,皇子皇孫們從六虛歲開始入學「就傅」,一直到大約十五六歲成年「分府」出宮,結婚生子,起碼有九到十年上學時間。

分府之後,若是皇上沒安排別的差使,就一直在上書房念書。嘉慶皇帝的皇五子綿愉,年過三十才獲父親安排上書房「總諳達」,結束了學生生涯。

上書房設在相當於皇帝辦公廳的乾清宮院內。皇上在乾清宮大殿批閱章奏,引見官員,處理政務;皇子皇孫們讀書的上書房在乾清宮南廡,皇帝眼皮底下。

北京故宮清代皇帝辦公廳乾清宮

孩子們一舉一動,皇阿瑪(爸爸)盡收眼底,與如今父母看著孩子做作業「異曲同工」。嶺南地區「山高皇帝遠」,但對皇家事務並不陌生,例如常說「陪太子讀書」,正是有關上書房的故事。

立校御前,「以便稽察」

上書房於雍正初年正式設立,位於乾清宮南廡,干清門以東的五間。按唐宋以來「左廟右學」之制,在上書房以東、乾清宮東廡最南端,設立「祀孔處」,相當於上書房皇家學校的小孔廟,供奉先師孔子。

北京故宮乾清宮南廡「上書房」舊址(右五間)

上書房設在乾清宮院內,明確就是「以便上(皇上)稽察也」。上書房裡陸續掛滿了雍正、乾隆書寫的匾額、對聯,都是勉力的話。像雍正皇帝御筆對聯有:「立身以至誠為本,讀書以明理為先。」與港大校訓「明德格物」差不多。

「念終始典於學,於緝熙單厥心。」上聯是《禮記》里的話,說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懂道理,人要活到老、學到老;下聯說堅持學習,終會見到真理的光輝。乾隆皇帝御筆匾有:「養正毓德」,對聯有:「閑庭不改風還月,欹案依然《易》與《書》。」就輕鬆寫意許多。

清初順治時期,皇子皇孫不多,順治皇帝登基時才六歲,由明代舊臣金之俊、吳偉業等碩儒教他讀書。康熙皇帝八歲繼位,也是學齡皇帝。他的書房在干清門以西的五間南廡,稱為「南書房」;還有乾清宮西廡中間的五間即「懋勤殿」。

因為多年在此讀書,成年以後就繼續把自己的秘書班子留在南書房,稱之為「南書房翰林」;懋勤殿則是協助他處理政務的智囊班子。

北京故宮乾清宮南廡「南書房」,康熙帝曾在此讀書

康熙皇帝有二十二位學齡皇子,但年齡差距很大,這些皇子們就不集中在一起讀書,而是分散在西華門附近的南薰殿、咸福宮、西長房、兆祥所。而且當時立太子,太子居住和讀書都在乾清宮東南的毓慶宮。

雍正皇帝即位之初即明確宣布不立太子,各位皇子都有可能稱為皇位繼承人,因此皇子皇孫的教育就格外重要。

雍正繼位時已經四十五歲,他的學齡皇子只有四人,而且年齡差不多。於是正式設立「上書房」,集中管理皇子皇孫教育。選了四位品學兼優、德高望重的師傅:徐元夢、朱軾、張廷玉、嵇曾筠,分別教導四位皇子:弘時、弘曆、弘晝、弘曕。

乾隆帝後來回憶說:我朝成例,皇子初就學,見師傅,彼此相互長揖一下。當年是在懋勤殿行拜見之禮。清朝王公大臣見到皇子,都要雙膝跪,唯有上書房師傅,捧手為禮而不跪,以表尊師重傅。

弘曆即後來的乾隆皇帝,在康熙六十一年(一七二二年)春天,已經奉康熙皇帝之命「養育宮中」,即康熙皇帝親自帶這位皇孫。康熙帝安排貝勒允禧,教他騎馬射箭(冷兵器);庄親王允祿,教他火槍火炮等火器(熱兵器)。

四月移居熱河避暑山莊,安排他住到皇帝寢宮「煙波致爽」殿旁邊的「萬壑松風」,讓孫子在身旁讀書,隨時加以指點。批閱奏章或引見官員時,小孫子都在一旁看著。

有時還讓弘曆在群臣面前拉弓射箭,炫耀孫子連射連中。在湖中釣到魚,讓他送給父母,從小懂得孝道。像平民百姓一樣,還經常把自己美味飯菜賜給小孫子享用。

為國家育人,「陪太子讀書」

總體負責管理上書房教務的,是上書房總師傅和總諳達,相當於今天學校的教務長,一般各有一至三人,由皇帝在內閣大學士等官員中兼任。擔任具體教學工作的,是師傅、諳達,人數不定。

師傅一般從翰林院學士中挑選,講授「五經」:《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史記》、《漢書》,這是歷史;「策」、「問」,這是時政;詩、賦,這是漢語文化課。

「諳達」,為滿語音讀,意即教師,地位稍次於師傅。又分為教滿文、蒙文及翻譯等民族文化課的「內諳達」,每位皇子一般配有三人;教弓箭、刀馬、騎射等軍事課的「外諳達」,每位皇子配有五名。

「國語騎射」是清朝統治者的家法,文、武兩科的諳達,分別由八旗翻譯出身的官員中選任,和由各旗營參佐領高級將領中選任。

干清門、乾清宮南廡及東西廡,都建在台基之上。建在台基上的廊房,在宮殿建築里稱為「廡」。上書房所在乾清宮南廡,台基下至干清門東側宮牆之間,實際上還有一段空間,蓋了較低矮的房子,是上書房的「下屋」,相當於如今的休息室。學生們課間可以到裡面休息、吃飯,現干清門東「內左門」里西側的洗手間,就是當年上書房的「下屋」。

這些青少年除了各科老師,還少不了小夥伴及服務人員。陪伴小皇子、小皇孫的小夥伴,叫「哈哈珠子」;侍候小皇子、小皇孫的僮僕,叫「小蘇拉」。這些都是滿語音譯辭彙。「珠子」,意為男孩;「哈哈」本為苦的意思,老北京話「苦哈哈」即此意。「蘇拉」意為僕人,「小蘇拉」就是僮僕。

上書房紀律嚴明。師傅、學生們進書房,都要走「內左門」,進乾清宮東廡中間的日精門。內左門門衛有門單,出入登記,以備查驗出勤情況。

乾隆皇帝曾抽查門單,發現有七天時間,皇子、皇孫及其師傅們竟然不上學,責令將總師傅、師傅十多人交吏部嚴加議處,將其中二人革職並打四十大板。還有皇子從圓明園上書房偷偷跑回城裡玩,也被嚴肅處理。

乾隆帝高壽,上書房學生也最多。到乾隆五十四年(一七八九年)他八十歲時,上書房集皇子、皇孫、皇曾孫、元孫四代於一堂。師傅多了,曠課誤工的也多起來。於是重申紀律。師傅何肅、遠椿革職,各責四十板,但仍在書房效力行走。

陪太子讀書的人,一般都是宗室近支子弟,品行端正,學習程度與同學相當。《清仁宗實錄》記載:嘉慶二十五年(一八二〇年)六月選定慶親王的兒子綿悌為皇子們伴讀,諭內閣:綿悌年十歲,資性聰穎。

嘉慶帝詢問他滿語,大致可以對話;考察他學的漢文課,現讀至《下論語》。因此決定「加恩在上書房伴讀」,並令內閣為他遴選授讀師傅,帶給嘉慶帝引見,師傅於七月初四日與綿悌同入上書房。綿悌進宮陪讀,由慶王府一名太監每日跟隨照應。

寅入未出,挑燈上學

上書房的學生們,每年在校時間很長,一年中只有元旦(即今春節)、萬壽(皇帝生日)、端午、中秋和學生本人生日等節日,才可以不到上書房。另外,夏至到立秋之間和春節期間,上半日課。

上書房的作息時間,卡得也比較嚴。根據不同季節,一般是學生在寅刻(早晨四點)到卯刻(早晨六點)進書房,未正二刻(下午兩點三十分)下書房。

清代詩人趙翼在內廷當值時,曾親眼見到當日的情景:黑暗中殘睡未醒,自己不時倚柱打瞌睡,但隱隱望見有白紗燈一點入隆宗門,那是皇子進書房。而這時部院百官還沒有一個上班的。於是不禁感慨:吾輩專靠讀書為生尚不愛早起,而天家金玉之體竟日日如此!

清朝皇子們居住的「南三所」正門

清宮保持關外每日吃兩頓飯的舊俗,晚餐時間即今午餐時間,因此學生們一日兩餐都在上書房的下房中吃,時間為早七點半和中午十二點。上書房課間休息每日一、二次,每次不超過十五分鐘,都要經師傅同意。

師傅們進書房一般在卯時至辰時(上午八點),因為他們要參加經常舉行的早朝,還要到自己所在機構處理公務。這時學生們正好用完早餐。師傅們下課的時間一般在午時(中午十二點),最遲不超過未時(下午兩點)。師傅們走了,學生們吃晚餐(午飯)。

每天課程安排一般是,黎明時分學生進書房前,教習弓箭的諳達已先等候在箭亭,學生到後,先教習拉弓、射箭、騎馬。然後由蒙古諳達教蒙古語,再後是滿洲諳達教清文及翻譯。

早餐後,師傅教習「五經」、《史記》、《漢書》、策、問及詩、賦等漢語課,但不學習科舉文章。學生們有時還講書和互相討論。

學生在上書房,衣冠服飾要求整齊,不能隨便打扮,不能吸煙。天熱時可以摘帽、脫鞋;乾清宮那裡皇帝召見的大臣們走完了,學生們可以換紗衫,但不準解開衣帶。上書房的學生們雖都是些龍子龍孫,但遵循我國古代尊師重道的傳統,他們與師傅們的關係處得都不錯。

嘉慶帝的老師是朱珪,乾隆駕崩,嘉慶帝急召朱珪回京,二人一見面,嘉慶帝握住老師的手失聲痛哭,馬上安排他入值南書房,掌管戶部,後來又賜太子少保榮譽銜。為方便朝夕相見,特意在紫禁城西華門外為朱珪修葺了一座宅子。

道光皇帝的六子奕?少時淘氣,但很聽上書房師傅賈楨的管教。賈楨到南方出差了,奕?便無拘無束地玩起來。道光皇帝給賈楨寄信說,自你走後,六阿哥就不好好念書了。

清代皇子往往多才多藝。圖為乾隆皇子永瑢所作山水畫。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槍法奇准,平叛立功

為保持馬背民族尚武傳統,清朝皇帝對皇子皇孫的弓馬訓練一向非常重視,而且也的確效果不錯。

康熙六十一年八月初,在承德以北壩上草原(今「賽罕壩林場」)舉行「木蘭秋獮」。初次行圍的圍場為永安莽喀圍,康熙帝御火槍射倒一隻熊。黑熊伏在地上許久不動,康熙帝以為熊已斃命,便讓年僅十二歲的孫子弘曆再射,讓小孩子享受初圍旗開得勝獲熊一隻的喜悅。

不料弘曆剛上馬,黑熊突然躥起,直奔馬前。眾人大驚失色,但見這小孩從容鎮定,勒韁控馬,頗具大將風度。康熙老爺子非常滿意,回到帳中對妃子誇讚說:「看來這孩子天命貴重,比我還有福。」

以武藝高強、槍法奇准聞名的,是嘉慶帝的皇次子旻寧即後來道光皇帝。嘉慶十八年(一八一三年)九月,河南、山東、直隸等地爆發了天理教起義,攻下河南滑縣等城池,後來潛入北京城南郊宋家莊。

九月十五日一大早,天理教首領林清率二百多教眾,在宮中幾個太監的內應下,由東、西華門攻打紫禁城,其中三十多教眾進入西華門。

這時嘉慶帝正由承德木蘭圍場回京至河北薊縣白澗行宮,而皇后卻正留在紫禁城,二阿哥旻寧則正在上書房讀書。他的師傅寶興下課回家,將出東華門,正遇上賊勢囂張,官兵正在攔截。當即趕回干清門報警。

此時林清教眾已經攻到干清門前橫街的西門隆宗門,一些人試圖登上廊房,越牆打進皇帝居住的養心殿。正在上書房讀書的旻寧,聞變,立即命令侍從投入戰鬥,自己則手持鳥槍(當時的火槍),倉促上陣。

當他趕到養心殿階下,發現對面屋頂上有兩個人影,立即開槍射擊,將他們擊斃。激戰進行到中午,攻進宮中的教眾因寡不敵眾,全被捕獲或擊斃。

正在由承德避暑山莊回北京路上的嘉慶帝,聞訊極為震驚,當得知兒子已率眾平息了暴亂,深為感動,當即封旻寧為「智親王」,並決心確定旻寧為皇位繼承人。

嘉慶帝發出上諭說:「禁掖,列聖神御所在,斯時皇后正居宮內。皇次子奮力捍衛,可謂忠孝兩全。」就是說,紫禁城是咱清室歷代祖先的祖居,皇后此時恰好也在宮中。皇次子奮力捍衛,上盡忠於列祖列宗,下孝敬父母,絕對是「忠孝兩全」。

清代皇家子弟的培養教育成效是顯著的,諸皇子往往多才多藝;一直重視軍訓,是清代上書房的優長。但學校最需要的,是教授傳播當代最先進的文化和科學知識。

遺憾的是,除康熙皇帝認真鑽研過數理化之外,清朝從上書房到國子監、各地學校,沒有真正傳授近代科學技術知識,清政府起初也沒有以舉國之力發展近代科學技術。終至釀成近代歷史悲劇。

(作者為中國歷史文化學者、北京市檔案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公網 的精彩文章:

蔡政府「病」了,而且「病」的不輕
阿根廷迎來生死戰 梅西會創造奇蹟嗎?

TAG:大公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