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從營養液到戰略金屬:鉬元素現形記

從營養液到戰略金屬:鉬元素現形記

通過三年不懈努力,鉬元素終於在科學家們的相互合作的研究中現形!

1958年,紐西蘭某牧場牧草枯黃,遍地萎死,牧民們叫苦不迭。但是,驚奇地發現橫穿牧場的一條道路邊,卻長滿了茂盛的綠草。科學家對綠草帶進行觀察並帶回樣品進行實驗,終於找到答案。原來,牧場東邊的礦工們上下班抄近路橫穿牧場,鞋上的金屬粉掉在地上,讓枯草變綠了。科學家就把這種金屬粉溶進了肥料,讓牧民灑到草場。不久,枯黃的草場變得綠油油。

綠草如茵的紐西蘭牧場。(網路圖)

科學家們進一步研究發現,這種金屬元素是生物營養液配置的基本元素,植物生長、人體都離不開它。另一方面,它在工業、軍事等方面都有很大用途,已被多個國家列為戰略金屬。其實,這種金屬元素的現形,是科學家們密切合作、攜手共進的結果;它的大範圍應用,則與戰爭相關……

慧眼識出新元素

「這東西既不是石墨,也不是鉛,為什麼要叫它molybadenite(鉛的希臘名)呢?」1779年的一天,瑞典科學家舍勒在實驗里,一邊仔細研究軟的黑色礦物molybadenite,一邊自言自語。舍勒是當時知名的科學家,他不但發現了氧氣,對其他氣體都有深入研究,還喜歡研究礦石,發現了白鎢礦。

化學家舍勒(網路圖)

原來,molybadenite與方鉛礦、石墨都很相似,歐洲各國商人把它們混淆著售賣,不少市民用還它代替石墨製作鉛筆芯。認真觀察molybadenite、方鉛礦和石墨後,經驗告訴他:這幾種東西雖然外觀相似,但硬度、光澤等各有不同,應該含有不同的元素。

猜想對不對,實驗來證明。舍勒在實驗中發現,硝酸與石墨相遇時完全不起化學反應,硝酸與鉛反應生成硝酸鉛、氧化氮和水,而硝酸與molybadenite化學反應後生成硫酸和一種白色固體。這種白色固體很難溶於水,顯然不是硝酸鉛,那它是什麼呢?

為了弄清這種白色固體,他找到同為化學家的好友貝格曼。貝格曼是烏布薩拉大學化學分析教授,雖然沒直接發現某種元素,但培養了一大批對化學元素的發現做出貢獻的學生,其中包括發現鎢元素的德魯雅爾兄弟、發現錳元素的甘恩、對molybadenite感興趣的埃爾姆等。

還原命名又三年

未知元素是什麼?為了找到答案,他們用爐子對molybadenite進行還原。可惜爐火最高溫度才500多度,molybadenite根本不為所動,三年實驗都沒有成功。

輝鉬礦(網路圖)

眼見研究無果,舍勒把白色固體寄給貝格曼的學生、瑞典化學家埃爾姆。埃爾姆的另一身份是礦場場主,擁有多個實驗用的高溫爐。讓他把molybadenite和炭粉混勻,再與亞麻仁油一起調成糊狀,最後放進密封的坩堝里用大火進行煅燒。亞麻仁油被炭化後,產生上千度的高溫,從而把白色固體還原成銀白色的金屬粉末。

「這金屬的熔點居然達2600度!」埃爾姆盯著高溫儀錶,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立馬讓人通知舍勒。舍勒來到埃爾姆處,簡單交流後,他們一起重複做了還原molybadenite的實驗。為了便於記錄和傳播,舍勒決定為這種銀白色的金屬取個名字。聯想到此前人們稱含此未知元素的礦物叫molybadenite,舍勒決定將它命名為Molybdenum,元素符號為Mo。若干年後,中國科學家將它譯成「鉬」。

通過三年不懈努力,鉬元素終於在科學家們的相互合作的研究中現形!

一波三折建奇功

被科學家們慧眼發現的鉬元素,真正運用到生產中已經100多年後的事兒了。因為它與鈦、鎢等戰略金屬一樣,工業生產對它的純度要求很高,而提純難度很大。1893年,科學家莫思森通過炭和三氧化鉬進行高溫反應,終於製得純度達96%的固態鉬。

固態鉬率先被運用于軍事中。由於鉬的強度很高,熱膨脹係數低,導熱性能強,固態鉬被加入到合金鋼、不鏽鋼等合金中,用於製造各種軍事設備;固態鉬做成的純鉬絲則被用作高溫電爐和切割加工的材料。

一戰期間,鎢的用量劇增,遠遠滿足不了戰爭。科學家們發現鉬比鎢輕一半,強度比鎢更高,於是用鉬代替,用於製造戰艦、火炮內膛等。鉬元素第一次大顯身手。

有趣的是,一戰結束後,隨著戰爭的減少,鉬需求量也銳減。科學家們開始探索鉬及其化合物的新用途。他們發現,二硫化鉬的分子顯層狀結構,層與層之間易滑動,因而它可以作固體潤滑劑。這些效果超過潤滑油脂的二硫化鉬潤滑劑,被廣泛運用於機械工業和航空航天領域。

運用於機械工業的二硫化鉬潤滑劑。(網路圖)

通過20世紀50年代末的紐西蘭牧草事件,人們認識到鉬是植物必需的元素。科學家們進一步研究發現,鉬也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可用於配置人體營養液,心臟的肌肉中含有一定量的鉬,它與一些酶共同維持心肌的能量代謝。換言之,心肌梗塞患者的病因之一就是心臟肌肉缺乏或缺少鉬。據專家研究,鉬含量較高的食物主要有大豆、牛肉、葡萄等。自此,鉬元素在醫學領域也佔了一席之地。

戰略金屬倍珍貴

二戰爆發後,鉬元素再次大顯身手,被當作合金材料用於戰艦、裝甲車等武器製造中。

鉬元素真正被各國重視是在二戰後。鑒於鉬在製造軍工武器方面的特殊用途,戰後各國紛紛將其列為戰略金屬,並建立相應的戰略礦產儲備制度給予保障。

之所以各國建立鉬礦產儲備制度,還有一方面原因是鉬在地殼中的含量極少。作為典型的親銅元素,鉬主要存在於以二硫化鉬為主要成分的輝鉬礦中。前文舍勒所研究的molybadenite就是輝鉬礦。全世界的輝鉬礦主要集中在中國、俄羅斯、加拿大等地,全球鉬資源儲量約為1100萬噸(2015年)。

世界鉬資源量分布圖。(網路圖)

作為全世界最大的鉬資源國,中國的鉬資源量佔全世界總量的40%以上。儘管如此,我國政府早就認識到鉬的重要性和鉬資源的有限性,並加強對它的有效管控。2007年,我國政府對鉬、銦等重要元素進行出口限額規定;幾年後,又將輝鉬礦納入保護性開發的特定礦種。

相信通過科學家們的更多研究,鉬元素必將得到更好的開發和利用!

【參考材料】

1、文章《鉬資源儲量分布及產量情況》,來源於金屬百科。

2、論文《我國鉬資源現狀及鉬的冶煉分析》,來源於《雲南冶金》2014年4月。

作者:魏德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蝌蚪五線譜 的精彩文章:

地球磁場翻轉越來越頻繁
「瓷娃娃」是怎麼回事兒?

TAG:蝌蚪五線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