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戰場屍橫遍野,六大處理辦法,其中一種很噁心,最好別看

古代戰場屍橫遍野,六大處理辦法,其中一種很噁心,最好別看

相比於現代打仗,拼的是國力和科技,古代打仗,拼的就是人,刀槍劍矛,短兵相接,人與人之間拚命。一場戰爭下來,死屍滿地,血流成河。這麼多死屍,古人是如何處理的呢。主要有以下五種方法。

1、放任不管,白骨無人收。

打完仗後,軍隊需要修整,繼續下一場戰爭。官兵們沒有那麼多時間,去清理戰場,只能放任不管。替他們清理的,有野獸昆蟲。誰也說不準,下一場戰爭中,自己的命運,和戰場上死去的人一樣。放任不管這種做法,容易滋生疾病瘟疫。雖說是最常見,卻隱患極大。

2、挖坑掩埋

挖坑的方法,簡便又經濟,同時不用費多少人力。比之暴屍,一則能體現對死都的尊重,講究入土為安。二則可以防止瘟疫蔓延。但是這種方法,發展到後來,就產生一些非常不人道的做法。長平之戰,四十萬降卒,被全部活埋。這可是還在呼吸的,活生生的人啊。類似的,項羽也曾坑殺過二十餘萬降卒。

3、一把大火,乾乾淨淨

火葬是將戰死的屍體,集中起來,澆上火油,一把大火焚之。這樣的做法,是最省人力,也最為經濟的辦法。但是,在中國,人們還是認同土葬,因此,這樣極有可能引起敵方將士的誤會,以為這是侮辱。

4、將屍體堆疊的京觀

京觀又叫武軍,在殺死敵軍將士後,收集他們的屍體,堆疊起來,做成一個又高又大的形似金字塔的土堆。這樣做的目的,是為經炫耀戰功,另外也是對敵方的一種威懾。最早關於京觀的記載,見於《左傳》。

5、屍體充做軍糧

明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記載有人肉可食。在中國古代,迫於饑荒,史書中關於人吃人的記載。將戰場死屍充作軍糧,也是不得已的辦法。因為糧草供應跟不上,戰士們飢餓難耐,戰馬被吃光了,野草被啃完了,只能先吃敵方將士的屍體,用以充饑。再後來,估計敵方的屍體吃完後,就開始吃自己人的屍體。然後,就是活著的人們互相吞食。生存成為士兵們活下去的本能動力。如果哪支軍隊吃過人肉,想來敵軍沒打仗,都會被震懾。《三國志·魏書·程昱傳》有一段這麼說:「初,太祖(曹操)乏食,昱略其本縣,供三日糧,頗雜以人脯」

除了以上的五種方式外,還有一種,那就是在海上作戰的軍隊,死亡後,因地制宜實行海葬。還有古代一些將軍,將死屍的頭割下來,用來炫耀戰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品歷史 的精彩文章:

水刑究竟有多麼殘忍?別以為是簡單的洗臉,嚴重到被國際公約禁止

TAG:一品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