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呼籲各國通力合作共同應對全球失衡挑戰
圖片來自網路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的2018年《對外部門報告》中,公布了對美國、中國、德國、日本等全球29個主要經濟體和歐元區整體經常賬戶收支狀況的最新評估結果。IMF認為,全球各經濟體外部失衡持續可能加劇貿易緊張局勢,導致金融環境收緊加快,對全球經濟構成威脅。IMF呼籲各國通力合作,共同應對全球失衡挑戰。
報告顯示,國際金融危機後,全球經常賬戶順差和逆差有所收窄,並在過去5年中保持相對穩定,約為全球GDP的3.25%。但分析表明,這些全球收支中約有40%至50%屬於過度收支,並且越來越多地集中在發達經濟體。報告指出,全球失衡持續存在助長了保護主義情緒,保護主義政策升級直接損害各國經濟發展和全球經濟增長。報告建議各經濟體避免採取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因為這不僅會傷害本國和全球經濟增長,而且對糾正全球失衡並無幫助。各經濟體應當通過完善多邊貿易體制來推動貿易自由化,解決貿易爭端。
IMF經濟顧問兼研究部主任莫里斯·奧伯斯費爾德在IMF官網發表署名文章,呼籲各國警惕全球失衡帶來的危害。他指出,合理範圍內的順差和逆差不會產生問題,而且對經濟發展有利。例如,經濟增速較快且人口結構較為年輕化的經濟體需要為經濟增長投資,因此會擴大進口並借入資金來彌補經常賬戶逆差,更好地利用外部資源。相比之下,經濟較為發達且人口老齡化的國家需要儲蓄,以便為勞動者退休做好準備,因此會出現順差,並向逆差國提供貸款。但是,經常賬戶收支如果高出經濟基本面和適當經濟政策所對應的適宜水平,就會出現過度外部失衡(包括順差和逆差),這不僅會破壞各經濟體自身的穩定發展,還會給全球經濟帶來風險,這已在多次金融危機中得到了證實。
莫里斯·奧伯斯費爾德認為,美國的擴張性財政政策可能增加該國的經常賬戶逆差,導致世界其他地區的順差相應擴大,並使美國貨幣政策正常化的步伐加快。全球金融環境將隨之收緊,將對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產生破壞性影響,對那些已經承受一定壓力的較脆弱經濟體打擊將尤為嚴重。各國都應以穩定且有益全球增長的方式來減少經常賬戶過度失衡。報告分析顯示,從實際有效匯率來看,人民幣匯率和歐元匯率與經濟基本面大體一致;美元匯率被高估,這與美國經常賬戶逆差較大有關。
當前,許多國家都接近充分就業,且公共預算中的操作空間非常有限。莫里斯·奧伯斯費爾德建議,各國政府應預留足夠的貨幣和財政政策緩衝空間,擁有大量經常賬戶順差的經濟體應通過增加國內基礎設施投資和完善社會安全網來提升國內消費,擁有大量經常賬戶逆差的經濟體則應減少政府借貸,增加儲蓄,通過結構性改革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競爭力。
莫里斯·奧伯斯費爾德認為,所有國家都應努力重新推動貿易自由化進程,同時實現多邊貿易體系的現代化。這些努力雖不能立竿見影地減少經常賬戶失衡,但卻能夠對提高生產率和社會福利產生巨大的積極影響,減少因經常賬戶失衡引發貿易保護主義的風險。
(經濟日報 記者:禹洋 責編:李苑)
※紡織業智能製造發展正加速
※沙特冰島賽後旅遊熱度漲幅超300% 世界盃帶火了這些國家
TAG:經濟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