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學術大赴任!台積電新任技術掌門人曝光,晶元產業人事地震
「晶圓代工教父」、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退休不到兩個月,欽點的兩位「繼承者們」:董事長劉德音、副董事長兼總裁魏哲家,一肩扛下領航「晶圓代工霸主」這艘巨型航空母艦的重責大任,而進入「新台積電時代」之後,近來更傳出下半年將啟動新一波人事改組的消息,公司管理型態將正式從「集權」走向「分工」。
張忠謀寫下半導體產業的傳奇扉頁,創下的歷史與標竿難以被超越。在多年前、他還掌舵台積電之際,很多內部重要幹部曾說過「要與董事長共同進退!」。
圖丨張忠謀
然而 2017 年 10 月他無預警丟出將於今年 6 月交棒的「退休宣言」後,又傳出他心系公司未來的運營和人心的穩定,希望多數公司的重要骨幹都能在他退休後繼續留任,協助台積電繼續踏上星辰大海的征途。不過,依然有少數幹部「萌生退意」。
也就是因為如此,在所謂的後張忠謀時代,或者更精準的說法是「新台積電時代」, 除了目前看來已經上位的兩位接班人外,新一波更大規模的接班梯隊也正在快速集結中。
台積電「CTO」人選向外借將,由斯坦福大學教授出任
業界預期,在張忠謀的「強人領導」時代結束後,整個集團將從「集權」走向「分工」,這也是他一手交棒的安排,將兩位「繼承者們」的權力分工化,另一方面,這也意味著這樣規模的企業已經不是單一繼承者可以獨自領航的。
在張忠謀退休後,台積電的人事重組持續進行著。首波人事變動已經啟動,CTO孫元成即將退休,接任者已經到台積電報到,就等台積電正式對外公布該消息。
業界透露,台積電在新任CTO人選上沒有從內部拔擢,而是意外地向外借將,由在學術界擁有高度知名的美國斯坦福教授黃漢森(Philip Wong)出任。
圖丨斯坦福教授黃漢森(Philip Wong)
黃漢森在 2004 年加入美國斯坦福大學擔任電機工程學系教授,直到 2018 年 7 月加入台積電擔任 CTO 一職。在此之前,他曾於 1988 到 2004 年期間服務於 IBM 的華生研究中心(IBM TJ Watson Research Center),且他也是國際電機電子學會的會士(IEEE Fellow),在產業界和學術界都有資深歷練。
關於黃漢森,熟悉他的友人評語是:雖然出身學術金字塔頂端,但處世圓融,專業能力強且與人為善。黃漢森在業界和學術界擅長新型態的存儲技術研究,包括台積電、三星、GlobalFoundries 等半導體大廠都將在 40 納米、22 納米工藝以下導入嵌入式磁阻式隨機存儲內存技術 eMRAM,或是嵌入式電阻式內存技術 eRRAM,取代傳統但面臨瓶頸的的 eFlash 技術。
半導體巨擘從「集權」走向「分工」一波波人事改組降臨
除了 CTO 的變動外,還傳出台積電將在現任副董事長兼總裁魏哲家的主導下,啟動一次全新人事改組。
圖丨魏哲家
業界透露,人事改組的最後名單還未確認,但有幾個方向在進行,包括新一波的人事晉陞,被點名的有運營兼 12 寸副總王建光可能接過包括 12 寸和 8 寸所有生產運營兵符,是下一波資深副總的晉陞人選。
在研發團隊上,除了新來的黃漢森接棒孫元成的 CTO 職務外,業界也點名現任的研發兼技術發展副總王英郎,可能會重回執掌 12 寸廠的生產管理領域。其實,他原本就是掌管台積電生產重鎮台灣南科十四廠出身的「管廠悍將」,因為表現優異被拔擢到新竹總部歷練研發單位。
另外,負責台灣中科 12 寸廠,且表現十分優異的資深處長廖永豪也在這一波被點名的晉陞名單中。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台積電是魏哲家和劉德音雙接班人出線,但以工作的分配上,劉德音主要是對董事會、投資人等負責,以及擔任公司最後決策的把關人,換言之,魏哲家才是實際主管台積電實質運營面的人,當然這樣的決定,也是把劉、魏的個性特質納入考慮。
圖丨劉德音
相關者透露,幾個月前台積電內部出現一種說法,就是晉陞一位首席運營官(COO)來協助魏哲家處理公司第一線上的各種大小事,業界紛紛點名是在台積電各廠之間頗具威望,有「秦公」之稱的營運兼產品發展資深副總秦永沛,但不知是何原因,該決策已被否決。
關於這次台積電在 CTO 人選中向學術界借將,業界分析,如此至關重要的職務,會選擇一個在學業和業界都具有威望的人士出任,才能鎮住公司的研發團隊,在沒有張忠謀的台積電時代中,能進一步穩定軍心。
FinFET 之父胡正明 曾是台積電首任 CTO
說起台積電的 CTO 一職,不能不提胡正明,他正是現在英特爾(Intel)、台積電、三星等所有半導體大廠都視為主流技術、續命摩爾定律(Moore"s Law)的鰭式場效電晶體 FinFET 發明人,也被稱為 FinFET 之父,他曾於 2001 ~ 2004 年期間擔任台積電首位 CTO。
圖丨胡正明
胡正明在半導體產業的成就享譽國際,但他除了早期 1995 ~ 2003 年期間創立 Celestry Design、長年擔任存儲公司 SanDisk 董事,以及 2000 年初短暫擔任台積電 CTO 之外,他有超過 40 年的時間都在學術界發展,擔任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的教授,由此可知,台積電在 CTO 的選擇上,對於學界人士也是特別有好感。
研發團隊作為台積電的「心臟」,向來都是不好」擺平」的一個部門。從歷年來台積電兩位研發大將故事,就可窺知一二。而這兩位大將都與中芯國際有關,其中一位正是現任中芯國際獨立董事:人稱「蔣爸」的前台積電研發執行副總蔣尚義。
研發部門是半導體大廠「心臟」掌舵者要能在各方都鎮住團隊
曾在 2005 年宣布交棒的張忠謀,在 2009 年回歸第一線重披 CEO 戰袍後的第一項重要決定,就是把已經在 2006 年退休的蔣尚義找回來重掌研發兵符,這其中的關鍵就是要擺平山頭林立、個個都是強將的菁英部隊,因為蔣尚義無論是資歷、輩份,還是能力、威望等,都足以鎮住所有人。
圖丨蔣尚義
之後,張忠謀曾在 2012 年為台積電安排第二次交棒計劃。在 CEO張忠謀底下設置三位 COO 的全新組織架構,從運營、研發、業務三大領域分別欽點一位運營官出任,當時分別為研究發展執行副總的蔣尚義、運營執行副總劉德音、業務開發執行副總魏哲家,這是蔣尚義在台積電時期,最接近接班的一次。
不過,被業界稱為「無欲的舵手」的蔣尚義在 2013 年選擇台從積電第二次退休,等於是自動退出「接班人梯次」。只是,沒想到蔣尚義退休的三年後,在2016 年出乎業界意外的接受了中芯國際的邀請,出任獨立董事,當時業界流言紛紛,但當中真正的原因,恐怕只留在蔣尚義自己的心中。
台積電的研發部門另一個轟動半導體武林的故事,當然是與中芯國際現任聯席 CEO 之一的梁孟松有關。傳聞當時台積電的研發部門人事山頭林立,各方勢力都擺不平,因為有蔡力行掌權時期請來的台大物理系學長羅唯仁(現任台積電研發兼技術發展資深副總),又有孫元成,種下當時梁孟松出走,投奔三星的關鍵原因。
圖丨梁孟松
有了這些前車之鑒,台積電在技術研發掌舵者的遴選上,會格外的重視「平衡」問題,因此這次才會找來美國斯坦福大學擔任教授的黃漢森出任,借重的就是他的專業素養和圓融處事的特質。
雙CEO制度猶如「兩個太陽」暗藏人事角力風險
當初張忠謀為台積電設計「雙CEO」制度時,外界曾以「兩個太陽」來形容該制度,暗喻潛藏日後可能出現人事鬥爭的風險,在他仍主掌大權時曾多次強調:台積電只有一個太陽(暗指張忠謀自己)。
儘管他現在瀟洒退休、享受人生,最近一次的公開露臉也表示,仍是心繫台積電,且目前競爭增多,國際局勢又極度緊張,他也常常捏一把冷汗。
這樣的「雙CEO」制度也為半導體產業開了先河,包括中芯國際、聯發科、聯電等大廠都紛紛採用該制度,當然這也顯示出現今的產業環境越來越複雜,單一人選可能難以應對快速的變遷,必須採用分工制,也許要等到下一個「超級強人」出現,這種「集權」領導方式才會被重新拾起。
圖丨台積電短期內還難以擺脫掉張忠謀的光環
這一年來,全球半導體產業高層持續大地震。前高通執行董事長 Paul Jacobs 因博通的收購事件遭到撤換; 英特爾前執行長 Brian Krzanich 因緋聞下台; 德州儀器(TI)前執行長 Brian Crutcher 因違反公司內規上任不到兩個月就主動請辭,國內也有原工信部司長刁石京出任紫光集團聯席總裁等變動。
我們正處於一個「變動」的年代,這也隱含著「新格局」的降臨。眼前所見的是移動通訊霸主高通的後繼無力、晶元霸主英特爾的新技術 10 納米一直難產、併購狂人主導的博通崛起,國內晶元產業也正要迎接一波波高端技術的追趕挑戰,以及來自美國等其他國家的競爭壓力。
亂世出英雄,沒有變動就沒有洗牌,這一輪戰役誰都有出牌機會,但要出奇制勝,就看主事者的心態、技術打底的功力,以及在企業經營格局上,是否擁有能戡破當前亂局的洞見,再決定出哪張牌、打哪條路。從這一波全球半導體大廠的高層人事大地震開始,出牌的人變了,牌路也會變,所以,可以預見的是,全球晶元產業即將迎接一場招數多、變數更多的全新變局。
※Arm建網站怒懟RISC-V被打臉,開源處理器架構已對Arm產生巨大威脅
※小米、高通押寶的下一個AI風口:改造機器聽覺
TAG:DeepTech深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