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尾忠則 看了畢加索的畫,我就像從一隻豬變成了精裝火腿罐頭
橫尾忠則,你也許會從很多地方看到過他的名字,比如朝日啤酒的設計海報,披頭士演唱會的海報,又比如細江英公為三島由紀夫拍攝的攝影集《薔薇刑》的設計,還有寺山修司實驗劇團的舞台設計中,後來我們又曾在各種展覽中多次看到橫尾忠則的繪畫作品,橫尾重則形容自己的人生每十年便會以傷病為徵兆,展開完全不同的轉變,每次轉變的未仆都不能停止他的腳部,他像一個真正的武士,無所畏懼的前行著,究竟橫尾忠則的正體是什麼,也許就像三島由紀夫對他的評價一樣,「在橫尾忠則內心幽暗的深處,不是一個不斷退縮轉往內心的瘋狂世界,而是一片遼闊充滿訕笑的樂土。」
1936年出生的橫尾忠則,現年82歲,他的人生可謂比小說還要精彩,職業生涯的開端始於一個舞台設計師,後來通過設計商店包裝和商會海報進入到設計行業。
1960年,橫尾忠則得以進入日本乃至世界平面設計圈都側目的日本設計中心,早期他總是清閑無事可做。下班用情色電影來排解焦慮,投向感官世界以尋求慰藉,這段獨特的「青年回憶」,卻也形成其日後作品風格的某些基因。
1969年橫尾忠則曾為約翰·列儂與小野洋子《戰爭結束,就看你了!(War Is Over! If You Want!)》演唱會海報做設計,並被邀請至演唱會現場,獻唱歌曲《綱走番外地》。」由於五音不全,亂編歌詞,被台下學生觀眾扔煙霧彈和垃圾。現場一度失控,最終窘迫地跳窗逃走。
橫尾忠則與寺山修司關係密切,並共同創立實驗劇團「天井棧敷」。兩個身染怪癖的人,在交往中也鬧出諸多笑話。因為新奇,橫尾忠則曾將寺山修司家電話答錄機唱歌錄滿。在他的自傳中提到這件事時,橫尾說 「我不知道電話有留言答錄功能,嚇了一跳,可能是因為有趣,所以我打了好幾通電話並對著答錄機唱歌……一時興起太過興奮,有幾通電話就像是狂風巨浪在怒吼一般,還唱了西鄉輝彥的《星星的弗朗明哥》。」
1968年橫尾在紐約體驗了吸食大麻。他說吸食大麻的感覺如同吃了毒菌子一般,幻覺中自己變成了耶穌,並對在場的美國人發表世界和平的演講:「用我們的手改變世界的時刻已經到來。」他還覺得自己變成一件和服,被一位男子穿在身上。回國後橫尾將大麻體驗傳授給設計師朋友及川正通,及川後來曾因懷疑持有大麻被警方拘捕。
1970年,橫尾遭遇交通事故。修養期間,他被喬治·亞當斯基的書籍洗腦,開始關注UFO,並連續十年向天空傳送意念,企圖召喚外星人。後來在他的很多創作中都有UFO的元素。
橫尾忠則在設計領域取得的成功讓他享譽世界,1968年,橫尾忠則的設計作品參加了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的「Word&Image」的展覽。4年後,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為他舉辦了個人展覽,將這位日本平面設計師引向了國際舞台。橫尾忠則逐漸被西方世界所知悉,並被譽為 「日本的安迪·沃霍爾」。
但在1980年,橫尾忠則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觀看了畢加索的回顧展,這場展覽徹底改了他的人生軌跡。正如他本人所言, 「走進展覽前,我是一位平面設計師。走出展覽後,我就是一位藝術家」。他隨後發表了 《畫家宣言》,宣稱自己將從設計行業 「退休」,轉向繪畫創作。我們可能無法與橫尾忠則走進同一個展覽現場,也無法感受他所感受到的畢加索作品的震撼,究竟為什麼橫尾忠則放棄了他獲得職高評價的設計而轉向繪畫,這個藝術頑童眼中的畢加索又是什麼樣子的呢?現年82歲的橫尾忠則為你還原1980年他所看到的一切。
橫尾忠則
是畢加索展覽排起的長龍讓我成為了畫家
橫尾忠則與畢加索之間有很深的羈絆,特別是在1980年,MoMA舉辦畢加索展覽時,您以此展覽為契機發表了《畫家宣言》。
橫尾:是的,像那種規模以及精彩程度的畢加索的展覽從那以後幾乎沒有,在展覽中也展示了畢加索很重要的作品《格爾尼卡》,當時這幅作品還沒有被歸還給西班牙,而巴黎的畢加索美術館也還未開館。
當時展出的作品非常多,使用了整個MoMA展館進行了展示。
橫尾:據說當時的展覽包括素描作品總共有1000幅作品,整個MoMA都是畢加索的顏色,當時在展館附近似乎是有慶典活動,周圍到處都是人,但進入美術館之後一樣不得了,人山人海,前面的人不動的話後面的人根本無法進行觀看。
這種氛圍就好像《蒙娜麗莎》來到日本進行展出一樣吧。
橫尾:是這種感覺,但也正是拜這樣的觀展經驗所賜,我才決定向繪畫轉變。
為什麼呢?
橫尾:因為前面的人不動嘛,所以在原地不動的時候只有一直盯著畫看,我會觀察畫面中各種細節,比如這些繪畫都是並排排列的,然後每幅畫上面都有日期,仔細看你會發現這些畫的日期相隔幾乎都是一天左右,我所驚奇的不是畢加索創作的速度是如此之快,而是他昨天畫的畫與今天畫的畫的樣式完全不同,當發現這個不同的時候,我開始覺得「繪畫這樣畫才對啊。」
其實我在十幾歲的時候是以成為畫家為個人意志的,總是聽人家說 「畫家的畫沒有主題和風格是不行的。」「作品要有作者性。」但這些話都是廢話,畢加索就沒有這種所謂的作者性,他的作品是逐漸將自己釋放出來的。
當時,我還在做平面設計,以一種極其任性的狀態,但當我看到了更加任性的,任性到無所謂的畢加索的繪畫時,我意識到再這樣下去是不行的,如果不是畢加索的繪畫,我可能無法理清我的思考方式和工作方式。
這之後,我對平面設計的熱情逐漸消減,相反的想要畫出「新繪畫「的心情卻與日俱增。說句玩笑話,就好像是進入美術館前還是一隻豬,但從美術館出來的時候已經變成了精裝的火腿罐頭了。(笑)一直以來我都認為平面設計是我的天職,這一生都將從事這項工作,但在美術館中,這種想法逐漸開始產生變化,到我出來的時候,就好像變成了火腿或者是香腸之類的感覺。
真是有趣的比喻。
橫尾:在日本似乎形成了一個不成文的規定-「變化就是唯利是圖。」但畢加索卻不是,在他的世界裡,變化就是生命,並且在他的創作生涯中,他也在不斷不斷地改變自己。我從他不斷改變的作品中似乎獲得了某種啟示。那時我45歲,對我來說轉型也好像變得有些晚了,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但我那時想,如果現在不做可能就再沒有機會了,再轉過頭想想,45歲開始轉型做藝術家的不是還有讓·杜布菲和亨利·盧梭么,這也給了我很大的勇氣。
所以45歲說不定是一個人生的重要轉折點,另外我和畢加索還有一個很奇妙的故事,1972年我在MoMA舉辦個展,同時期畢加索和馬蒂斯的展覽也將舉行,而我們展覽開幕的日期是同一天。這樣說起來,好像有點是我擅自將我和畢加索聯繫在了一起呢,但畢加索和馬蒂斯的展覽2個月之後就結束了,我的展覽因為受到了好評,展期被延長了,最終展示了4個月的時間。
折服於畢加索作品的自由性
觀看畢加索的作品時,你想到了什麼?
橫尾:事實上,我是無法平靜地區觀看畢加索的繪畫的,我的情感總是會先行一步,也許這樣說有些誇張,但在觀看他的作品的時候,我似乎是在直面「如何生存?」的問題,當然這或許也因為我在觀看的時候欠缺冷靜的思考,因此而產生了這樣的問題。我無法去思考一些比如「這裡原來是這樣畫的啊。」之類的問題,因為我的眼睛和頭腦沒有連接在一起,似乎頭腦是無法思考的,而相反是身體在思考,身體在對我下達命令一般。
畢加索的創作是非常自由的,他的生活方式也是如此,那你是否嘗試過違背自己的生活方式?
橫尾:是啊,畢加索是那麼的自由,所以我沒有想過要像畢加索那樣畫畫。我是因為去看了畢加索的展覽然後才決定當畫家的,那麼相信應該也有人會說是從畢加索的作品中受到了某些影響。但其實不是的,這些都來源於畢加索的生活方式,畢加索的自由性、作品的適當性,策略性、剽竊主義、欺騙手法,我們是被這些東西所擊中的。
在美術館的收藏中,有著畢加索十幾歲,二十幾歲以及80歲以後的幾個不同人生階段的作品,我個人覺得畢加索晚年的作品更為有趣,你怎麼看待他晚年作品中的自由性?
橫尾:畢加索是在91歲的高齡去世的,那麼那個時候我想畢加索應該是像小孩子一樣在畫畫。所以他應該是在80多歲的時候,其創作生涯就已經結束了,雖然畢加索本人不見得會這樣認為。但人在90多歲的時候,都是像小孩子那樣,充滿了純粹的質樸的精神,在人生的最後,畢加索也應該是想要變成小孩子那般,儘管實際上他不可能變成小孩子。
橫尾忠則先生最近出版了《創造&老年》一書,這本書主要描寫的是你晚年的事情,如果與同年紀的畢加索麵對面的話,你會是什麼感覺?
橫尾:我想我永遠也不可能成為畢加索那樣的老人,對於他那樣強大的老人來說,我還是一個弱小的老人。
變成老人之後,時間變得總是不夠用,前兩天我剛剛過完了82歲的生日,變成老人真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我所有的野心慾望願望夢想執著都好像消失了。年輕的時候這些東西曾是我們的力量,讓我們去創造一切,但當我步入80歲行業,社會概念逐漸淡泊,什麼事情好像都變得無所謂了,這種想法在我50歲的時候沒有出現,雖然感覺當時沒有還是很好的,但如果沒有到80歲可能我永遠也無法獲得這樣的心境,但我看畢加索的作品,也許他是在更早一些時期就產生了這樣的心境,也許在他30,40歲左右就已經變成了老師,或者更誇張一些說,20歲的時候他已經有老人的這種豁然了。
所以說,能夠早一些像老人一般看得開是很重要的,小林秀雄在59歲的時候曾說「如果以年輕人的思考方式去進行思考的話,那麼好不容易到的這個歲數豈不是沒有價值了。」他說這話的時候是59歲,但已經有這種意識了說明他要比這個年紀更早就有了老人意識,老人的意識其實說得簡單一些就是已經不在意其他人的眼光了,我過了80歲才離開始接近這種狀態,但畢加索很早就有這種意識了,這種意識說是老人意識其實也可以說是孩童意識。
橫尾忠則先生也曾出版了《傻瓜修行》,傻瓜也是一個關鍵詞嗎?
橫尾:變成傻瓜的意思是從社會普遍的想法以及規範中脫離開來,當你開始脫離出來的時候也許會有人說你是傻瓜,但不這樣做的話是無法對人世間的事情產生出悟性的,比如說在美術的世界中,總是有「某某的某個時代很好」這樣的判斷,但這種完全是廢話,用這樣的方式去看繪畫的一個切片是什麼都看不到的,所以試圖只用學術知識和教養來學習繪畫是完全沒用的。
從畢加索的影響中逃脫出來
如果能夠與畢加索相遇的話,你覺得會是一種什麼感覺?
橫尾:我曾經覺得如果遇到了畢加索應該是很傷腦筋的一件事,但現在這個年紀,覺得也許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
形容與畢加索相遇會傷腦筋的,除了和他相遇的女人之外,我想應該也只有橫尾先生您了。(笑)
橫尾:女人的事情,應該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這樣的煩惱的吧,但我想應該不是我一個人是畢加索的受害者哦,不過大家也只能認定這是一件幸福的事吧。
您提到了您在看畢加索作品的時候,腦以及身體的活躍,我看您的作品的時候也會覺得動腦思考您的畫作很有樂趣,從作品中可以感受到情感的湧現,而我的思緒也如泉水一般不斷地湧現出來。
橫尾:我的作品,可能同一天畫的作品也是截然不同的兩種繪畫風格,這一點也許是活用了畢加索作品的原理、原則。我至今也沒有固定的風格,時常是昨天的畫和今天的畫完全不搭邊。
也許也是因為我並不是美術院校畢業,現在的美術教育中,都希望學生能夠儘早確定自己的製作方向以及確定的主題,如果不這樣做的話老師會告訴你無法獲得業界的評價,但在我內心,其實早就將外界的評價拋棄了,雖然確定了一定的方向被認可之後再堅持這樣的創作就好了,但我本身的情況是,我會很厭惡被評價,對於評價是一種本能的反抗,這種反抗也許是從畢加索處獲得的影響。
但橫尾先生的繪畫正是因為沒有被束縛在同一風格中,因此在看畫作之前也會特別期待,也會畫更多的時間去看,那麼您的作品中就沒有一幅繪畫是相似的嗎?
橫尾:同一風格的繪畫也是有的,但我一個時期最多能持續2-3個月,一旦我的表現主題發生了變化我的表現方式也會發生改變,最近我每天的風格都不同,上午的畫和下午的畫就會產生區別。
好像是有多重人格一般。
橫尾:與其說是多重人格,不如說是沒有任何一個固定人格?我也有不知道畫什麼的時期,在完成一幅畫的時候,我會像是關係者以外的人一樣覺得說,原來還可以這樣畫畫啊,以他人的目光去觀察作品我覺得是非常有趣的,當我捨棄評價之後,我的繪畫也不會有發展成那種藝術至上主義的可能性。
但令我比較震驚的是,當我試圖想要畫一些不一樣風格的畫時,還有人會看出來某一幅畫是橫尾忠則畫的,反倒是「這是誰畫的?」這樣的反饋才會讓我知道我又一次做出了和自己風格不同的東西,因此我總是會有一種不安,覺得我的畫還是會被一些人認出來,我覺得作品如果能夠達到一種它似乎不屬於任何人,沒有任何人的印記的狀態是最好的,但我總是達不到,也許我死了以後我的作品才能達到這種不屬於我的狀態,但現在我還活著,可能永遠也達不到了。
畢加索在去世之前一直堅持不懈地創作,這一點我覺得您和畢加索很相似,即便是高齡了也還在創作。
橫尾:因為是畢加索,所以畢加索做什麼都很畢加索,就算只畫一條線也是畢加索,所以我覺得在後期他其實是在與自己戰鬥,即便不是畢加索也想要畫一條線,也許他是抱著這樣的想法而創作的,那麼也正是這種想法又創造了新的畢加索。
畢加索應當是有驚人的自控力的,但同時他又是非常自我的,但在藝術的世界中,如果沒有很強烈的自我性是不行的。在「Post-Picasso」展覽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藝術家對畢加索表示的尊敬,比如安迪·沃霍爾,賈斯培·瓊斯,我的作品也在展覽中出現了。對畢加索的致敬也構成了更為立體的畢加索,在其他藝術家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不同的畢加索,如果只是對畢加索一五一十地描繪出來那才不是真的畢加索呢。
相反的,畢加索本人也曾致敬委拉斯開茲和馬奈,但他當時的致敬卻是滿懷惡意的,將作品和原作者畫得幾乎一模一樣,他的這種致敬應該會把對方氣得半死,我覺得對人致敬,總要達到這樣的程度才算是致敬。(笑)
安迪·沃霍爾曾很反對畢加索,但後來卻被畢加索的作品同化了後來甚至是敬仰畢加索,我對這件事情很感興趣。您認為這兩位之間算是一場藝術界的戰爭嗎?
橫尾:在西方總是喜歡從對立面去思考問題,如果有兩者意見不統一的話就會產生爭辯,但在東方卻不會讓爭辯發生,總是會想辦法去同化對方,我認為這源於東方人的人生觀以及歷史觀,從而對藝術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在西方不是黑就是白,但在東方卻不會非常地黑白分明,是灰色的。
這與您提到的捨棄自我的狀態似乎有些相似。
橫尾:但其實我們是無法真正捨棄自己的,也正因此我們才能繼續畫畫,但是換個說法,如果捨棄了自我,生存也就是不必要的了,我們能夠出生,一定也是因為有著沒有完成的問題,那我們活著的時候就需要一點一點地消解這個問題,完全消解完這個問題的人能夠涅槃,到大部分人都無法解決這個問題,我自己也任然在解決問題的旅途中。
那些偉大的學者、哲學家或者是總理大臣們他們人生的結局並沒有什麼本質上的不同,如果我們將自我全部捨棄掉了,那麼世間也將不存在任何物質,這是宇宙原理所不允許的,當人們到達一定境界的時候,是不需要任何物質的,領悟之後人也將不再是物質化的,他也就不再需要一個軀殼,所以對於能夠真正捨棄自我的人來說,也就不需要再活著了。
您與畢加索與同為藝術家的女友吉洛的兒子克勞德也曾交流過,他有提到過他的父親嗎?
橫尾:我與克勞德曾有過私人見面,他一直在說他父親畢加索的壞話,但從他對父親的怨言中我聽著聽著就變成了他似乎在以父親是畢加索而感到自豪,明明在開始的時候卻是在說父親的壞話。雖然他好像一直在說父親的壞話,但卻沒有離開過父親,利用著父親展開個人業務。
與畢加索相遇的女性,很少有得到善終的,在他的家族中也有很多人的人生是不幸的,他的家人們應該也很希望能有一個平靜的人生,但事實上,社會上卻有很多惡意的言語在攻擊著他們,真是很不可原諒呢。
橫尾:美國的記者曾經出版過一本全是說畢加索壞話的書,但我讀這本書的時候卻從中感受到了畢加索的魅力,對於藝術家來說用社會常識來規範他們的話,他們可以說是不正常的人,但藝術家們每天非常瘋狂的學習,瘋狂的畫畫,很多人甚至想要變得瘋狂但卻無法達到瘋狂的狀態,他們是多麼想要變成畢加索這樣的非常人啊。
對於我們來說,藝術家描繪的風景並不是離我們有些遠的風景而已,那些地方是需要你真正去過,更有甚者是需要和藝術家遭遇了同樣的危險之後才能理解的風景,自己通過身體去理解的過才有評判藝術家作品的資格。
- E N D -
※古人如何優雅地吐槽「天氣熱到融化」?
※「畢加索是西班牙人,是天才,舉世聞名,我也是。」
TAG:YT藝術雲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