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P2P行業迎來史上最大洗牌潮,錢到底「賠」哪了?

P2P行業迎來史上最大洗牌潮,錢到底「賠」哪了?

從6月初至今已經過去了近兩個月,在金融行業最受人關注的新聞還是P2P行業企業的接連「爆雷」,幾乎每天都有平台因發生擠兌而資金鏈斷裂後「跑路」,而沒有「爆雷」的那些P2P企業也因行業信任危機而進入了寒冬期,急於回籠資金。

這些企業「爆雷」的最大受害者便是廣大投資人,再加上對行業信任危機的加深,網上更是出現了「P2P是金融詐騙」等傳言,更加使得人心惶惶,給這個正在發生巨變的行業蓋上了又一層陰霾。

首先,我們最應該知道的P2P是什麼?

P2P是英文person-to-person的縮寫,即個人對個人,它和B2B(Business-to-Business,即商家對商家),B2C(Business-to-Customer,即商家對用戶),O2O(Online to Offline,即線上對線下)類似,是一種商業模式,如今泛指點對點網路借款。

如上圖所示,舉例如:張三需要借錢,在某P2P發布借款需求,平台對張三資信進行審核,審核通過後發布借款標的,李四有閑錢,在P2P平台上發現了張三的借款需求標的後,對張三發布的標的進行投資。張三在到期後還本付息,平台扣除部分運營費用之後,將收益和本金返還李四,即完成了一次P2P的運作。

看到這個過程,有的人會有疑問,吸儲放貸不是銀行的業務嗎?P2P也可以吸儲放貸嗎?答案是不可以。P2P的這項中間業務叫做「撮合業務」,資金並不會在該平台停留太長時間,因為我國禁止除銀行外的一切資金池的存在。

從這個業務流程我們也可以看出P2P企業的利潤只要來自於出借人和借款人雙方產生的利差,那麼這個利差一般為多少呢?首先,我國法律規定年利率不超過36%的都不屬於高利貸,那麼借款標的的最高利率在36%以內。

根據比財君過去在P2P公司的任職經歷來看,平台運營的成本大概在20%左右,剩下的16%即為出借人獲得的收益以及平台的利潤,那麼問題又來了,納斯達克要求三年盈利稅前200萬美元,最近一年250萬美元,按照1300萬元人民幣來算,平台需要每年交易規模需要2.2-2.6億元才可以上市,那麼在僅有年利潤4%-6%的P2P行業是如何在納斯達克上市的?難道真的是合規收入?

第一,高利貸

年化36%的利率是央行所支持的,但是很多P2P平台涉及到了「現金貸」領域,「現金貸」這三個字如今可謂是談之色變,年化達到200%甚至更高的「套路貸」比比皆是。

高收益伴隨著高風險,當發生風險造成擠兌時,從事這類業務的企業很容易產生兌付危機。而且為了逃避36%的紅線,這些企業會巧立各種名目向借款人收費,甚至向出借人收費。

第二、製造假標的,資金投資其他領域,甚至賭博

不久前爆雷的其中一家P2P平台甚至是因為某股東挪用資金進行賭博輸光跑路的新聞,也是讓人大跌眼鏡,其中更不乏投資古玩藝術品,投資房地產,投資影視劇,投資能源,投資數字貨幣等產業。

那麼他們是如何吸引到手資金的呢?那就是製作假標的,有一種貸款模式是房抵貸,這些P2P平台偽造房屋抵押手續進行吸收存款,然後獲取到大筆資金後進行投資,投資盈利翻本付息,投資虧損,該跑路的跑路,該倒閉的倒閉。

第三、擠兌風險的發生

為什麼運營良好的正規P2P平台在這次「雷潮」中也沒有倖免呢?

如上幾種情況都屬於整個P2P行業中的「蒼蠅X」,正是因為他們的集中「爆雷」造成了用戶的信任危機,很多投資者將投資於P2P中的資金提前追回造成擠兌,而平台無法提前收回發放出去的借款,造成一時間資金鏈的斷裂,使得無法繼續經營。

那麼P2P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呢?

首先P2P就模式而言,無論是第一個P還是第二個P還是中間那個2(to),是一個三方均獲利共贏的商業模式,滿足了借款人的資金需求,讓有閑置資金的人資金收益最大化,平台也因此而獲利。但是,我國P2P行業尚未正規化,未達到完全監管,相關法律也在逐步完善之中,雖然雷潮不斷,但是我們還是應該對這個商業模式抱有信心。

如果不小心中雷怎麼辦?

首先,要冷靜,要知道出了這事並不絕對是投訴無門、維權無門。如果確定自己所投的平台出事情了(記住是實錘,不是謠言,不要被惡意擠兌之人利用),請第一時間保存相關的借款合同(平台可下載)、銀行和P2P平台之間的流水賬單等證據,這利於後續的追償工作。

其次不要忘了報警,爭取經偵部門介入,然後可以加入相關的受害者組織群、維權群。但要記住,這些群只能當做輔助,主要的還是要你自己積極主動追償。

此外,我國法律保護集資參與人合法權益,案件辦理過程中相關部門也會協助投資人拿回本金。

那麼作為投資者,在面對「雷劫」該如何繼續投資呢?

①不要被看起來的高收益蒙蔽雙眼,年化超過8%請做好足夠的風險準備。

②能選擇背景實力強勁的平台就不要選擇小平台。

③一定要親自核查一下平台的合規資質:是否有銀行存管、等保三級、ICP證。

④請密切關注企業的信息動態。

⑤關注平台的信息披露是否透明、詳實。

⑥不要盲目相信所謂的 「明星代言」。

作為比財君,肯定還是希望大家在購買理財產品的時候,優先考慮銀行理財,目前比財平台最高收益的理財產品收益甚至可以達到7%,而爆雷的P2P平台中不乏年化收益8%的平台,剩下的請自己體會。

在雷潮不斷的情況下,對於P2P平台還是應該先保持觀望的態度,而非鋌而走險。萬一碰上那種「你收我利息,我要你本金」的無良平台,那可真是有一句MMP不知當講不當講了。

術支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比財 的精彩文章:

TAG:比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