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融合的視界:歐洲版畫中的神性光輝

融合的視界:歐洲版畫中的神性光輝

宗教題材繪畫一直是西方繪畫中最為核心的主題,自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大帝頒布米蘭敕令之後基督教開始獲得了合法的地位,在接下來的一千多年裡,宗教題材繪畫幾乎成為西方繪畫唯一的主題,《聖經》中的故事被一代又一代畫家反覆地描繪。當印刷術傳到西方之後,宗教故事又通過版畫這種方便又廉價的方式傳播。可是說表現宗教故事的版畫曾經是西方版畫中最為重要的分支。

正在展出的「融合的視界——亞歐經典版畫展」的展品中丟勒的木版畫、倫勃朗的蝕刻銅版畫和卡洛銅版畫都是宗教題材版畫。

丟勒是文藝復興時期德國最為著名的畫家,丟勒雖然還以壁畫、祭壇畫、油畫等聞名於世,但是在美術史上無疑是以版畫為其最突出的成就。他繼馬丁·施恩告爾之後,將銅版畫變成一種當之無愧的真正的藝術。1510年,丟勒完成了於1509年開始刻制的一套37幅較小幅面的木刻《基督受難》。丟勒一生共用木刻和銅版刻制過六種基督受難的故事。因此,為了與同年較早出版的《基督受難》(《大受難》)區別,稱這套幅面較小的為《小受難》。這實際上是一套《聖經》故事連環畫,表現的是《聖經》故事中最常見的題材:基督被出賣、受鞭打、背十字架、受刑到復活等等,本次展出的丟勒作品大多出自這一系列。

《書房中的聖傑羅姆》 阿爾布雷特·丟勒 1514年

《大受難:耶穌與勇士》 阿爾布雷特·丟勒 約1498年—1510年

《小受難耶穌的離開》阿爾布雷特·丟勒1510年

《小受難:客西馬尼園的禱告》 阿爾布雷特·丟勒 1510年

《小受難:耶穌受刑》 阿爾布雷特·丟勒 1510年

《小受難:在埃莫斯的晚餐》阿爾布雷特·丟勒 1510年

倫勃朗是繼丟勒之後又一個版畫大師,丟勒因為高超的雕刻技巧使用的是銅雕版畫,而倫勃朗則是使用蝕版畫技法。這種技法於十五世紀末與十六世紀初誕生於德國,因其自由的表現性和簡單的工藝,後來也成為了歐洲藝術家最為喜愛的版畫技法。腐蝕銅版畫從十六世紀發明到倫勃朗已近100年,這期間經過許多畫家的探索與提高,而倫勃朗是集其大成者。

《帶皮帽緊閉眼睛的老人肖像》 倫勃朗·梵·萊茵 1635年

倫勃朗的銅版畫以題材分,大致可以歸劃為肖像畫 (包括自畫像)風俗畫、人體畫、風景畫、宗教畫等五類。版畫史上,倫勃朗以蝕版畫的卓越成就而成為一代大師,對版畫發展的影響,無人可以與之倫比。本次展出的倫勃朗的三幅展品中有一幅宗教畫和兩幅肖像畫,肖像畫是這個時期荷蘭繪畫的特色,新興的市民階級需要大量的個人或群體肖像畫。宗教繪畫史藝術一直以來的主題,不過新教領導下的荷蘭的宗教繪畫也不同於天主教宗教畫的誇張、優美與華貴,更多的是真誠與樸素。

《帶皮帽緊閉眼睛的老人肖像》倫勃朗·梵·萊茵1635年

《傳教士楊艾頓波加特》 倫勃朗·梵·萊茵1635年

義大利版畫家卡洛·拉西尼阿(Carlo Lasinio)在19世紀初做了一批銅雕版畫,他以銅雕版畫複製文藝復興早期著名大師的油畫和壁畫。他的這批銅版畫便延續了義大利復刻畫家名作的傳統,用十分精細寫實的刀法真實地再現了這批表現聖經題材的文藝復興早期的名作。其中的故事都是經典的聖經題材,復刻馬薩喬的《逐出伊甸園》表現的是《舊約·創世紀》中亞當和夏娃受撒旦(蛇的形象)的引誘,偷食可以分辨善惡的禁果之後被上帝逐出伊甸園,復刻吉蘭達約的《希律王的宴會》取自《新約·馬太福音》第十四章,希律王生日舉辦的宴會上,莎樂美為希律王跳了一支舞,希律王答應給她任何想要的東西,莎樂美要先知約翰的頭作為禮物,畫面中侍者用盤子端著先知的頭顱獻給希律王,希律王表情凝重。卡洛·拉西尼阿的銅雕版畫讓更多的人可以了解聖經,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欣賞到義大利文藝復興名作。

《希律王的宴會》 卡洛·拉西尼阿

《逐出伊甸園》 卡洛·拉西尼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 的精彩文章:

TAG: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