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敬瑭:一代戰神是怎樣把自己的名聲搞臭的?
文丨《那些年》小小那
他曾是所向披靡的戰場先鋒,為護佑後唐身先士卒。同時,他又是臭名昭著的「兒皇帝」,是被人唾棄的「賣國賊」。
這個多面又矛盾的人物,便是我們今天要講的後晉開國皇帝——石敬瑭。
將門之後,河東戰神
石敬瑭出生於沙陀族武將之家。他的父親石紹雍「善騎射,有經遠大略,累立戰功」,在河東軍中與名將周德威齊名,歷任平、洺二州刺史。
與古代眾多帝王相似,石敬瑭出生的時候,也有「白氣充庭」的異象。長大後的石敬瑭,性格沉穩寬厚,不苟言笑。受家庭的影響,石敬瑭自幼習武,跟其父一樣善騎射,又熟讀兵法,以李牧、周亞夫為榜樣。
身為大將之子,自身條件又過硬,年輕的石敬瑭很快進入了代州刺史李嗣源的視野。李嗣源對他很是器重,不僅把女兒嫁給了他,還把他推薦給自己的兄弟、當時的河東節度使及後來的後唐創立者——李存勖。
從此以後,石敬瑭追隨河東李氏,南征北戰,東征西討,多次衝鋒陷陣,救主於危難之際。公元916年,李存勖與後梁軍大戰於清平。當時,李存勖軍陣還未列好,對方已引兵掩殺過來。就在這情勢危急之時,只見石敬瑭策馬而出,率十幾名騎兵沖入後梁軍陣,「橫槊深入,東西馳突,無敢當者」,最終掩護李存勖成功撤退。
石敬瑭因此一戰成名,戰後李存勖親自為他送上酥食,並拍著他的後背稱讚道:「果然是將門出虎將!」
擁立岳父,赤膽忠心
公元923年,李存勖滅後梁,建後唐。然而稱帝之後的李存勖卻變了——變得昏聵荒唐,暴怒無常。
不少有功之臣,都因遭到猜忌,或者被殺,或者被貶,或者被逼得造反。公元926後,有叛軍攻入鄴城,驚動朝堂。李存勖派人前去招撫,結果無功而返。於是李嗣源和石敬瑭臨危受命,前往平叛。
誰知,李嗣源率軍走到半路時,自己的軍隊也發生了兵變,眾將士紛紛請求李嗣源在河北稱帝。
李嗣源並無二心,打算伺機抽身,獨自回朝向皇帝說明情況。
這時,石敬瑭的一句話,點醒了岳父——「豈有軍變於外,上將獨無事者乎?」哪有軍隊叛亂,而領軍的將領卻能在朝廷面前安然無恙的?
最終,在石敬瑭等人的勸說下,李嗣源決定順勢而為,命石敬瑭為先鋒,率軍取汴州,直搗洛陽。不久,李存勖敗亡,李嗣源終登帝位。
石敬瑭有擁立之功,自然是備受恩寵。接下來的三四年里,他一路升遷,官至河陽節度使,手握重兵,盡享榮光。
但是石敬瑭並沒有貪戀眼前的浮華。公元933年,北境有敵情,當眾人商議派誰北上主持邊事之時,石敬瑭主動請纓。臨行前,石敬瑭向岳父辭行:「我雖然怯懦,但對邊事不敢不竭忠儘力,只是我將遠離陛下,無法時常與您聯繫了。」明宗聽聞「泣下沾衿」。
當年十二月,明宗駕崩。石敬瑭聞訊,「長慟若喪考妣」。
至此,我們認識到的石敬瑭,是一個「智勇忠孝」的模範標兵。可誰料接下來,這個人設坍塌了……
新君猜忌,逼為叛臣
李嗣源死後,兒子李從厚繼位。不過李從厚龍椅還沒坐熱,就被李嗣源的養子李從珂奪走了。
按理說,在李從珂奪位的過程中,石敬瑭是出過力的。然而石敬瑭卻並未因此得到李從珂的信任。李從珂雖然口中說著「石郎於朕至親,無可疑者」,但實際上卻處處提防。當時石敬瑭人在洛陽,他覺察到了新君的猜忌,終日惶恐不安,以致形容枯槁,瘦弱不堪。在妻子的苦苦求情下,李從珂才放他回到河東休養。
不過放走石敬瑭之後,李從珂似乎又後悔了,他不斷派人去河東打探情況。有一次,石敬瑭的妻子去京城參加宴會,想早些辭席回去,李從珂竟說了一句:「爾歸心甚急,欲與石郎反耶?」這麼著急回家,是忙著和你丈夫謀劃造反嗎?
不久,李從珂又下令將石敬瑭調離河東。石敬瑭先是裝病不走,然後又要求李從珂讓位給李嗣源的親兒子。李從珂大怒,罷免石敬瑭的所有官職,並派兵討伐。
終於,石敬瑭反了。
史書記載,公元936年夏,太原留守、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勾結契丹,認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為父,並獻上幽雲十六州,以換取支援。當時,正愁沒機會南下的契丹皇帝,立即領兵從雁門關南下。在契丹的支援下,後唐滅亡。
公元936年,遼太宗耶律德光冊石敬瑭為皇帝,國號晉,史稱後晉。
獻地認爹,遺臭萬年
石敬瑭當上皇帝後,採取了一系列策略——
推誠棄怨,以撫藩鎮;訓卒繕兵,以修武備;務農桑,以實倉庫;通商賈,以事貨財;卑辭厚禮,以事契丹。
平心而論,石敬瑭在位的這七年里,表現還算中規中矩。至少在五代十國的皇帝里,不算差勁兒的,但是,他的口碑卻差到極點。
當然,這主要源自他身上有兩大污點——
污點一: 他認了比自己小十歲的契丹皇帝當爹。
這事兒放在當時,也是很讓人瞧不起的。石敬瑭手下的大將,後來的後漢開國皇帝劉知遠當時就說,「稱臣可矣,以父事之太過」。
污點二: 送燕雲十六州給契丹,遺禍子孫。
「燕雲十六州」大約就是今天的北京、天津,以及河北、山西的部分地區。得到「燕雲十六州」,契丹便可以長驅直入直到黃河流域。而失去這道天然屏障,中原人民飽受其苦。宋太宗時期,數次北伐想奪回這燕雲之地,結果兵敗喪師,宋太宗自己也因傷落下病根而死。北宋末年,在宋徽宗的授意下,北宋背棄與遼的盟約,轉而與金結海上之盟,也是因為這燕雲之地。
因為這兩個污點,石敬瑭的身上至今仍貼著「賣國賊」、「認賊作父」、「兒皇帝」等刺眼的標籤。儘管後世也有不少人在為石敬瑭洗白和辯護,希望還原一個真實客觀的歷史人物,但是似乎再怎麼努力,都扭轉不了世人對他的印象了。
是的,他曾是所向披靡的戰神,是敢作敢當的忠臣,可這一切美名,都在他向耶律德光稱父後被塵封了。從此,世人只記得一個沒羞沒臊的「兒皇帝」。
古往今來,各行各業,聲譽都是一種無比脆弱的存在。有時候,醜惡的標籤無需太多,只要一個,就足以毀掉一個人一生的功業和美名。
※唐太宗李世民居然也是「女兒奴」?
※唐朝詩人元稹:我就是你們說的那個「渣男」
TAG:那些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