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看完傅盛的讀書筆記,我默默的刪掉了自己寫的

看完傅盛的讀書筆記,我默默的刪掉了自己寫的

昨天,在寫《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這本書的讀書分享。寫到四分之一,想起來之前木兒給我發過一篇傅盛的讀書筆記,看完我就默默的刪掉了昨天寫的所有內容,打算重新寫一遍。

讓我想起了前段時間,去上海聽李善友教授的年度大課。有一節課是專門講微軟的,在講到微軟現任總裁薩提亞·納德拉的時候,善友教授提到了很多次納德拉的自傳《刷新》,講他從書里讀到的收穫。聽完他的分享,內心是有點震撼的。

《刷新》是今年今年1月初,紀中展老師給推薦的,當時書還剛在國內銷售,買了預購版。書裡面主要講了兩部分內容,一部分是納德拉從小到大的一些經歷成長環境,另一方面講他對微軟發展的一些想法和雲計算。

給我的感覺就是講的比較淺,內容濃度低,如果按照豆瓣評分的話,我會給3顆星的評價。

所以聽到善友教授的解讀,會覺得很驚訝,也很震撼。更認真的去聽,他是從哪,是怎麼從一本我認為很平淡的書裡面,解讀出這些精彩內容的。

結合傅盛、李善友教授、樊登、羅胖、萬維鋼這幾位老師讀書分享,總結了幾個讀書分享的要點。

拋棄「求全」的強迫症思維

在寫讀書分享的時候,總是習慣的想寫全。從作者的背景介紹,到書的江湖地位,再到每一個作者提及的知識點以及其中的邏輯結構。但是書裡面,並不是每個點都有價值。

說的感性一點,每本書都有它自己的使命,可能書里講了很多內容,但是只有其中的一部分是這本書區別於其他書的,也是這本書存在的意義。所以求全的過程,就是讓不相關的內容,遮住了寶石的光芒。

因此要拋棄「求全」的強迫症思維,突出一本書裡面最有價值和最閃光的點。

打破書中的敘述模式

想到「著書立傳」這個事,很多人就會變得謹慎。畢竟一本書可能會存在很久,誰也不希望之後被人挑出太多錯處。因此寫書的過程中,常常會添加很多論證的過程,即便這個論證大家已經很熟悉了,但是作者還是會再寫一遍。

然而讀書分享,本來就是為了幫別人省時間的,因此並不需要書中謹慎的論證方式。內容的先後順序,也應該按照能幫助用戶提升吸收效率的方式進行調整。

知識能遷移才有價值

為什麼聽上面提到的幾位老師講一本書的時候,覺得很精彩。但是當自己買來看,卻並沒有覺得書那麼有意思?主要是因為積累不同,知識遷移的程度不一樣。

就像傅盛在寫《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這本書讀書筆記的時候。書上有一句話——關鍵問題是大局要和當前焦點的結合。翻譯的有點繞,當我看到這句話的時候,只是是覺得它好像很有道理,就沒有然後了。

傅盛看到這句話之後,直接聯想到了戰略三部曲,想到了紫牛基金投資年糕媽媽的經歷,還總結出了一個更接地氣的觀點。這些內容都是書里沒有的,都是因為傅盛看到了一句話、一個觀點,依託自己的經歷和知識儲備聯想出來的,做了知識的遷移。

當一個人能用自己的案例,自己的話去向別人講解一個知識點的時候,才算是真的把這部分的內容理解透,並且開始懂得如何應用了。

讀書不能失掉自信但要謙虛

豆瓣讀書上,在《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這本書的評價區里有這麼一句話,「單看標題就涵蓋了一切內容」。開始我挺認同的,覺得說的挺有道理,好像一本書就講了一個書名「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

但是當看到其他人的收穫,其他人的讀後感,發現是自己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態度不對。看書的態度決不能是跪舔,覺得作者說的什麼都對。但也不能太傲慢,要保持一個謙虛和海綿的心態。從書里,吸收那些有營養的精華。

書有沒有價值,有多少價值,除了書本身,還要看看書的人,能從中讀出多少價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15分鐘復盤 的精彩文章:

同情那個隔壁桌的少年
曾經,離你最近的一次賺錢機會是什麼?

TAG:15分鐘復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