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星系的形成來聽聽天文學家的說法
探索
08-02
星系是恆星、氣體和塵埃的集合體,有些較小的星系只有數千顆恆星,而有些較大的星系則有數萬億顆恆星。星系的大小也是差異巨大,有些矮星系的直徑可能只有數千光年,而有些大型星系的直徑可達上百萬光年。根據最新的觀測數據,宇宙可能包含了上萬億個星系。那麼,這些星系究竟是怎麼形成的呢?
宇宙在大約138億年前形成,第一批星系在宇宙誕生之後數億年形成,目前觀測到最早的星系出現在宇宙大爆炸之後4億年。理論上,只要我們觀測越遠的距離,就能看到越早的星系,這樣我們就能推測出星系是如何形成的。然而,遙遠的新生星系發出的光極為暗淡,以當前的觀測技術,我們還很難獲得有用的信息。因此,有關星系的形成方式還不能完全解釋清楚。一般認為,星系的誕生與暗物質有關。
天文學家在觀測星系的旋轉速度時發現,除了可見的物質之外,星系中還存在著大量具有引力作用的不可見物質,它們後來被稱為暗物質。據估計,暗物質在宇宙中的含量大概是普通物質的5倍。
早期宇宙幾乎完全由氫、氦氣體雲以及暗物質組成。通過引力作用,一些暗物質聚集成團。這些暗物質團會吸引大量的氣體雲聚集,然後坍縮形成恆星。因此,宇宙中的第一批恆星幾乎完全由氫和氦組成,這不同於後來形成的恆星(比如太陽)。隨著第一批恆星的逐漸形成,它們在暗物質團的引力作用下聚集成宇宙中最早的星系。如果我們想要觀測到星系誕生的最初階段,只能寄希望於下一代太空望遠鏡。
留言您的看法!幫小編轉發讓更多人看見~!謝謝您~!
TAG:風水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