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前蜀高祖王建用過哪些年號?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前蜀高祖王建用過哪些年號?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前蜀高祖王建(公元847年~公元918年),字光圖,陳州項城(今河南沈丘)人。原為唐西川節度使,封蜀王。在位16年(公元903年八月~公元918年六月)。病逝,終年72歲。葬於永陵,謚「神武聖文孝德明惠皇帝」,廟號「高祖」。

【天復】天復三年(公元903年)八月,王建被唐昭宗封為蜀王。次年閏四月,唐遷都洛陽,改元「天祐」,王建與唐隔絕而不知,仍使用「天復」年號。

【武成】天復七年(公元907年)四月,朱溫篡唐,建立後梁;九月,王建在成都(今四川成都)稱帝,國號「蜀」,史稱「前蜀」。次年正月,宣布改元「武成」,意為「武治成就天下」。該年號自公元908年正月至公元910年十二月使用,紀為3年,元年為戊辰。

(《新五代史·前蜀世家》:「武成元年正月,祀天南郊,大赦,改元。」)

〖注〗「武成」曾是北周明帝宇文毓的年號(公元559年八月~公元560年十二月)。

【永平】武成三年(公元910年)十二月,鑒於龍、麒麟出現,王建決定次年改元「永平」,意為「天下永久太平」。該年號自公元911年正月至公元915年十二月使用,紀為5年,元年為辛未。

(《新五代史·前蜀世家》:「十二月,大赦,改明年為永平元年。」)

〖注〗「永平」曾是東漢明帝劉庄的年號(公元58年正月~公元75年八月),也是西晉惠帝司馬衷的第二個年號(公元291年正月~三月)、北魏宣武帝元恪的第三個年號(公元508年八月~公元512年四月)。

【通正】永平五年(公元915年)十一月,大火焚毀宮室;次月,王建決定次年改元「通正」,意為「天下順暢平正」。該年號自公元916年正月至十二月使用,紀為1年,歲在丙子。

(「通正」出自《爾雅·釋天》:「四時和為通正。」)

【天漢】通正元年(公元916年)十月,前蜀奪取隴州(今陝西寶雞西北)後控制關中地區,王建欲效仿劉邦建漢,宣布改國號「漢」,並決定次年改元「天漢」,意為「上天眷顧漢興」。該年號自公元917年正月至十二月使用,紀為1年,歲在丁丑。

乞降後唐

公元924年(乾德六年),王衍任命王承休為天雄節度使。天雄軍,屬秦州。王承休因宦官而得寵幸,擔任宣徽使,王承休的妻子後唐庄宗李存勖已經滅了後梁,前蜀國人都很恐懼。後唐庄宗派遣李嚴訪問前蜀,王衍與李嚴在上清宮會見,成都的士庶男女,成群結隊,夾道歡迎。李嚴看到前蜀人富物豐,但王衍驕奢淫逸,於是歸國以後向後唐庄宗獻策攻蜀。公元925年(乾德七年)六月三十日,後唐庄宗下詔購買戰馬,用以攻打前蜀。九月初十日,後唐庄宗派魏王李繼岌、郭崇韜等率兵六萬攻打前蜀。十月,因為王承休之妻嚴氏的緣故,又駕往秦州,群臣直言極諫,王衍不聽。走到梓潼,狂風刮翻屋瓦,拔起樹木,太史進言說:「這是貪狼風,肯定有敵軍要殺來。」王衍仍不省悟。行至綿谷時,後唐的軍隊攻入前蜀國境,王衍害怕而急忙回返。唐軍所到之處,州縣無不迎降。王衍留王宗弼守綿谷,派王宗勛、王宗儼、王宗昱率兵抵禦唐軍。王宗勛等人到三泉就望風而逃。王衍詔令王宗弼誅殺王宗勛等人,宗弼反而與宗勛等人合謀,贈送軍糧給唐軍。王衍從綿谷回成都,公卿百官及後宮嬪妃在七里亭迎候,王衍用宮人充作回鶻衛隊入城。第二天,上文明殿,與群臣相對哭泣,束手無策。而這時王宗弼也從綿谷馳歸成都,登上太玄門,捕殺成都尹韓昭、宦官宋光嗣、景潤澄、歐陽晃等人,將這些人的首級裝進匣子里送給李繼岌。王衍只好上表乞降,前蜀滅亡。王宗弼將王衍遷至天啟宮。魏王李繼岌到成都時,王衍君臣帶著棺材,綁縛著到七里亭迎降。

被殺滅族

公元926年(同光四年)正月,後唐庄宗將王衍召入洛陽,賜詔給他說:「我一定分封土地給你,不會在你有難處的時候薄待於你,日、月、星在上可以作證,一言既出,決不騙人!」王衍接到詔書很高興地上路,率領他的宗族和宰相王鍇、張格、庾傳素、許寂、翰林學士李旻等人,以及一些將佐家族幾千人向東而行。公元926年(同光四年)四月,他們走到秦川驛時,後唐庄宗採納伶人景進的建議,派遣宦官向延嗣誅殺王衍及其宗族,王衍被殺時,終年二十八歲。王衍的母親徐氏臨刑時大叫:「我兒子以一個國家迎降,反而被殺戮,信義都被拋棄,我感到你們的禍患不久就會跟隨而來了!」王衍的妾後唐明宗李嗣源,追封王衍為順正公,以諸侯的禮節下葬。

名人介紹

王建(生卒年不詳),字仲初,潁川(今河南許昌)人,唐朝詩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從軍,約46歲始入仕,曾任昭應縣丞、太常寺丞等職。後出為陝州司馬,世稱王司馬。約64歲為光州刺史。與張籍友善,樂府與張齊名,世稱張王樂府。

王建詩題材廣泛,生活氣息濃厚,思想深刻。善於選擇有典型意義的人、事和環境加以藝術概括,集中而形象地反映現實,揭露矛盾。多用比興、白描、對比等手法,常在結尾以重筆突出主題。體裁多為七言歌行,篇幅短小。語言通俗凝練,富有民歌謠諺色彩。名篇如《田家行》、《水夫謠》、《羽林行》、《射虎行》、《古從軍》、《渡遼水》、《田家留客》、《望夫石》等。他又以《宮詞》知名。

王建的《宮詞》百首,突破前人抒寫宮怨的窠臼,廣泛描寫唐代宮廷生活。其五、七言近體中,有些征戍遷謫、行旅離別、幽居宦況之作,情思感人,但雜有消極頹廢思想。他的絕句則清新婉約。還寫過《宮中三台》、《江南三台》等小令,為中唐文人詞的重要作者之一。今存有《王建詩集》、《王建詩》、《王司馬集》等本及《宮詞》1卷。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原文翻譯及賞析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庭院地面雪白樹上棲息著鵲鴉,秋露點點無聲打濕了院中桂花。

今夜明月當空世間人人都仰望,不知道這秋日情思可落到誰家?

注釋

⑴十五夜:指農曆八月十五的晚上,即中秋夜。杜郎中:即杜元穎。

⑵中庭:即庭中,庭院中。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的樣子。

⑶冷露:秋天的露水。⑷盡:都。⑸秋思(sì):秋天的情思,這裡指懷人的思緒。在:一作落。

【作品鑒賞】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藉助特有的景物一下子就將蕭瑟蒼涼之景推到讀者眼前,予人以難忘的印象

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遠的七言絕句。在民俗中,中秋節的形成歷史悠久。詩人望月興嘆,但寫法與其他中秋詠月詩完全不同,很有創造性,甚至更耐人回味。棲鴉,明寫賞月環境,暗寫人物情態,精鍊而含蓄。這句如同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首句一樣,藉助特有的景物一下子就將蕭瑟蒼涼之景推到讀者眼前,予人以難忘的印象。詩人寫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卻給人以積水空明、澄靜素潔、清冷之感,聯想到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

樹棲鴉,應該是聽出來的,而不是看到的。因為即使在明月之夜,人們也不大可能看到鴉鵲的棲宿;而鴉鵲在月光樹蔭中從開始的驚惶喧鬧到最後的安定入睡,卻完全可能憑聽覺感受出來。(周邦彥《蝶戀花·早行》詞有月皎驚烏棲不定句,就是寫這種意境。)樹棲鴉這三個字,樸實、簡潔、凝鍊,既寫了鴉鵲棲樹的情狀,又烘託了月夜的寂靜。全句無一字提到人,而又使人處處想到清宵的望月者。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既寫出了一個具體可感的中秋之夕,又表現了夜之深和靜

冷露無聲濕桂花,緊承上句,藉助感受進一步渲染中秋之夜。這句詩因桂香襲人而發。在桂花諸品中,秋桂香最濃。在皎潔的月亮上某些環形火山的陰影曾使富於幻想的人賦予它美好的形象,說它是月宮裡的桂樹,有的傳說還說人間的桂樹是天上落下來的種子生成的(宋之問《靈隱寺》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這句詩描寫了冷氣襲人,桂花怡人的情景。如果進一步揣摩,更會聯想到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樹。這是暗寫詩人望月,正是全篇點題之筆。

詩人在萬籟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絲絲寒意,輕輕襲來,不覺浮想聯翩:那廣寒宮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濕了桂花樹。這樣,冷露無聲濕桂花的意境,就顯得更悠遠,更耐人尋思。詩人選取無聲二字,細緻地表現出冷露的輕盈無跡,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潤之久。而且不只是桂花,那樹下的玉兔,那揮斧的吳剛,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也是如此。古人以為霜露之類似雨雪都從天而降,因而詩人探桂時奇怪冰涼的露水把花枝沁得這麼濕卻沒聽到一點聲音。如此落筆,既寫出了一個具體可感的中秋之夕,又表現了夜之深和靜,似乎桂香與寒氣襲人而來了,帶給人以美的聯想。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運用形象的語言,豐美的想像,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環境氣氛,把讀者帶進一個月明人遠、思深情長的意境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這兩句採取了忽然宕開的寫法,從作者的一群人的望月聯想到天下人的望月,又由賞月的活動升華到思人懷遠,意境闊大,含蓄不露。普天之下又有多少人在望月思親:在家鄉的人思念遠離的親人,離鄉之人遙望家鄉親人。於是,水到渠成,吟出了這兩句。前兩句寫景,不帶一個月字;第三句才點明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擴大瞭望月者的範圍。但是,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懷人之情,卻是人各不同的。詩人悵然於家人離散,因而由月宮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濃摯的。然而,在表現的時候,詩人卻並不採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傾訴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種委婉的疑問語氣:不知那茫茫的秋思會落在誰的一邊。

天下離人千千萬萬,懷人愁緒如綿綿秋草,逐處叢生;詩人在思誰是確定的,說不知秋思落誰家並非真不知,而是極寫秋思的浩茫渾涵,似虛而實,深得詩歌含蓄之美。明明是自己在懷人,偏偏說秋思落誰家,這就將詩人對月懷遠的情思,表現得蘊藉深沉。似乎秋思唯詩人獨有,別人儘管也在望月,卻並無秋思可言。這真是無理之極,然而愈顯出詩人痴情,手法高妙。在鍊字上,落字新穎妥貼,不同凡響,它給人以生動形象的感覺,彷彿那秋思隨著銀月的清輝,一齊灑落人間。

這首詩意境很美,首先予人的印象是情景如畫,用蘇軾的話來說就是詩中有畫。明《唐詩畫譜》中就有以這首詩為題材的版畫,但這幅版畫僅是畫家別出心裁構想出的意境,和王建原作並不一一吻合,而且它對全詩點睛之筆——秋思未作充分表達。在這一點上,詩歌語言藝術顯示了它的不可代替性。詩人運用形象的語言,豐美的想像,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環境氣氛,把讀者帶進一個月明人遠、思深情長的意境,加上一個唱嘆有神、悠然不盡的結尾,將別離思聚的情意,表現得委婉動人。

【名家點評】

《唐詩直解》:難描難畫。《唐詩訓解》:落句有懷。《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周敬曰:妙景中含,解者幾人?《唐詩摘鈔》:《秋思》,琴曲名。蔡氏《青溪五弄》之一,非自注(按題下自註:時會琴客),則末句不知其所謂矣。通首平仄相葉,無一字參差,實為七言絕之正調。凡音律諧,便使人誦之有一唱三嘆之意。《唐詩別裁》:不說明己之感秋,故妙。《唐詩從繩》:琴客在此地作《秋思》曲,月下聽琴者,不知在誰家也。《網師園唐詩箋》:性情在筆墨之外(末二句下)。《詩境淺說續編》:自來對月詠懷者不知凡幾,佳句亦多。作者知之,故著想高踞題顛,言今夜清光,千門共見,《月子歌》所謂月子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秋思之多,究在誰家庭院?詩意涵蓋一切,且以不知二字作問語,笑致尤見空靈。前二句不言月,而地白疑霜,桂枝濕露,宛然月夜之景,亦經意之筆。《唐人絕句精華》:三四見同一中秋月夜,人之苦樂各別。末句以唱嘆口氣出之,感慨無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語文360網 的精彩文章:

舍利子有什麼作用?舍利子是怎麼形成的?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TAG:語文360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