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驚爆:最猛的耒陽人-太平天國東王楊秀清?

驚爆:最猛的耒陽人-太平天國東王楊秀清?

平天國初期的實際統帥,東王楊秀清是耒陽人!!

清朝同治四年,清朝湖廣總督官文主修、漢官杜文瀾主編的《平定粵匪紀略》中,有這樣一段記載:「……楊逆(楊秀清)本名嗣龍,湖南衡州人,其父楊大鵬因傳教伏法。楊逆流徙廣東,遂為嘉應州(梅州)人。」不僅如此,早些時還有湖南常德一個士紳楊彝珍,他看見太平軍在常德附近所貼布告的楊秀清銜名中有「禾乃」二字,便認定「禾乃」二字相合為「秀」,就把被左宗堂壓下來的一樁案子重新「翻案」。那麼,左宗堂壓下的那件「案子」又如何呢?

咸豐四年,勝保在山東高唐州俘獲一名太平軍北伐軍中的軍官,那人供稱東王楊秀清是湖南耒陽人,家住耒陽城外西鄉三角坪,並說楊秀清之父楊大鵬本來就是朝廷要犯,因抗糧被殺頭。勝保不敢怠慢,立刻飛奏朝廷。咸豐帝很上心,送折批于軍機處,讓人急諭時為湖南巡撫的駱秉章徹查。駱秉章便命令屬下一名叫張丞實的道員往當地查訪。

張丞實查了幾天,確實查到有楊大鵬此人,但此人被殺,根本沒有兒子。張道員辦事認真,卻查出另外一個事情:楊大鵬所居三角坪不遠處,有個老頭名叫梁人泰,其妻姓楊。此人於嘉慶十八年(1813年)生子名梁宗清,小名「禾乃」,生性頑劣,於道光十九年(1839年)就出逃在外,不知所蹤。梁人泰聽說清政府徹查楊大鵬案件與太平軍「東王」的事情後,心裡不踏實,怕自己的兒子梁宗清逃出老家後加入「長毛」姓母姓改名「楊秀清」,立刻自首。梁人泰害怕事發受累。根據清律,大逆是要「族誅」重罪。

張丞實報告上交後,時任駱秉章「師爺」的左宗堂為人慎重精細,經過審慎驗正和推敲後,以駱秉章名義向清廷秉奏此事原委:

臣前奉諭旨,……當密札署衡永郴桂道張丞實往耒陽縣密查逆首楊秀清是否楊大鵬之子,並楊大鵬有無子侄親屬在外年久未歸之人,密速稟覆。旋據稟稱奉委後遵即馳抵該縣,查楊大鵬本姓歐陽,系耒陽西鄉啞子山人。其弟楊大鴻、楊大鳩與楊大鵬之子石來、二來均已照例緣坐,所撫異姓子鍾紹宗當經解省釋回歸宗。隨經確切密查該逆楊大鵬並無子侄親屬在外數年未歸之人。往勘該縣西鄉啞子山(即瓦子山)系歐陽族人勘居之所,檢查譜系,該逆楊大鵬自其本身上三代均系獨子單傳,該逆始有同胞兄弟,均經查辦,並無餘孽。差傳族長里鄰查訊核興譜載相符。又查三角坪在該縣北門城外,僅止楊平龍一戶在彼居住,父子四人,其子均幼,現在家耕讀生理,調核宗譜,並無楊秀清之名,是逆首楊秀清實非楊大鵬之子,確有可信。據該護道稟稱離三角坪不遠,蘇家巷地方有民人梁人泰聞查辦嚴緊,具稟稱民現年六十九歲,原娶楊氏,於嘉慶十八年生子宗清,乳名禾乃。楊氏故後,續娶嚴氏,宗清不聽教訓,於道光十九年逃去在外,至今杳無音信,恐其流而為匪,懇求關拘究辦,以免後累。當詢署耒陽縣知縣張濟遠,據云該民素稱良善,現據該地方保充團長,其子宗清逃去在外,為匪與否實無確據。臣於接到張丞實稟後,復密飭衡陽縣教諭吳宏燾就近改裝易服潛往該處詳細查訪。惟逆首楊秀清前據逆犯洪大全供系廣東人,湖南屢次生擒匪黨有供稱該首逆系廣西壯人者,亦有供稱廣東人者。該逆黨堅交秘,不但其的實姓名不可得詳,即籍貫亦無從指實,要之非楊大鵬之子則斷無可疑。至該民人梁人泰之子梁宗清是否流人匪黨,尚未可知,安可以影響疑似之談,遽行提省質問,致無辜枉受株連。擬俟吳宏燾確切查詢明白後,再行分別辦理。事關重大,臣自當詳慎酌辦,斷不敢掉以輕心,謹據實覆奏,伏乞聖鑒訓示,謹奏。

也就是說,左宗棠認定,楊秀清不是楊大鵬兒子,也不是梁人泰早年在農惹事後逃跑的兒子梁宗清。這件事,從政府層面,在當時已經被壓了下來。

但是,常德士紳楊彝珍深覺左宗棠是故意隱瞞事實,由於他本人有功名在身,是「翰林院庶吉士」,就上書清廷,認定楊秀清就是梁人泰之子。清廷中有人信以為真,下令當地政府毀掘梁人泰家族的祖墳。挖墳就是毀風水,幾千年的中國歷史中,政府常用這招來斷絕造反者的「龍脈」(最顯著的就是明末挖掘李自成祖墳),可巧的是,梁人泰祖墳被刨只過了幾個月,「天京事變」發生,東王楊秀清被殺。

聞知信息後,楊彝珍認定自己為大清建奇勛一件,深信他一紙奏文毀掘了賊頭家祖墳,才使楊秀清斷頭。洋洋自得之餘,楊彝珍寫詩道:「冢遁金蛇孽運終,連天烽燧遂銷紅。不矜一紙神通力,恐掩熊羆百萬功。」為了詳細說明他此詩的背景和功勞,老楊詳細引摘了張丞實的報告內容,認定梁人泰之子梁宗清出走後改姓母姓,並把乳名「禾乃」合為「秀」字,起名「楊秀清」。

有關楊秀情的猛壯:據史料記載,楊秀清外出,要出動「賊眾千餘人,大鑼數十對,龍風虎鶴旗數十對,絨采鳥獸數十對,繼以洋縐五色龍,長約數十丈,行不見人,高丈余,鼓樂從其後,渭之『東龍』。樂已,大輿至。與夫五十六名,輿內左右立二童子,排蠅捧茶,謂之僕射;輿後偽相及眾賊官等百人從焉。又繼以龍如前狀焉,行乃畢。」(謝介鶴《金陵癸甲紀事略》,《太平天國》(四)第668頁)這類排場,與封建帝王外出毫無兩樣。這時的楊秀清,集教權、政權、軍權於一身,「一朝之大,是首一人」,實際上成了太平天國的最高統治者。權力是一把雙刃刀。一方面,楊秀清運用手中的權力,有效地驅動著太平天國這架龐大機器,創造出不少偉大的業績,另一方面,當它發展到不受任何制約的時候,也幹了許多錯事、蠢事和壞事。據新近在英國發現的《天父聖旨》(卷三)(《天父天兄聖旨》,王慶成編注,遼寧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透露:從1854年初迄1855年7月的兩年半時間內,楊秀清偽托「天父下凡」共達21次之多。每次下凡,不論白天黑夜,從他身邊的工作人員開始,直至天王洪秀全都在被傳召之列,都要到場跪聽「天父」聖旨。這些聖旨,充斥著宗教的胡言亂語,有關政務、軍務的內容很少,絕大部分是有關天京內部的矛盾。「天父」對這些矛盾的處置十分嚴酷,動輒「斬首示眾」。其中比較重要的事例有:冬官又正丞相陳宗揚等,因夫妻同宿、吸食洋煙而被斬首示眾,有天官又正丞相曾水源等因「怠慢東王」、「欺禾(秀清)不稟」而斬首示眾,有燕王秦日綱等因戰場失利而押解「東牢」;就連北王韋昌輝,因「天父下凡」時「未出令傳齊子女」也遭到杖責40大板。1856年夏,太平軍取得了攻破江北、江南大營的勝利,楊秀清更加居功自傲,他又偽托「天父下凡」,逼天王洪秀全封他為「萬歲」(原為「九千歲」)。當場,洪秀全滿口應諾,但心懷憤懣。洪、楊之間的矛盾也達於極點。這些錯綜複雜的矛盾的發展,最終導致了1856年9月2日「天京內訌」的爆發。在這場鬥爭中,「威風張揚,不知自忌」的楊秀清遭到了殺身之禍,而他的家屬和僚屬,也幾乎全部罹難。

當事件過後,人們的感情逐漸冷卻下來,開始對楊秀清這位怪傑,從正反兩個方面進行全面衡量,並漸漸感覺到,自他離開太平天國後所騰出的巨大空缺,一時無人填補,在翼王石達開出走之後尤其如此。於是,人們開始懷念他、紀念他。李秀成說,東王在世時,軍令嚴整,賞罰分明,民心佩服。洪仁旰說,過去東王在世時,拓土開疆,猶有日辟百里之勢,而今進寸退尺,戰勝攻取,大遜於曩時!洪秀全也於1859年頒發詔令,宣布把楊秀清被殺的那一天,定為「東王升天節」,「七月念七東升節,天國代代莫些忘」。看來,在太平天國將士的感情上,由於楊秀清的被殺,已經寬宥了他所犯的錯誤。洪秀全及太平天國廣大將士,對楊秀清這樣一位傑出人物,曾經為太平天國革命所建樹的功績,給予了肯定的評價。他應該是太平天國初期的實際執政者,集軍政大權於一身,指揮永安突圍後,作出圍長沙,拔武昌,作出循江而東,循江而東,略城堡,舍要害,專意金陵,據為根本的策略.奠定了太平天國十多年半壁江山的根基.

目前有關東王的資料是:楊秀清(1820-1856),原名嗣龍,祖籍廣東嘉應州(今梅縣)人。曾祖父之前,遷居到廣西桂平市紫荊山平隘新村(今東王沖),世代以種山、燒炭為業,貌似已成定論,其實象楊秀清這樣的人,對自己的籍貫身世都可能加以掩蓋的. 到底他是不是嘉慶十八年(1813年)出生的耒陽人,當然還需要更為確定的證據來證明.但是我們如今可以加以考證,找出史料來證實東王的確為耒陽人,不妨修一間東王故居作為旅遊景點,豈不妙哉?

來源:耒陽社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耒陽社區 的精彩文章:

耒陽驚現外牆瓷磚脫落樓房,嚴重威脅過往行人安全

TAG:耒陽社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