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成長記錄袋」去哪兒了?

「成長記錄袋」去哪兒了?

「成長記錄袋」去哪兒了?

偶然翻看十年前寫的一篇關於學生「成長記錄袋」的文字,一時頗為感慨。

當時轟轟烈烈地推廣的「成長記錄袋」,而今,早已消失在歷史中,很多人恐怕連一點記憶都沒有了。作為一個親歷者,「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現在,還有誰有興趣去追問一下,當初班主任老師做得昏天暗地的「成長記錄袋」,命運如何?

所謂成長記錄袋,其實就是把學生的成長,以各種表格的形式,以量化考核的方式,進行一一記錄,用今天時髦的話來說,成長記錄袋,相當於一個「大數據」。

問題是,學生的培養,人的成長,是不是跟工廠里流水線上的產品一樣,可以用數據來考量?關於量化考核,我曾在文章中記錄下這樣幾個真實而又令人啼笑皆非的鏡頭:

鏡頭一:課間,學生小王匆匆來到學校德育處,聲稱撿到人民幣10元,特來交公。德育主任表揚了他的這種拾金不昧的精神,翻開記錄本,記下了這件事,並在常規檢查表揚欄中註明,為小王所在的班級加2分。小王喜滋滋地走出了德育處,又來到班主任處,高呼一聲:「搞定!還賺了一分。」原來,小王早晨遲到,按照常規管理的要求,遲到一人次就要扣除班級出勤1分。不過,班主任吳老師卻有辦法彌補,他抓住了學校有表揚加分的機會,就讓犯錯誤而被學校扣分的同學,主動做「好人好事」,通過「拾金不昧」的表揚使分數失而復得,此舉被班主任戲稱為「堤內損失堤外補」。當然,這10元錢是小王自己的。

鏡頭二:一節生物課上,有同學聽老師講得有趣,便私下裡開始議論。可是生物老師不高興了,就提醒學生:「不要講話!誰再發出聲音,我就扣你們班的課堂評比的分數!」不一會兒,還是有一位同學忍不住發出了「嘿嘿」的笑聲,這下,全班哄堂大笑。生物老師再也抑制不住憤怒了,立即讓班長把「課堂紀律評分表」拿來,重重地減去了2分。課堂上終於徹底安靜了下來。課後,同學們紛紛議論:這個月的文明班級泡湯了。

鏡頭三:上課了,小王今天的任務特別重,原因是他是今天擔任值日班長。按照班主任林老師的安排,他不僅自己要認真聽講,還要記錄班級里其他同學的表現,以記分的形式來測評同學的操行,如某某上課講話,一次扣1分;某某轉筆一次扣1分;某某交頭接耳扣2分……結果小王上課根本沒心思學習,只顧著扣你扣他的分數。下課後,小王還得向班主任彙報。小劉聽說自己上課被扣分了,下課纏住小王,說自己沒講話;小張也跟著來爭辯說自己上課壓根就沒轉筆……過了幾天,小王的家長打電話請班主任免去小王的值日班長;班主任林老師則每天課間忙著要化解值日班長和同學之間的矛盾……

……

可以說,這些舉措的背後,都有一位敬業的班主任。但是,我們需要捫心自問,這些舉措,真的發揮了教育作用嗎?

當年我在文章中說:「成長紀錄袋,想說愛你不容易。我真為你的命運擔憂——但願這不是杞人憂天。」而今,我的擔憂不幸言中。舊事重提,不是我想表達自己的「先見之明」,而是想,教育教學中的諸多改革措施,初衷肯定是好的,但是,如果運用不當,恐怕除了加重教師的負擔外,再好的設想只能是胎死腹中,難逃夭折。

實施新課改之初,評價方式的改革成為最引人注目的一個環節。誰都明白,評價方式的改革制約著新課程改革——這似乎是一個永恆的無解的話題。不少專家學者殫精竭慮,皓首窮經,為一線教育教學的評價設計了一個又一個似乎可以發生過程和觀念上的變化的措施,使用成長紀錄袋來對學生進行評價,便是一個「重大舉措」。我絲毫不懷疑,設計者想藉助「成長記錄袋」,改變對學生的評價重結果而不重過程的局面。無疑,這對基礎教育評價方式改革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也讓人們從中看到了一些希望。

然而,這種評價方式,在現實中經歷了從一開始的高期望值,到後來成為一個水土不服的怪物「雞肋」,最終不了了之的過程。有多少美好的花兒,未能開出堅實的果,殊為可嘆。

首先,從老師的角度上來說,極少有人贊成它的普遍推廣的,雖然有人從理智上認同它「有一些道理」。這不能譴責老師們「缺乏改革意識」,也不能說是老師們的厭煩與懈怠。戴著鐐銬跳舞的老師們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之繁瑣,是眾所周知的,而填寫學生成長紀錄袋的工作量更是非同一般,需要佔用老師很多的時間精力——如同有些地方,不深入課堂了解教學,卻熱衷於檢查備課筆記寫了多少課時,寫得是否認真一樣。厚厚一本的表格設計不可謂不全面,從興趣愛好到行為習慣,從學習成績到同伴相處,從家庭親情到參與社會活動,面面俱到,不知不覺中,教師成為「表叔」「表嫂」,教師的工作負擔雪上加霜,這個無需我贅言,老師們都感同身受。

其次,表格中有多少東西是貨真價實的大有可疑。紀錄袋中紛繁複雜的內容,看上去是涵蓋學生髮展的方方面面,實際上也帶來另一個弊病,難以整理分析,所能呈現的一些現象和數據,是碎片化記錄。一般班級的學額都很足,每個班級里都會有五十人左右,有的甚至還遠遠超過這個數字。用於大面積的評價時難以控制和科學分析——千萬不要等同於醫生看病時的病理報告,老師根本不可能拿著一架機器,對照指標,然後自動分析出是合格還是超標,打個向上或向下的箭頭,以告訴你要注意些什麼。所以,這份表格中,除了考試成績外,其他的數據恐怕都沒有人去看,即使去看,也根本看不過來。退一萬步講,如果成長紀錄袋在各種選拔性考試中佔據一定的哪怕是很微弱的比例和作用,誰又能保證紀錄袋中的內容都是真實可信的呢?我聽說,以前某地從把學生的思想品德考核權交給學校,並在中考中佔了30分,可是最終的統計結果是,所有的學生都是滿分。如此考核,還有意義嗎?即使老師認為某學生操行等地只能打25分,或者是不合格,可是,你敢打嗎?學校領導會放過你?那是要影響升學率的?學生家長會放過你?也許就是你少給了一分,他就可能要多出三萬、五萬的擇校費?你自己會放過自己?也許的均分就會比同軌老師低零點幾而排名落後,甚至有下崗的危險。

更重要的是,這份看上去很全面的被很多人看好的成長紀錄袋,到底有什麼作用,有誰來看,沒有人能說得清楚。到目前為止,對學生的評價起決定作用的還是中考高考的分數,其他說是「參考」,其實都是可有可無的點綴。民間有云:你搞的再好,考試成績不好,都是枉然。既然如此,這些既費時又費力的成長紀錄袋命運如何就可想而知。

任何一件事情,如果只有形式上的「檢查台賬」的作用而無實際意義時,都會令人心生抵觸的。現在,成長記錄袋居然消失了,則普天之下的教師,其欣喜為何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梁增紅 的精彩文章:

對名著中的「少兒不宜」不必杞人憂天

TAG:梁增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