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直播搜查歌星別墅,BBC搶了獨家新聞卻輸了隱私官司

直播搜查歌星別墅,BBC搶了獨家新聞卻輸了隱私官司

近日,英國高等法院作出判決:英國廣播公司(以下簡稱BBC)侵犯了老牌歌星克利夫·理查德爵士的個人隱私,需要賠償21萬英鎊。裁決一出轟動英國,立刻成為各大媒體爭相報道的頭條新聞。

法官在判決中稱:BBC以「追求轟動效果」的方式「嚴重」侵犯了理查德的隱私權。雖然BBC方面認為當時是基於「言論自由」和「新聞自由」許可權內的合情合理報道,但法官不予採納。

在法庭宣布裁決後,理查德當場落淚,說需要些時間來消化這一判決結果。他的律師說,此案的動機「並不是為了個人從中受益」,而是要「糾正錯誤」。

律師還說,此案提出了一些「重大的問題」,其中包括BBC管理層如何監管記者的工作以及BBC將重點放在抓獨家新聞而不是尊重理查德的權益。

BBC形容裁決損害新聞自由並妨礙記者報道警方搜查行動,正考慮上訴。

BBC直播警方搜查行動

本案的起點可以追溯到2012年,當時BBC前主持人薩維爾性侵醜聞曝光後,英國警方展開專案行動,對數百起性侵案件進行徹查。在這樣的背景下,理查德也被指控稱曾在上世紀80年代對未成年男童有性侵行為。

涉案的克利夫·理查德,今年77歲,是英國流行音樂歷史上最受歡迎和演藝生涯最長的藝人之一,有「英國貓王」和「金童子」的美稱。在英國,他有80多首歌曲進榜的紀錄,其中10首是冠軍曲,其中《Ocean Deep(情如海深)》是上世紀80年代經典情歌。理查德還發行了100張專輯。1995年,他被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授予爵位。

2014年8月14日下午,英國南約克郡警方因理查德早年涉嫌性侵犯的指控,到他的一處鄉間豪宅搜查,當時理查德人在外地。警方發言人表示,這次搜查與30年前一名不滿16歲的男童遭到性侵犯的案件有關,警方已經與理查德本人進行過溝通。但最後警方也沒有拘捕其家庭成員。

對此,理查德發表聲明稱,這項指控是完全錯誤的。「過去幾個月,我已經知道有一項針對我的不實指控,並且在互聯網上流傳。」理查德說,「這項指控是完全錯誤的,今天之前我選擇不去回應這件事,是因為不想給它製造更多話題。」理查德還在聲明中表示,他將全力配合警方的調查,除此之外不會作更多評論,直至警方的調查結束。

搜查期間,BBC派出直升飛機在豪宅上空拍攝推出突發新聞進行現場直播。BBC一直堅持認為,這是記者在做分內的工作,並將這一次的報道行動,提名參加一次新聞獎的「獨家新聞」類別評比。

理查德說,自己清白無辜,卻遭遇如此公開報道,身心都很受困擾。他說,住宅被搜查直播報道之前一直定期工作,每隔一年半左右能推出新唱片,而且舉辦數場演唱會。但是,在檢控官決定不再對他提出檢控之前,他有兩年的時間無法安心工作。

這次搜查行動也引發了巨大爭議。2014年10月,英國國會議員在一個議會委員會的審查中批評了警方對這一情況的「無能處理」,但稱BBC的報道並沒有錯。2015年,一個獨立調查小組作出結論指出,南約克郡警方不應該將這一計劃中「高度機密」的搜查信息透露給BBC。

然而,搜查行動之後,理查德沒有被拘押,也沒有被控罪。2016年6月,檢控部門因為證據不足終止了指稱他涉嫌性侵犯的案件。

近日,英國高等法院法官在裁決中還證實,在此案件開審之前,南約克郡警隊已經承認對事件負責,並同意向理查德賠償40萬英鎊。

在回應法庭裁決時,南約克郡警隊隊長斯蒂芬·沃爾森表示,接受法庭的決定,並對「早期的」錯誤道歉。此外,南約克郡警方也對警方在「初期處理媒體對這一調查事件的興趣」給理查德爵士帶來的額外焦慮「衷心道歉」。

隱私權與新聞自由之爭

2016年6月,針對理查德爵士的刑事檢控因為「證據不足」被終止。隨後,理查德對BBC和南約克郡警隊提起訴訟。他堅持,BBC的報道是對他個人隱私的「嚴重侵犯」。

BBC在2014年接獲警方預先通知,到理查德位於伯克郡的寓所拍攝搜查過程,更派出直升機從高空直擊,估計吸引數百萬觀眾收看,拍攝片段更贏得皇家電視學會獎項。理查德指出,涉案人在刑事調查初期尚未被起訴階段擁有私隱權,BBC侵犯其私隱,違反1998年的數據保護法,還指出有關報道令他的聲譽不必要地受損。

在起訴書中,理查德爵士表示:「在缺乏滿意回復的情況下,法庭將決定他們(警方和BBC)的行為是否恰當合理。」他說,「這不僅僅對我個人很重要,對更廣範圍也很重要。」「我的生活被徹底攪亂、我在全世界範圍的聲譽被毫無必要地破壞。我希望這樣的事情不要再發生在任何其他人身上。」

BBC則以憲法保障「新聞自由」作為抗辯理據。但也表示,對理查德爵士在警方搜查行動經報道後所「蒙受的焦慮」「深表遺憾」,但堅持「決定報道南約克郡警方的調查和搜查行動是正確的」。

2016年7月10日,理查德爵士在其臉書上發表聲明說:「警方當然需要恰當調查他們收到的指控,但對我來說,需要警方和BBC解答的問題是他們對我這一事情最初的處理手法。很多部門都已經表示了公正的譴責,它們包括內政部專責委員會、媒體,甚至警方自身。」「在特殊情況下,除非某人被正式檢控,他的名字不應該公開。而大家都認識到,在涉及我的這個案件中,我本人卻不在特殊情況之列。」

BBC對理查德爵士的這一聲明不願發表評論。

2017年5月30日,英國高等法院,對這起案件先期作出了部分裁決:被告方BBC有義務向原告方,部分的披露那次電視報道中的信息來源,並作出合理的、負責任的解釋。這個要求看似簡單,卻是石破天驚。

按照西方的新聞理論,新聞媒體有權援引匿名來源的信息,並且有權拒絕公布其信息來源,以保護透露信息的人。在當年的「水門事件」中,《華盛頓郵報》對於爆料人嚴格保密,只代稱為「深喉」,一直到案件當事人都去世之後方才公開,就是恪守這一原則。

這種做法,當然是有正面意義的,它使得爆料人沒有後顧之憂,敢於揭露重大的違法事實,所以有利於公眾的整體利益,這些爆料人也因此而被尊稱為「吹哨人」。然而,它也會帶來極大的問題:既然消息來源不明,則報道的真實性可能就會出問題,畢竟,「不願透露姓名的人士」到底是不是真的存在,受眾完全無法分辨。而理查德的官司,挑戰的就是這個看似牢不可破的原則。

在裁決書中,曼恩法官表示,他衡量了理查德的隱私權與BBC記者之間的新聞報道權,認為要求BBC部分的披露消息來源,並不會給BBC、爆料人帶來現實的危險。同時,理查德的隱私權受到了侵犯,當然有權尋找法律救濟,而知道這次侵權中的細節信息,則是他主張權利、提出訴訟的必要前提。最後,BBC不得不對法官提出的問題作出回答。

英國新聞界的擔憂

勝訴後,理查德喜極而泣,在法庭內與支持者擁抱,「粉絲」們在庭外高唱理查德名曲《Congratulations(祝賀)》,慶祝他勝訴。

在這起案件中,法官發現,這不僅是BBC使用的直升機圖片,違反了理查德的隱私權。在警方調查中,理查德作為疑犯的簡單命名,等於侵犯了他的私隱。這意味著,今後,在特殊情況下,在警察調查中被懷疑的人有權合理地預期此事是保密的,不受媒體的報道。

敗訴之後,BBC發布聲明稱:「反思之後我們認為,有些事情的確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處理,但是法官裁定公開點名理查德是非法的。即便BBC沒有動用直升飛機拍攝,即便不那麼重點報道這個故事,法官仍然會認為這次報道是非法的,儘管裁決認為我們對搜查的報道正確無誤。」

該聲明還表示,裁決的影響「不僅關係到BBC,還包括所有媒體」。「這不僅事關對個人的報道。這還意味今後警方的調查,對人們住宅的搜查可能會在沒有媒體報道監督的情況下進行。這將讓對警方活動進行監督更加困難,我們擔心這還將影響公眾知情權這一更大的原則。」

英國新聞界對法庭的這一裁決紛紛表示擔憂。英國《衛報》認為,法庭裁決將對英國媒體今後報道尚未提出指控的警方調查有重大影響。

由於英國法院普遍接受嚴格「遵循先例」的原則,英國報界編輯和媒體方面的律師表示,本裁決等同於為媒體今後報道設立新法。

BBC新聞與時事總監弗蘭·恩斯沃思說:「這一判決創造了新的判例法,代表了對新聞自由和記者報道警方調查的長期能力的巨大轉變。」「這意味著警方的調查以及對人們住宅的搜查,可能得不到報告和審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洪濤說世界 的精彩文章:

揭秘日本戰後為何首次同日處死7名死囚
美國大豆長勢良好、豐收在望,農場主喜憂參半

TAG:洪濤說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