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培訓,大有不同
2015年1月19日,我第一次跨越半個地球,來到另一個國家——美國。曾經對這裡的一切陌生而嚮往,我們可以從書里,報紙上,電視里,以及美國大片中了解這個國家,但再多的媒介都比不上親身去一次美國,那種感受更加真實更加貼切。我們這次的美國之行主要是作為訪問學者參加HCC「跨學科,全融合LC教學法國際師資進修班」。說到LC教學法,LC就是Learning Community的縮寫。在此之前,我對此教學法知之甚少。
我們大家都參加過培訓學習。一般我們在國內參加培訓學習,通常的學習模式是:培訓教師發給學員材料,教師上面講,學員在下面做筆記(我感覺這種情況還是表現好的,或許有人會睡上一節課或是玩上一節課的手機)。我認為這種培訓學習模式,最後的效果不外乎是學習者把學習資料的內容從書上轉移到了筆記本上而已,收效甚微。我把這種學習培訓方式戲稱做是大鍋飯式的培訓方式,作為學習者基本上沒什麼壓力,但也基本上也不會有很大的收穫。
都說美國的教育先進,那麼他們的培訓學習模式會和我們有什麼不同呢?我們都知道世界上有兩件事最難:一是把自己的思想裝進別人的腦袋裡;二是把別人的錢裝進自己的口袋裡。我特別好奇美國的老師會用什麼樣的方式讓我這個用傳統的教學法教了十多年學的中國教師,願意改變現狀,迅速接納和掌握這種從未聽說過的先進教學法和教學模式呢?
帶著這種迫切的疑問,我們飛了13個小時,在芝加哥轉機,來到了位於美國東部的Holyoke,它隸屬於美國東部的馬薩諸塞省波士頓市。到那之後的第二天,沒有任何倒時差的時間,我們就收到進修課程內容並被告知所有培訓人員將在實際LC課堂里既當學生又當教師,親身體驗和參與這種新型教學法的實踐活動。
到美之後的第三天,讓我們沒有想到的是,我們不是作為旁觀的聽課老師觀摩這種課程,而是被編入了學生,我們成了美國大學生。我們就像其他新生報到一樣,辦理了各種入學手續,還有學習和出行的ID卡。美國大學沒有班級,我們也像其它學生一樣是走課。我們上的兩個LC的課程,第一個LC的課程是青少年心理學和戲劇一起上的課程,英文名叫「Teen Spirit」.另一個LC的課程是美國文學和生物學一起上的課程,英文名叫「Carbon-energy」. 大家應該聽出點兒倪端來了,所謂的LC教學法就是把兩個不同的學科放到一起上,就是跨學科,全融合的教學模式。
雖說是在課堂上體驗,實際上我們卻是像學生一樣上課。那兒的老師特別認真,十足把我們當作學生了。這回這個學生當著著實不輕鬆。課程安排得很滿,每天8:30-12:00是「Carbon-energy」,緊接著12:30—16:00「Teen Spirit」,中午沒有休息時間,只能匆匆吃口漢堡。在課上,我們既要參與討論和展示,而且時常被提問,要求發表自己的觀點。課下還要和其它學生一樣要完成大量的作業(美國大學生的作業實在是太多了),作業要求及時上交,老師還要給你的作業打分。那種每天都需要你用創意去完成的作業,這對我來說難度真是不小。既要克服起初語言上的一些不適(語速太快),又要加強其它一些專業知識的學習。當時感覺壓力真的很大,也很焦慮。著實感覺當學生不容易,當美國大學的學生是更加的不容易。每天都有看不完的資料和查不完的文獻,感覺很累,很忙碌。但是或許是這種忙碌讓我每天很充實,我想或許也是這種充實,讓我在美國學習的這幾個月沒怎麼想家。其實也不是不想家,真的可以說是沒時間想,因為不做好充分準備,第二天課上的討論是真的跟不上,這樣的話有可能一節課下來什麼收穫都沒有,所以真的是不能有半點懈怠。
對LC教學法課堂的體驗,讓我對LC的教學理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老美教授的高明之處就是,不先給你講乾巴巴的理論如何怎樣,而是讓你先在實踐中體驗,激發你的興趣,再拋出理論,讓你主動學習和探究。
我的導師Jack會提前一周發給我們LC教學法的文獻,不是幾頁,每次都是幾十頁。大家可能會想,這回我們就拿著文獻回去學習和研究就行了,你看不看,學不學就無人過問了。但是在美國大學就不是這樣的。我想這就是他們教學的精髓之一——務實。一周之後導師就會組織一個seminar。參加者是LC教學法課堂模式的教師們。我發現這些教師們都很了不起,每個人精通各種教學法。我們在研討之前,每次不僅要通讀完文獻,還要對文獻有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不細細研究和分析是不會提出任何看法和觀點的。在這個seminar上,導師會解答我們對這個理論文獻認識的一些疑問,還會讓我們闡釋一下我們對文獻的理解,傾聽我們的觀點,並讓我們把這個教學理論與我們的教學實踐相結合,評估一下這個文獻的適用情況和實用價值。
導師非常有耐心,對我們發表的觀點從沒有說過「不對」,「錯」,只會有不贊同,但仍舊誇獎你分享自己的觀點。接下來他就會舉出一堆駁斥你觀點的論證,直到你贊同和信服為止。這種交流的碰撞也加深學習者對文獻的學習和理解。顯而易見,這種體驗加研討的學習和培訓模式不僅會讓我們的學習效果事半功倍,更會激發我們將培訓成果轉化為自身新的素質和本領。
國內的培訓學習以「聆聽」為主,而LC的培訓學習以「參與,體驗,感悟,理解,應用」為主。其教學的核心是培養學員獨立思考習慣、創新思維品質、合作能力、批判精神,表現出與我們不同的文化和教學理念。作為我們每個學英語的人,尤其是我們英語教師而言,能夠出國參加培訓學習得到提升是很重要的,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爭取一切可以爭取的機會參與,提升自己。但是在我們不能出去學習時,那麼在國內參加的培訓學習,對我們每位教師的提升成長來說就至關重要了。因為在報告中我們的每一次的聆聽都是與報告者的一次心靈對話和思想碰撞。或許報告中的某件事或是某句話無意間深深觸動到你,點醒熟睡的你,讓你開悟,助你改變,助你成功也未嘗沒有可能。因此每一次的培訓機會都是我們成長的機會,或許是將來成功的機會。
(收聽更多優課,請關注3E英語工作室千聊直播間)
TAG:3E英語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