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延禧攻略》的女人都戴三對耳環!原來那麼多清宮戲都拍錯了?

《延禧攻略》的女人都戴三對耳環!原來那麼多清宮戲都拍錯了?

工作室有最愛追劇的曉曉同學,最近一直安利一部宮廷劇,就是《延禧攻略》。

是於媽的戲,據說女主魏瓔珞是令妃娘娘的原型,就是《還珠格格》裡面的令妃!

難道這會是《甄嬛傳》之後的又一宮廷熱劇嗎?

小夥伴給發來劇照圖,調侃到,這部劇里的女生超級愛戴耳環,一邊戴三,真特別!

看著好沉呀

劇情火不火不知道,這耳環佩戴絕對是火了沒錯!

原來這次於媽的戲整個也是很講究了,不僅畫面採用是冷色調,據說於正還專門找來了曾在故宮擔任文物修復工作的綉娘,為劇組縫製衣服。

還有這耳環說起來,還真不是造型師沒事在秀珠寶!

一耳三鉗,是滿人習俗

有文字記載,乾隆皇帝曾說:"旗婦一耳帶三鉗,原系滿洲舊風,斷不可已飾,聯選包衣佐領之秀女,皆帶一墜子,相沿至於一耳一鉗,則竟非滿洲矣,立即禁止"。

原來耳環這麼戴,是來自滿族的舊俗。不僅是為了好看,更是規矩。

女孩出生後,一邊耳朵穿三個孔,戴三鉗,三具縱向排列,叫做"一耳三鉗"。耳鉗就是我們說的耳環,總共要戴六個耳環!清代宮廷后妃和民間女孩都是這樣的裝扮。

不得不說,《延禧攻略》注意到了這個裝扮上的細節,並儘可能地在熒幕上還原了歷史,也算是給大家上了一節文化課。

緣由

清代的滿族人是由女真族演進而來的,女真族的貴族男女早年都有戴耳飾的習俗。滿族女子的耳飾傳統也是從女真族延續而來。

清軍入關後,為了促進民族融合,統治者要求百姓要改成滿族的服飾妝發。但是滿蒙和漢族的地位卻不一樣,為了做出區分,滿族姑娘都要打三對耳洞,稱之為「一耳三鉗」,漢族則是在耳朵上打一對耳洞。乾隆認為滿軍旗秀女學漢人一耳一墜,是忘了祖宗之本,丟失了傳統,這一命令一直延續到清末。

關於戴什麼,也是有講究的

當時的耳環大多是用珍珠製成的,長型,每串2~3顆,用金片間隔。根據場合、季節不同,可更換下方的耳墜,不必卸下穿耳的耳圈。

金雲銜珠

金龍銜珠

按《皇朝禮器圖式》規定:

皇太后、皇后的耳飾,每具金龍銜一等東珠各2顆;

皇貴妃、貴妃、皇太子妃的耳飾,每具金龍銜二等東珠各2顆;

妃的耳飾,每具金龍銜三等東珠各2顆;

嬪的耳飾,每具金龍銜四等東珠各2顆。

皇子福晉、親王福晉、親王世子福晉、郡王福晉、貝勒夫人、貝子夫人、鎮國公夫人、輔國公夫人、固倫公主、和碩公主下至鄉君、民公夫人、七品命婦的耳飾,每具皆為金雲銜珠各2顆。

金鑲東珠朝帽頂

滿清人將產自東北地方的珍珠稱為東珠,就是產於東北松花江下游,和黑龍江、混同江、牡丹江、嫩江等河川的淡水珍珠,以及沿海的海水珍珠。東珠是使滿清富強的珍寶,也是當時最好的珍珠,所以對滿人有著極其特殊的意義。但是隨著現代珍珠養殖技術的發展,日本珍珠和南洋珍珠逐漸取代了東珠的地位。

銅鎏金耳環

貴族婦女或者富家女子會以金、銀、翡翠、玉石為材質,下層女子會用銅圈。東珠的等級按大小及光潤度而定。以東珠的等級區分身份尊卑。

所以,從耳飾的佩戴上也能分辨出人物的地位階級,人的三六九等就被這麼分出來了。。。

可以看見《延禧攻略》女主角作為宮女時後面兩個耳環是銅環,在獲寵之後才使用珠玉。

後來,滿族人受到漢人文化的影響也越深厚,有的婦女只扎一個耳眼或只戴一隻耳環。

乾隆皇帝還下令不可更改一耳三鉗的習俗:「扎三個耳眼,卻只佩帶一個耳墜,尚可。若只扎一個眼,彼即全然漢族矣,斷不可。」清時期文化保守,實行閉關鎖國政策,這一現象就可以理解了。

歷史可考

在很多歷史的清朝後宮妃嬪畫像上,這個細節都有體現。

清康熙帝《孝誠仁皇后像》

一耳四鉗(早期的環數沒有具體規定)

清乾隆帝《孝賢純皇后像》

孝聖皇太后像

婉嬪像掛屏

惠賢皇貴妃油畫像

在之前的經典電視劇中,一耳三鉗也早已經出現過了,只是沒有引起更多人的注意。

《康熙王朝》中斯琴高娃版的孝庄太皇太后「一耳三鉗」。

寧靜飾演的《孝庄秘史》中,也出現孝庄文皇后佩戴三對東珠耳墜的滿清貴族婦女的經典裝束。

還有鄭爽在《寂寞空庭春欲晚》中的良妃,也是這樣的造型。

一直未播出的《如懿傳》海報中,眾妃也是一耳三鉗。

原來一耳三鉗才是清宮戲最應該有的裝扮!

中國傳統耳飾

《延禧攻略》讓大家才真正認知到「一耳三鉗」,讓人覺得中國歷史博大精深!那麼多的清宮電視劇都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這次於媽也算是給觀眾普及了耳飾文化的一部分,那麼中國傳統的耳飾還有哪些呢?

玉珏

玉珏,較早出現的玉器品種之一,環形上有缺口,漢代之前作為配飾,小的可以做耳飾, 直接夾入耳垂佩戴。

瑱(充耳)

禮帽圖解

瑱(充耳),誕生在中國先秦時期。最早是用來充塞耳孔,在禮服上使用,後來被懸掛在人的耳旁。

玉瑱

耳環

耳環最初多用於南北各地的少數民族,後傳到中原,也被漢族婦女所接受。早期的耳環多以青銅製成,較簡單,一般用較粗的銅絲彎曲而成,在銅絲的一端錘打磨尖,以便穿過耳垂上的小孔。

商代耳環在前代基礎上有所發展。最為典型的特成是將耳環的一端加工壓扁成喇叭口,另一端不變,整個形器呈長圓形,身長8厘米左右。

耳璫

耳璫,類似於現在的耳釘,是漢代當時婦女常見的耳飾。一般長度在2厘米至3厘米左右,直徑約1厘米。

愛美呢,還是受罪呢?

佩戴者必須先在耳垂上穿孔,並且將耳孔撐大,再戴進去,因兩端粗於中央,戴上以後不易滑落。用作耳璫的材質豐富,玉石金銀、瑪瑙…

耳墜

唐代婦女不崇尚穿耳,只有在少數歌女舞姬以及從事賣笑生涯的婦女中間才偶爾有戴耳墜的現象。

宋代婦女喜歡戴耳環,卻很少佩戴耳墜。明代婦女既戴耳環也用耳墜。

丁香

丁香,同耳璫,小型金屬耳釘,只是孔要小很多,明清時期流行。

耳鉗

耳鉗,就是上文提到滿人的專屬啦。

再後來,就是我們現在越來越多的種類啦,戴幾個都沒有限制,戴哪個位置都可以,想怎麼戴怎麼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珠寶專家 的精彩文章:

翡翠賭石傾家蕩產還是一夜暴富,這四點很重要
為什麼「放大鏡」級別的籽料每塊都百萬?

TAG:珠寶專家 |